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盖内腔毛刺和残余钢丸去除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8126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缸盖内腔毛刺和残余钢丸去除装置及方法,包括振动电机、溜砂槽、震砂槽、减震胶块、底座;振动电机与震砂槽紧固连接;溜砂槽固定在震砂槽上;将溜砂槽焊接在震砂槽上,空间位置保证溜砂槽在震砂槽的下方和底座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震动和角度相结合,将缸盖内腔毛刺和残余钢丸去除。震动使得毛刺与钢丸发生位移,角度使得毛刺和钢丸向固定方向移动,从而由内腔流出达到去除毛刺与残余钢丸的目的。的目的。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缸盖内腔毛刺和残余钢丸去除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缸盖清理方法
,涉及一种缸盖内腔毛刺和残余钢丸去除装置及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缸盖毛坯件二次抛丸后去除内腔毛刺、钢丸残余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缸盖毛坯件二次抛丸后去除内腔毛刺及钢丸残余的方法,多是通过使用翻转机对缸盖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翻转,从而将内腔毛刺及残余钢丸去除。但由于缸盖内腔结构复杂,有很多窝角内的毛刺和残余钢丸无法去除,虽然可以通过加多翻转的频次和固定翻转角度来去除内腔毛刺与残留钢丸,但去除效果并不理想。
[0003]专利文献CN201721357031.8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气缸盖铁屑清理设备,其特特征在于,该清理设备包括:基座;清理箱,该清理箱为非圆形,并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基座上;动力结构,其通过动力传递装置连接到清理箱上,带动清理箱转动,该设备其打破了传统的吹扫清理或其他甩的清理方式,通过旋转中带动气缸盖自由落下,实现将气缸盖上的铁屑等杂物震落掉,结合非圆形清理箱箱体结构,实现将气缸盖带到最高处后,气缸盖自由落下,从而清理掉铁屑,其清理彻底,清铁屑效果好,清铁屑效率高,实现了完全的机械化。
[0004]上述专利文献,是通过旋转中带动气缸盖自由落下,实现将气缸盖上的铁屑等杂物震落掉,不是采用的震动方式。
[0005]专利文献CN202022780767.4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缸盖用铁屑清理装置,包括清洁介质系统,所述清洁介质系统包括水泵、连接在水泵输出端上的出水管路,还包括串联在所述出水管路上的缓冲罐及控制阀,所述缓冲罐为闭式容器,且缓冲罐位于水泵与控制阀之间;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出水管路的通断状态。本清洗装置结构简单,可通过改变水道中清洗介质的流动特性,较好的完成发动机缸盖水道中的铁屑清理。
[0006]上述专利文献,是使用水作为介质对缸盖内腔进行清理。
[0007]专利文献CN202120640611.8涉及一种增材制造缸盖粉末清理装置,包括转换头、清粉头、回粉管和送风管,转换头设有回粉通道和送风通道,清粉头为条形双层结构,一层为送风层,另一层为回粉层,清粉头的一端是封闭的,清粉头的另一端开有回粉出口和送风进口,回粉出口和回粉层连通,送风进口和送风层连通,清粉头的侧壁上开有回粉进口和送风出口,回粉进口和回粉层连通,送风出口和送风层连通,转换头的回粉通道连接回粉管的一端,回粉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清粉头的回粉出口,转换头的送风通道连接送风管的一端,送风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清粉头的送风进口。本技术结构简单易操控,可对缸盖内部粉末进行快速清除。
[0008]上述专利文献,是使用压缩空气对缸盖内腔进行吹扫的装置。
[0009]专利文献CN201820655602.4公开了缸盖残渣清理装置,包括机箱和热风干燥箱,所述机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上端设有高吸油树脂板,所述高吸油树脂板的上端设有过滤网,所述机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设备平台,所述热风干燥箱的一侧设有双
向脉冲吹吸箱,且热风干燥箱和设备平台固定连接,所述热风干燥箱的另一侧设有清洗箱,所述双向脉冲吹吸箱的内表面设有一号气孔和二号气孔。本技术所述的缸盖残渣清理装置,设有过滤网、热风干燥箱和双向脉冲吹吸箱,能够过滤清洗液中的杂物,使其可以二次使用,并能清除缸盖上的水渍,清理缸盖的型腔和通孔内表面上的残渣,防止残渣堵塞缸盖的通孔,适用不同工作状况,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0010]上述专利文献,是使用热风进行双向脉冲吹吸来清理缸盖的型腔和通孔内表面上的残渣。不是采用震动的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缸盖毛坯件二次抛丸后去除内腔毛刺、钢丸残余的方法和装置。
[001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4]一种缸盖内腔毛刺和残余钢丸去除装置,包括振动电机1、溜砂槽2、震砂槽3;
[0015]所述振动电机1与震砂槽3紧固连接;
[0016]所述溜砂槽2固定在震砂槽3上。
[0017]进一步地,一种缸盖内腔毛刺和残余钢丸去除装置,还包括底座5、减震胶块4;所述底座5上方固定减震胶块4;
[0018]所述震砂槽3下方通过减震胶块4放置在底座5上方;
[0019]使用焊接方式将溜砂槽2固定在震砂槽3上,空间位置保证溜砂槽2在震砂槽3的下方和底座5的上方。
[0020]进一步地,所述振动电机1用于产生纵向震动力。
[0021]进一步地,所述溜砂槽2是使用铁板通过切割、焊接制作形成的带有收口的长方形槽子。
[0022]进一步地,所述震砂槽3是依据生产的缸盖毛坯尺寸,使用角钢通过焊接制作形成的长方形框架,在框架的下方四角依据减震胶块外形尺寸,单独焊接有四个方形框架,震砂槽上能够同时放置两件缸盖毛坯。
[0023]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胶块4是长方形的胶皮块。
[0024]进一步地,所述底座5是使用槽钢焊接制作的方形框架,在框架的上方四角按照减震胶块外形尺寸,单独焊接有四个方形框架。
[0025]一种缸盖内腔毛刺和残余钢丸去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将两件缸盖毛坯放置在震砂槽3内;
[0027]为振动电机1接通电源,使得振动电机1通电,发生纵向震动;
[0028]振动电机1的纵向震动,通过底脚螺栓传递与震砂槽3;
[0029]震砂槽3将纵向震动传递给震砂槽3上的两件缸盖毛坯;
[0030]震砂槽3上的两件缸盖毛坯,接收反复的纵向震动,使得缸盖内腔毛刺及残余钢丸发生上下和纵向的位移;
[0031]缸盖内腔毛刺及残余钢丸通过上下和纵向的位移,经过缸盖表面孔洞流出缸盖内腔。
[0032]进一步地,一种缸盖内腔毛刺和残余钢丸去除方法,还包括:
[0033]流出缸盖内腔的毛刺和残余钢丸,落在溜砂槽2内进行回收;
[0034]震砂槽3通过减震胶块4与底座5连接,便于振动时减少对底座5的冲击和位移。
[0035]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胶块4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
[00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7]本专利技术通过震动和角度相结合,将缸盖内腔毛刺和残余钢丸去除。震动使得毛刺与钢丸发生位移,角度使得毛刺和钢丸向固定方向移动,从而由内腔流出达到去除毛刺与残余钢丸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38]下面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缸盖内腔毛刺和残余钢丸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电机(1)、溜砂槽(2)、震砂槽(3);所述振动电机(1)与震砂槽(3)紧固连接;所述溜砂槽(2)固定在震砂槽(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缸盖内腔毛刺和残余钢丸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5)、减震胶块(4);所述底座(5)上方固定减震胶块(4);所述震砂槽(3)下方通过减震胶块(4)放置在底座(5)上方;使用焊接方式将溜砂槽(2)固定在震砂槽(3)上,空间位置保证溜砂槽(2)在震砂槽(3)的下方和底座(5)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缸盖内腔毛刺和残余钢丸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电机(1)用于产生纵向震动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缸盖内腔毛刺和残余钢丸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砂槽(2)是使用铁板通过切割、焊接制作形成的带有收口的长方形槽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缸盖内腔毛刺和残余钢丸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震砂槽(3)是依据生产的缸盖毛坯尺寸,使用角钢通过焊接制作形成的长方形框架,在框架的下方四角依据减震胶块外形尺寸,单独焊接有四个方形框架,震砂槽上能够同时放置两件缸盖毛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缸盖内腔毛刺和残余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欣朱建忠乔凤吉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