一种油烟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9553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烟净化装置,油烟净化装置设置有油烟缓冲腔,油烟缓冲腔具有油烟入口和油烟出口,油烟出口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水雾发生腔,水雾发生腔内部设置有水雾发生装置,水雾发生腔具有水雾出口,水雾出口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混合腔,混合腔分别与油烟出口和水雾出口连通且具有出气口;以及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通断,以使油烟缓冲腔内的油烟与水雾发生腔内的水雾在混合腔内混合。通过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可保证烟气和水雾以一定的浓度混合,使各个工况下进入混合腔内的水雾和烟气的浓度更加稳定,从而保证凝结与并和反应的稳定性和效率。和效率。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烟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油烟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油烟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餐饮业的厨房油烟净化设备根据净化机理不同,主要可分为惯性分离法、静电沉积法、液体洗涤法、催化剂吸附法等。
[0003]惯性分离法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强制使油烟气气流运动方向发生强烈转折,使油烟气中的颗粒物在惯性作用下到达沉积面而从气体中脱离出来,但是,此方法较难捕捉小粒径颗粒,因此油烟去除率较低。
[0004]静电沉积法的工作原理为将油烟气引入高压电场,油烟气中颗粒物荷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集尘极运动,并沉积下来从油烟中脱除,其油烟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但设备昂贵,不利于在小餐馆和家庭厨房中推广使用。
[0005]液体洗涤法的工作原理为将油烟通过特殊的气体分布装置与吸收液接触,将油烟气中的颗粒物从气相中脱除到液相中,但是对亚微米级的颗粒物净化效率较低。
[0006]催化剂吸附法的工作原理为采用各种具有自净化功能的催化剂,将油烟吸附和转化,从而消除污染和臭味,其油烟去除率较高,但维护更换成本较高,亦不利于推广。
[0007]此外,还有些油烟净化设备利用震荡吸收液产生水雾颗粒,然后利用水雾颗粒与油烟颗粒混合使二者发生凝结与并和反应,形成大颗粒液滴被重力捕捉收集。但是这种净化设备在实际使用时,油烟会进入吸收液所在的腔室内并发生沉降,从而使烟气混入吸收液内,影响吸收液的纯度,最终影响水雾的生成效率。不仅如此,由于不同工况下,油烟的输入效率,以及水雾的生成效率不同,导致凝结和并和反应的稳定性和效率有所起伏,进而使得净化设备的净化效率在不同工况下差异较大,当烟气浓度较大时反应不彻底,烟气浓度较低时则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烟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0009]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0]一种油烟净化装置,所述油烟净化装置设置有油烟缓冲腔,所述油烟缓冲腔具有油烟入口和油烟出口,所述油烟出口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水雾发生腔,所述水雾发生腔内部设置有水雾发生装置,所述水雾发生腔具有水雾出口,所述水雾出口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混合腔,所述混合腔分别与所述油烟出口和所述水雾出口连通且具有出气口;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的通断,以使所述油烟缓冲腔内的油烟与所述水雾发生腔内的水雾在所述混合腔内混合。
[0011]所述水雾发生装置为超声波雾化件,所述超声波雾化件作用于所述水雾发生腔内的吸收液以生成水雾。
[0012]所述超声波雾化件的超声波频率为7.5

8.5MHz。
[0013]所述水雾发生装置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用于加热所述水雾发生腔内的吸收液。
[0014]所述水雾发生腔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油烟净化装置还包括补液装置,所述补液装置与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且与所述水雾发生腔连通,以向所述水雾发生腔内补给吸收液。
[0015]所述油烟净化装置还设置有沉降腔,所述沉降腔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能够根据所述混合腔内的气体浓度以通断,所述沉降腔具有排气口。
[0016]所述排气口处设置有排气件,所述排气件用于吹动所述沉降腔内的气体从所述排气口排出。
[0017]所述油烟净化装置还设置有收集件,所述沉降腔开设有与所述收集件连通的排液口。
[0018]所述油烟出口和所述水雾出口位于所述混合腔相对的两侧。
[0019]所述水雾出口还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为自所述水雾发生腔向所述混合腔单向导通的结构。
[002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21]1.本技术将所述油烟缓冲腔、所述水雾发生腔以及所述混合腔分别设置成独立腔体,并且在所述油烟缓冲腔的油烟出口设置第一控制阀,在所述水雾发生腔的水雾出口设置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受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通断,既可以保证所述水雾发生腔的清洁,保持其内部吸收液的纯度,进而保证水雾产生效率,避免油烟进入所述水雾发生腔而在其内部发生沉降进入吸收液,影响吸收液的纯度,最终影响生成水雾的效率。此外,利用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控制水雾发生腔和油烟缓冲腔内的气压达到稳定后再使水雾和油烟排入混合腔,以使进入混合腔前两种气体的浓度达到稳定,从而保证进入混合腔内的水雾颗粒和油烟颗粒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从而保证水雾和油烟颗粒进行凝结与并和反应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例如,所述油烟缓冲腔可暂时容纳油烟气体,当其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则可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流入所述混合腔内,保证凝并反应的稳定性和效率。
[002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雾发生腔内填充有吸收液,所述水雾发生装置为超声波雾化件,所述超声波雾化件作用于所述吸收液以生成水雾。通过所述超声波雾化件产生的超声波高频震荡所述吸收液产生水雾,并且能够通过控制所述超声波雾化件的频率,使得产生的水雾颗粒与油烟颗粒的直径更加接近,根据云物理学中雨滴形成及降雨的原理可知,当水雾颗粒的直径与烟气颗粒的直径相近时,二者更加容易发生凝结与并和反应,从而使得反应更加彻底,提高对烟气的净化效率。
[0023]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雾发生装置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用于加热所述吸收液。雾化液体的表面张力会对其生产水雾颗粒的直径造成影响,而温度变化对所述吸收液的表面张力影响较大,为提升后续凝结与并和过程的稳定性,本实施方式设置所述加热件,对所述水雾发生腔内的所述吸收液进行加热,使所述吸收液保持在稳定的温度,进而保证生成的水雾颗粒的粒径大小趋于一致。此外,升温可减小液体的表面张力,即可在更低的震动频率条件下,得到粒径相等的水雾颗粒,从而可降低所述超声
波雾化件的功率,并增加所述超声波雾化件的使用寿命。
[0024]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雾发生腔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油烟净化装置还包括补液装置,所述补液装置与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且与所述水雾发生腔连通,以向所述水雾发生腔内补给所述吸收液。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考虑,所述吸收液的液面高度也会影响生成水雾颗粒的粒径大小,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所述补液装置,可根据所述水雾发生腔内所述吸收液的液面高度实时向内补充所述吸收液,使所述吸收液高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可使系统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使水雾颗粒的粒径更加稳定,从而维持油烟净化过程的稳定性。
[0025]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油烟出口和所述水雾出口位于所述混合腔相对的两侧。所述油烟出口和所述水雾出口相对设置,当水雾和烟气以一定动能喷出时,二者会发生碰撞,进而加速水雾与烟气发生凝结与并和反应,提高反应速度,并且使反应更加彻底,进而提高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002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净化装置设置有:油烟缓冲腔,所述油烟缓冲腔具有油烟入口和油烟出口,所述油烟出口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水雾发生腔,所述水雾发生腔内部设置有水雾发生装置,所述水雾发生腔具有水雾出口,所述水雾出口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混合腔,所述混合腔分别与所述油烟出口和所述水雾出口连通且具有出气口;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的通断,以使所述油烟缓冲腔内的油烟与所述水雾发生腔内的水雾在所述混合腔内混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发生装置为超声波雾化件,所述超声波雾化件作用于所述水雾发生腔内的吸收液以生成水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雾化件的超声波频率为7.5

8.5MHz。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发生装置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用于加热所述水雾发生腔内的吸收液。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净化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许海刚刘远罗成忠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