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域安全监测的预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750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路域安全监测的预警系统,涉及事故监测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形态的公路监测装置和服务器,第一形态的公路监测装置包括外壳、太阳能板、反光膜、主板和发光显示组件,外壳为圆柱形,外壳内壁的下半部分上贴有反光膜,所述主板上设置有发光显示组件,主板设置在外壳的内部,主板包括控制器和传感器;外壳内未贴反光膜的上半部分设置为发光罩,所述发光罩顶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太阳能板;外壳通过连接体与栏杆立柱连接;服务器远程与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传感器检测和灯光诱导,实现对事故现场的其余车辆进行预警,并第一时间将现场情况上传至相应的监测平台,使救援人员及时掌握现场情况,有利于进行救援部署的快速进行。署的快速进行。署的快速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域安全监测的预警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事故监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路域安全监测的预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随着交通越来越发达,特别是高速公路路网建设越来越完善,与之对应的高速公路伤亡事故和带来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严重。由于高速公路车速较快,所引发的事故大多数都会造成车辆撞击护栏,撞击事故造成严重的人身危害和经济损失,甚至会导致次生的事故的发生。而我国多数高速公路部门尚未建立救援联动机制。
[0004]据统计,同样伤势的伤员,在30分钟内获救,其生存率为80%;超过90分钟获救,其生存率仅为10%以下。当高速交通事故发生时,在伤病员身边的“人”就是事发现场的“第—目击者”。如果“第一目击者“反应及时快速,那么就会为伤者嬴得更多生存时间。现有的护栏哨兵实现垂直通报,在第一时间做到第一反应,做到“第一目击者”的责任担当,从而让应急处理部门第一时间从被动到主动获取事故现场信息。
[0005]但是,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护栏哨兵仅能够检测到护栏的碰撞信息,并将碰撞信息发送至后台的管理系统或云平台,使救援人员能够更加准确的找到碰撞地点进行救援,而无法第一时间主动对道路上行驶车辆进行预警,实现事故现场的警示工作。因此,如何第一时间实现事故信息上报的同时对事故现场其他车辆进行高效的警示和预警从而避免二次事故发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路域安全监测的预警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和灯光诱导,实现对事故现场的其余车辆进行预警,并第一时间将现场情况上传至相应的监测平台,使救援人员及时掌握现场情况,有利于进行救援部署的快速进行。
[0007]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路域安全监测的预警系统,包括第一形态的公路监测装置和服务器,第一形态的公路监测装置包括外壳、太阳能板、反光膜、主板和发光显示组件,所述外壳为圆柱形,太阳能板、反光膜、主板和发光显示组件均集成在外壳内部,外壳内壁的下半部分上贴有反光膜,所述主板上设置有发光显示组件,主板包括控制器和传感器;外壳内未贴反光膜的上半部分设置为发光罩,所述发光罩顶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服务器远程与控制器连接。
[0009]进一步的,第一形态的公路监测装置安装于公路上的路产设施上,外壳通过连接体与被测设备连接。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形态的公路监测装置,第二形态的公路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太阳能板、反光膜、主板和发光显示组件,第一外壳形状为圆柱形的一半,
太阳能板设置于第一外壳的长方形面上,第二外壳呈圆柱形,第二外壳的圆形面与第一外壳的其中一个半圆形面连接,第二外壳的另一个圆形面设置有呈圆周分布的发光显示组件;第一外壳的下表面设置若干螺纹孔,通过螺纹孔与待检测的设备进行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包括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姿态传感器。
[0012]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为STM32微处理器。
[0013]进一步的,所述发光显示组件包括黄色诱导灯,红色警示灯和蓝色警示灯。
[0014]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板上设置有固定孔和信号收发器。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主板内还包括电源,电源与太阳能板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通过互联网将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发送至服务器。
[0017]进一步的,所述主板内还包括北斗定位设备,北斗定位设备与控制器连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路域安全监测的预警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和灯光诱导,实现对事故现场的其余车辆进行预警,并第一时间将现场情况上传至相应的监测平台,使救援人员及时掌握现场情况,有利于进行救援部署的快速进行。
[0020]本技术通过太阳能+传感器+物联网+灯光诱导的形式,融合低功耗窄带物联网、高精度传感器、北斗定位等技术,全方位对护栏状态进行监测并进行异常灯光预警。具有低成本,免维护的特点,可用于护栏碰撞监测预警、交通事故发现、二次交通事故预防和护栏养护等方面。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形态的公路监测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形态的公路监测装置与护栏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形态的公路监测装置的俯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形态的公路监测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形态的公路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形态的公路监测装置的实用效果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预警系统的整体框架图;
[0029]图中:1.外壳,2.太阳能板,3.发光罩,4.反光膜,5.连接体,6.第一连接孔,7.栏杆立柱,8.第二连接孔,9.螺栓,10.固定孔,11.信号收发器,12.发光显示组件,13.主板,14第一外壳,15第二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1]术语解释部分:本技术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
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术语在本技术的具体含义。
[0032]实施例
[0033]本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路域安全监测的预警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形态的公路监测装置和服务器,第一形态的公路监测装置包括外壳1、太阳能板2、反光膜4、主板13和发光显示组件12,外壳1为圆柱形,半径小于100mm。太阳能板2、反光膜4、主板13和发光显示组件12均集成在外壳内部,外壳内壁的下半部分上贴有反光膜4,主板13上设置有发光显示组件12,主板13包括控制器和传感器;外壳1内未贴反光膜4的上半部分设置为发光罩3,发光罩3顶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太阳能板2;服务器远程与控制器连接。如图2所示,第一形态的公路监测装置安装于公路上的路产设施上,外壳通过连接体与被测设备连接,被测设备可以为栏杆立柱或者路牌等高速公路上的路产设施,本实施例中,被测设备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与连接体下端的第一连接孔采用螺栓连接。以栏杆立柱7为例,栏杆立柱7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8,与连接体5下端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域安全监测的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形态的公路监测装置和服务器,第一形态的公路监测装置包括外壳、太阳能板、反光膜、主板和发光显示组件,所述外壳为圆柱形,太阳能板、反光膜、主板和发光显示组件均集成在外壳内部,外壳内壁的下半部分上贴有反光膜,所述主板上设置有发光显示组件,主板包括控制器和传感器;外壳内未贴反光膜的上半部分设置为发光罩,所述发光罩顶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服务器远程与控制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域安全监测的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形态的公路监测装置安装于公路上的路产设施上,外壳通过连接体与被测设备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域安全监测的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形态的公路监测装置,第二形态的公路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太阳能板、反光膜、主板和发光显示组件,第一外壳形状为圆柱形的一半,太阳能板设置于第一外壳的长方形面上,第二外壳呈圆柱形,第二外壳的圆形面与第一外壳的其中一个半圆形面连接,第二外壳的另一个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东杨哲刘义军于丹姜志利颜正凯陈曦谢琳殷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奥邦交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