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动力电池充电电路及充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874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3:0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载动力电池充电电路及充电方法。其中,该电路包括: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电压调整模块和整流模块,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一端与电压调整模块的一端连接,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另一端与三相电输入端连接,电压调整模块的另一端与整流模块的一端连接;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用于对三相电输入端输入的初始电压进行调整,以输出第一电压到电压调整模块;电压调整模块,用于在第一电压与初始电压的比值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第一电压进行调整,以输出目标电压;整流模块,用于感应目标电压产生电能,并对电能进行整流后为车载动力电池充电。力电池充电。力电池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动力电池充电电路及充电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车载动力电池充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载动力电池充电电路及充电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新能源汽车充电地点呈现多分布、充电时间呈现的不确定性,使得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对电网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电网电能质量降低、电压跌落严重,因此在使用交流为车载动力电池充电的过程中,由于电网电能质量的不确定性,电压宽范围变化,车载充电机无法充分适配,还由于交流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之间没有隔离,所以会使得不稳定的电网直接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动力电池充电电路及充电方法,以至少解决由于车载充电机无法适配宽范围的电压变化导致车载动力电池充电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
[000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动力电池充电电路,包括: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电压调整模块和整流模块,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电压调整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另一端与三相电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调整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用于对所述三相电输入端输入的初始电压进行调整,以输出第一电压到所述电压调整模块;所述电压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初始电压的比值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电压进行调整,以输出目标电压;所述整流模块,用于感应所述目标电压产生电能,并对所述电能进行整流后为车载动力电池充电。
[0005]可选地,所述电压调整模块,包括:储能子模块、阻抗子模块和逆变子模块,所述储能子模块的一端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连接,所述储能子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阻抗子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阻抗子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逆变子模块连接;所述储能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车载动力电池放电时存储电能;所述阻抗子模块,用于通过储能或放电以调整所述初始电压的电压值;所述逆变子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阻抗子模块储能或放电以调整所述初始电压的电压值,得到所述目标电压。
[0006]可选地,所述阻抗子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
[0007]可选地,所述阻抗子模块通过一个二极管与所述储能子模块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储能子模块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还与第一场效应管并联,其中,在对所述车载动力电池充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关断,在对所述车载动力电池放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导通。
[0008]可选地,所述储能子模块,包括: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三相电输入端的中线和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还与所述三相电输入端的中线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逆变子模块,包括: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第五场效应管和目标变压器源边,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均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均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目标变压器源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目标变压器源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初始电压的比值不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阻抗子模块的工作模式转换为非直通模式,其中,在所述阻抗子模块的工作模式为非直通模式的情况下,关断所述第三场效应管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导通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五场效应管,将所述阻抗子模块转换到非直通模态,对所述初始电压进行滤波,以输出所述目标电压;在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初始电压的比值小于所述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阻抗子模块的工作模式转换为含直通模式,其中,在所述阻抗子模块的工作模式为含直通模式的情况下,关断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导通所述第四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五场效应管,将所述阻抗子模块转换为直通模态,为所述阻抗子模块充电预设时长后,将所述阻抗子模块转换所述非直通模态,对所述初始电压进行滤波,以输出所述目标电压。
[0010]可选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包括:第六场效应管、第七场效应管、第八场效应管、第九场效应管、第十场效应管和第十一场效应管,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阳极、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漏极和第三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三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八场效应管、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漏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九场效应管、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阳极、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九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四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五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五电感的一端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整流模块,包括:第十二场效应管、第十三场效应管、第十四场效应管和第十五场效应管,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十三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目标变压器副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十四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十三场效应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十五场效应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十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还与所述目标变压器副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场效应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十五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目标变压器副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五场效应管的漏极还与所述目标变压器副边的另一端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整流模块,还包括:第五电容,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十四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五场效应管的阳极连接,用于在所述阻抗子模块处于为非直通模态的情况下,为所述车载动力电池充电。
[00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载动力电池充电方法,包括:响应于车载动力电池的充电指令,接收三相电输入端输入的初始电压;采集经过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对所述初始电压调整后输出的第一电压;在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初始电压的比值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采用电压调整模块所述第一电压进行调整得到目标电压,并通过整流模块感应所述目标电压产生电能,并对所述电能进行整流后为车载动力电池充电。
[001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电压调整模块和整流模块,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电压调整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另一端与三相电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调整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动力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电压调整模块和整流模块,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电压调整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另一端与三相电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调整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用于对所述三相电输入端输入的初始电压进行调整,以输出第一电压到所述电压调整模块;所述电压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初始电压的比值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电压进行调整,以输出目标电压;所述整流模块,用于感应所述目标电压产生电能,并对所述电能进行整流后为车载动力电池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调整模块,包括:储能子模块、阻抗子模块和逆变子模块,所述储能子模块的一端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连接,所述储能子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阻抗子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阻抗子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逆变子模块连接;所述储能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车载动力电池放电时存储电能;所述阻抗子模块,用于通过储能或放电以调整所述初始电压的电压值;所述逆变子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阻抗子模块储能或放电以调整所述初始电压的电压值,得到所述目标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子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子模块通过一个二极管与所述储能子模块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储能子模块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还与第一场效应管并联,其中,在对所述车载动力电池充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关断,在对所述车载动力电池放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导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子模块,包括: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三相电输入端的中线和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还与所述三相电输入端的中线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子模块,包括: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第五场效应管和目标变压器源边,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均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均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目标变压器源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目标变压器源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
极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压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松姜涛李威姜磊盛毅张星烁孟凡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