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167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伺服阀,属于电液伺服控制领域;包括壳体、液压压力传感器和两套电液伺服阀;将两套电液伺服阀并列连接并设置于壳体内,分别定义为左阀和右阀;通过所述液压压力传感器监测左阀的液压压力;所述壳体的内腔安装有两套电液伺服阀,外壁面开有四个液压接口和一个电气接口,分别通过壳体壁面内置通道与两套电液伺服阀的相应部件连通;所述四个液压接口为供压口、负载口、回油口、监测口,分别与系统压力源、液压作动器、油箱和液压压力传感器液压连接;所述电气接口与控制器电气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性能优良,简便易行,以较低代价,克服电液伺服阀制约系统的瓶颈问题,显著提高了安全关键应用领域电液伺服阀使用可靠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伺服阀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液伺服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伺服阀。

技术介绍

[0002]电液伺服阀是伺服控制系统的关键附件,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等高
它主要由机电换能器、先导级(前置级)、功率级组成。其工作原理一般通过电流信号操纵力矩马达进而操纵前置级,再由前置级液压放大操纵滑阀,由滑阀负载口输出所需的流量和压力。如在飞机刹车中使用电液伺服阀作为防滑控制阀来控制刹车压力,防止刹爆轮胎。刹车系统常用的电液压力伺服阀主要有输出压力随电流增加而增加的正增益电液压力伺服阀和输出压力随电流增加而减小负增益电液压力伺服阀两种,电液压力伺服阀一般由机电转换器、先导级、功率级组成,结构上虽和流量伺服阀组成类似,但其负载输出控制口只有一个,且控制精度要求要高于流量伺服阀。
[0003]电液压力伺服阀是精密机电附件,以目前常用的喷嘴挡板伺服阀为例,使用中容易受到油液中污染物的侵害而降低性能,造成喷嘴堵死,不能及时释放压力,或根本不解除刹车压力,常常导致刹爆轮胎的事故征候。目前电液伺服阀基本上采用单余度设计,少量采用余度设计的阀也仅实现了部分余度(如电器或马达余度),如电液伺服阀力矩马达采用双线圈冗余度设计,提高电气部分的使用可靠性,而机械液压部分(前置级,滑阀级)没有冗余;有的电液伺服阀采用力矩马达前置级余度,滑阀级却是共用的一个滑阀,这些都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多余度。已有双阀结构——此处称之为连体双阀或单体双腔阀结构,但两个电液伺服阀用于控制独立的对象,例如,各阀控制各阀连接的机轮,只不过是两阀共用一个壳体,共用一个总供压口和一个总回油口,该连体双阀仍是没有余度的伺服阀,由此可见,如果采用真正意义上的双余度伺服阀,可提高刹车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伺服阀,所述伺服阀的壳体内并列设置两个电液伺服阀,两个电液伺服阀协同工作避免故障影响,或者当其中一个阀失效时启动另一个阀正常工作,保证了伺服阀工作的稳定性,能够应用于飞机刹车系统防止爆胎。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伺服阀,包括壳体、液压压力传感器和两套电液伺服阀;将两套电液伺服阀并列连接并设置于壳体内,分别定义为左阀和右阀;通过所述液压压力传感器监测左阀的液压压力;
[0007]所述壳体的内腔安装有两套电液伺服阀,外壁面开有四个液压接口和一个电气接口,分别通过壳体壁面内置通道与两套电液伺服阀的相应部件连通;所述四个液压接口为供压口、负载口、回油口、监测口,分别与系统压力源、液压作动器、油箱和液压压力传感器液压连接;所述电气接口与控制器电气连接。
[000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壳体为平顶房型块体,由一块长方体被对称的两斜面剖切而成,平顶房型上部是由中心顶面和两侧对称斜面组成,顶面与底面平行,斜面的倾斜角为30

60
°
;所述回油口设置于顶面,负载口设置于右斜面,监测口设置于左斜面,供压口设置于右斜面靠近后端面处;所述壳体的后端面设有圆凸台,通过圆凸台中心处的孔腔安装液压油滤。
[000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左阀和右阀均包括力矩马达、前置级、滑阀级,两个力矩马达分别设置在伺服阀的两侧面,即左阀力矩马达设置在左侧面,右阀力矩马达设置在右侧面,分别与壳体上的电气接口电气连接;左阀和右阀的前置级、滑阀对称设置于壳体内两侧。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左阀和右阀的进油口均通过内置油路与壳体上的供压口连通;所述左阀和右阀的负载口均通过内置油路与壳体上的负载口连通;所述左阀和右阀的回油口均通过内置油路与壳体上的回油口连通。
[001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壳体上的供压口延伸至壳体内分为两条油路,一条油路连通至左阀进油口;另一条油路连通至右阀前置级进油口。
[00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壳体的后端面顶部设有凹口,以容纳电气接口。
[001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供压口设置有液压油滤,用于滤除油源污染物,以免脏污侵入阀内,所述液压油滤精度为3

15μ。
[001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壳体外壁面设有三点分布安装孔,通过紧固件安装于支座或托架上;其中一个安装孔位于壳体前端面的凸耳上,另两个位于后端面的两个对称凸耳上。
[001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回油口的直径大于供压口、负载口和监测口的直径。
[001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供压口、负载口、回油口和监测口的油口旁边均设有字符标记,以方便管路连接和防错连接。
[0017]工作原理:
[0018]将所述左阀设定为主阀,右阀设置为备份阀;当右阀为热备份时,两套电液伺服阀同时启动对供压进行控制,其中一个出现故障,另一个能够独立完成控制目标;当右阀为冷备份时,只在主阀发生故障时启动备份阀,以完成控制目标。
[0019]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对连体双阀或单体双腔阀进行了结构改进,将两个负载口的双阀改为应用于一个对象的双阀,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电液伺服阀为单余度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伺服阀由共用壳体上一对孪生电液伺服阀构成。该阀系统的左阀和右阀的可靠性模型为并联关系,只要有一个电液伺服阀正常,伺服阀即可完成输出压力的调节控制。
[0021]本专利技术左阀负载口与右阀负载口连通,由右阀负载口作为输出口与伺服阀负载口液压连通,以此实现左阀和右阀的可靠性模型为并联模型,左阀和右阀是相同的电液伺服阀,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余度阀。双阀同时失效的概率是小事件,因此,本专利技术伺服阀使用可靠性成倍提高,以适当重量为代价显著提高了安全关键应用领域电液伺服阀使用可靠性,尤其避免了飞机刹车刹爆轮胎的事故征候。
[0022]本专利技术设置监测口通过液压压力传感器检测左阀负载口液压压力信号,可实时监测伺服阀运行状态,极大地便于使用维护和排故。
[0023]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性能优良,简便易行,以较低代价,克服电液伺服阀制约系统的瓶颈问题,显著提高了安全关键应用领域电液伺服阀使用可靠性,特别是飞机电子防滑控制系统使用安全性可靠性,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军事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伺服阀的结构示意图,前置级喷挡阀;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伺服阀外形图(俯视图);
[0026]图3是伺服阀壳体外形图,俯视图;
[0027]图4是伺服阀壳体前端视图,即图3K向;
[0028]图5是伺服阀壳体后端视图,即图3N向;
[0029]图6是伺服阀壳体剖视图,即图4A

A向,曲线部分不在同一面;
[0030]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左阀;3、右阀;4、供压口;5、回油口;6、负载口;7、左阀进油口;8、左阀负载口;9、左阀回油口;10、左阀前置级进油口;11、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伺服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液压压力传感器和两套电液伺服阀;将两套电液伺服阀并列连接并设置于壳体内,分别定义为左阀和右阀;通过所述液压压力传感器监测左阀的液压压力;所述壳体的内腔安装有两套电液伺服阀,外壁面开有四个液压接口和一个电气接口,分别通过壳体壁面内置通道与两套电液伺服阀的相应部件连通;所述四个液压接口为供压口、负载口、回油口、监测口,分别与系统压力源、液压作动器、油箱和液压压力传感器液压连接;所述电气接口与控制器电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伺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平顶房型块体,由一块长方体被对称的两斜面剖切而成,平顶房型上部是由中心顶面和两侧对称斜面组成,顶面与底面平行,斜面的倾斜角为30

60
°
;所述回油口设置于顶面,负载口设置于右斜面,监测口设置于左斜面,供压口设置于右斜面靠近后端面处;所述壳体的后端面设有圆凸台,通过圆凸台中心处的孔腔安装液压油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伺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阀和右阀均包括力矩马达、前置级、滑阀级,两个力矩马达分别设置在伺服阀的两侧面,即左阀力矩马达设置在左侧面,右阀力矩马达设置在右侧面,分别与壳体上的电气接口电气连接;左阀和右阀的前置级、滑阀对称设置于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云波胥建波赵伟涛孟晋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海声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