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及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730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器及充电装置,属于电子产品散热的技术领域,其中,包括第一散热机构和第二散热机构,第一散热机构与第二散热机构相贴,并可拆卸配合;第一散热机构与第二散热机构相贴形成接触面,且第一散热机构和第二散热机构的散热面均与接触面背离设置;第一散热机构包括第一壳体、感应线圈和第一制冷片,感应线圈和第一制冷片均位于第一壳体内;第二散热机构包括第二壳体、电池和第二制冷片,电池和第二制冷片均位于第二壳体内;第一制冷片和第二制冷片的制冷面均朝向接触面,感应线圈和电池均靠近接触面设置;实现了多面散热,第一散热机构和第二散热机构结合或拆分使用方便,提高电子产品的散热效率,且适应场景范围更广。景范围更广。景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器及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产品散热的
,具体涉及一种散热器及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功能不断完善,人们对电子产品依耐性越来越高,电子产品包括手机、I PAD、蓝牙耳机、AI音箱、电子手表以及给设备充电的充电器等等。据统计人们平均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超过四个小时,在使用时需要经常给电子产品充电,为了提高电子产品的充电效率,电子厂家推出超级快充,并向小体积、大功率、高密度等方向发展。近两年氮化镓技术在快充领域的广泛应用,可以通过其高频、低损耗的特性,让充电器的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对于小体积的充电器而言,虽然有增加各种散热材料(导热垫片、导热粘接胶、导热灌封硅胶、导热泥等)来增强散热效果,但充电器散热仍是困扰广大电源工程师的一大难题。
[0003]然而,快充充电器的散热一般为被动散热,散热效果较差;快充充电器在热量堆积的情况下会导致充电功率明显下降,而且,快充充电器处于高温环境下也容易降低其使用寿命。现有用于给充电器散热的散热器,一般无法给充电器和待充电的设备同时散热,导致充电器在充电时,效率依然较低;同时采用两个散热器又无法结合使用,只能拆分单独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及充电装置,实现了多面散热,散热器结合或拆分使用方便,提高电子产品的散热效率,且适应场景范围更广。
[0005]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散热器,包括:
[0007]第一散热机构,
[0008]第二散热机构,所述第一散热机构与所述第二散热机构相贴,并可拆卸配合;所述第一散热机构与所述第二散热机构相贴形成接触面,且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和所述第二散热机构的散热面均与所述接触面背离设置;
[0009]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包括第一壳体、感应线圈和第一制冷片,所述感应线圈和所述第一制冷片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散热机构包括第二壳体、电池和第二制冷片,所述电池和所述第二制冷片均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0010]所述第一制冷片和所述第二制冷片的制冷面均朝向所述接触面,且所述第一制冷片和所述第二制冷片的发热面均朝向所述散热面;所述感应线圈和所述电池均靠近所述接触面设置。
[001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内或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散热件和风扇,所述散热件与第一制冷片接触,所述风扇位于所述散热件与散热面之间,所述散热件的散热方向和所述风扇的出风方向均朝向所述散热面。
[001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包括多根导热柱和安装板,多根所述导热柱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多根所述导热柱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散热面,且多根所述导热柱与所述散热面垂直,且相邻的两根所述导热柱之间设有间隙;
[0013]多根所述导热柱围绕所述风扇设置,并形成安装位,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安装位内,且所述风扇与所述安装板连接。
[001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采用导热材料制成。
[001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顶盖、外壳和底盖,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连接,所述散热面位于所述顶盖上,所述接触面位于所述底盖上;所述顶盖设有圆形的散热区,所述散热区设有多个散热孔,多个所述散热孔沿所述散热区的周向排列设置。
[001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热敏传感器,所述热敏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电池和所述第二制冷片电性连接。
[001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还包括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的开合位相对设置。
[001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杆、底座和扭簧,所述夹持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的第二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且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夹持杆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固定连接;
[0019]所述夹持杆呈折弯状,所述夹持杆的折弯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壁面,且所述夹持杆的折弯角度为95
°
至170
°

[0020]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器、电源线以及如上述所述的散热器,所述充电器通过所述电源线与所述散热器电性连接。
[002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线呈Y字形,且所述电源线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充电器连接,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散热器连接。
[0022]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0023]1、采用第一散热机构和第二散热机构为电子产品散热,也可以充电器和待充电的设备同时散热;在使用时,将充电器和待充电的设备分别与第一散热机构和第二散热机构相贴,而且散热面与第一散热机构和第二散热机构的接触面背离设置;当第一散热机构通电后,感应线圈为电池充电,从而使第一制冷片第二制冷片同时作业,第一制冷片和第二制冷片的热量分别朝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散热,避免热量堆积;实现主动为电子产品进行散热,降低电子产品充电时的温度,且提高电子产品的散热效率;通过感应线圈和电池的设置使第一散热机构与第二散热机构更好的拆分或结合使用,而且,第二散热机构的电池在充满电后,还可以与第一散热机构分开使用,增加散热器的灵活性。
[0024]2、散热件将制冷片产生的热量通过风扇向外扩散,进一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0025]3、采用多根导热柱增加散热件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且多根导热柱围绕风扇设置,使第一壳体内各个部件设置的更加紧凑,节约空间并使散热器小型化,便于携带。
[0026]4、安装板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有利于提高散热件的导热效率。
[0027]5、在散热面上设有多个散热孔,有利于散热器内的热量,通过空气为载体,并穿过散热孔流向散热器外,进一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0028]6、热敏传感器可以感知第二散热机构侧壁上电子产品的热量,进而将感应到的热量转化为电信号,从而驱动电池通电,并为第二制冷片和风扇提供电能进行作业,进而对电子产品进行散热。
[0029]7、采用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便于固定电子产品,使电子产品与散热器相贴,提高电子产品与散热器接触时的稳定性;利于热量直接传导,提高散热效率。
[0030]8、夹持机构的结构简单,便于取出或放置电子产品。
[0031]9将散热器应用于充电装置中,手机和充电器分别固定在散热器的两侧,实现手机充电时,同时进行手机散热和充电器散热。
[0032]10、采用Y字形的电源线,便于第一接头与充电器连接,第二接头与散热器连接,第三接头与电子产品连接。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散热器的示意图一。
[0034]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散热器的示意图二。
[0035]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散热机构的爆炸图。
[00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机构,第二散热机构,所述第一散热机构与所述第二散热机构相贴,并可拆卸配合;所述第一散热机构与所述第二散热机构相贴形成接触面,且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和所述第二散热机构的散热面均与所述接触面背离设置;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包括第一壳体、感应线圈和第一制冷片,所述感应线圈和所述第一制冷片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散热机构包括第二壳体、电池和第二制冷片,所述电池和所述第二制冷片均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制冷片和所述第二制冷片的制冷面均朝向所述接触面,且所述第一制冷片和所述第二制冷片的发热面均朝向所述散热面;所述感应线圈和所述电池均靠近所述接触面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或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散热件和风扇,所述散热件与第一制冷片接触,所述风扇位于所述散热件与散热面之间,所述散热件的散热方向和所述风扇的出风方向均朝向所述散热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包括多根导热柱和安装板,多根所述导热柱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多根所述导热柱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散热面,且多根所述导热柱与所述散热面垂直,且相邻的两根所述导热柱之间设有间隙;多根所述导热柱围绕所述风扇设置,并形成安装位,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安装位内,且所述风扇与所述安装板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采用导热材料制成。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海杨利伟方景霞宋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