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氟嘧啶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664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氟嘧啶胺类化合物,结构如通式I所示:其中Ar为:通式Ⅰ化合物对农林业上害螨有优良的杀灭活性,可用于农林业上害螨的防治。上害螨的防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氟嘧啶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0001]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中杀螨剂领域,涉及一种含氟嘧啶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0002]
技术介绍
螨虫是一种农林业常见的害虫,危害蔬菜、棉花、果树等作物,造成粮食减产,对作物生长有巨大损害。因此,专利技术绿色低毒、高效、低残留、药效时间长的农药杀螨剂意义重大。螨虫具有体积小、繁殖快、适应性强、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是公认的难防治的有害生物群落。由于农业害螨容易产生抗药性,一些商品化杀螨剂因抗药性失去原有的高效性,逐渐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对杀螨剂超高效、长持效及低公害的要求,需要不断进行高效杀螨剂新品种的研发。在农药领域,嘧啶类化合物具有杀虫、杀螨、杀菌、除草、植物生长调节等活性,如嘧啶类杀虫剂丁嘧硫磷(Tebupirimfos)、抗芽威(Pirimicarb)、嘧虫胺(Flufenerim)等,商品化的嘧啶类杀菌剂有嘧菌胺(Mepanioyrim)、氟嘧菌胺(Dflumetorim)、甲基嘧菌胺(yrimethanil)、环丙嘧菌胺(Cyprodinil)。在现有技术中,如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含氟嘧啶胺类化合物及其用作杀螨剂的应用未见公开。
[0003]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使用安全、高效低毒的含氟嘧啶胺类化合物,其用作农作物杀螨剂,可用于农业或林业害螨的防治。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含氟嘧啶胺类化合物,结构如通式I所示:
[0006]其中Ar为:
[0007]本专利技术通式Ⅰ化合物可由如下反应制备:
[0008][0009]式中Ar同上,具体制备方法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
[0010]表1列出了通式Ⅰ化合物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0011]表1化合物Ⅰ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0012][0013]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含氟嘧啶胺类化合物,不仅结构新颖,而且有优异的杀螨活性(见表2),药效显著高于对照的商品化特效杀螨剂炔螨特,特别适用于目前普遍存在的抗药性农业害虫害螨的治理,能够更好的应对螨虫抗药性问题。本专利技术化合物为氮杂环类化合物,具有生物降解性好、残留低、环境相容性好的优点。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合成工艺简单、原料易得、中间体不需要精制、防治成本低、高效低毒,具有作为农用杀螨剂新品种的前景和商品化潜力。
[0015]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用于防制作物螨害用途时,根据需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它杀虫杀螨剂等组合使用,以提高产品的综合功能。
[0016]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以通式Ⅰ化合物作为活性组分的杀虫杀螨组合物,该组合物中还包括农业或林业上可以接受的载体。
[0017]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可以制剂的形式施用,通式Ⅰ化合物作为活性组分溶解或分散于载体或溶剂中,添加适当的表面活性剂配制成乳油、悬浮剂、微乳剂等。
[0018]应该明确的是,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换和改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列合成实例、生测试验结果可用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意味着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0]合成实例
[0021]实例1、式Ⅰa
化合物的制备:
[0022](1)2



4,4

二氟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
[0023][0024]将4,4

二氟乙酰乙酸乙酯(16.6g,0.1mol)、二氯甲烷60mL加入到250mL三口瓶中,在冰浴条件下缓慢滴加二氯亚砜(14.28g,0.12mol),滴加完毕转移至25℃条件下反应12h,薄层色谱跟踪检测反应完成,减压蒸馏除去二氯甲烷和多余的二氯亚砜,得到白色油状物,产率89%。
[0025](2)5


‑6‑
二氟甲基嘧啶
‑4‑
醇的合成
[0026][0027]将醋酸甲脒(10.4g,0.1mol)、甲醇钠(36g,0.2mol)、甲醇60mL加入到250mL三口瓶
中,在冰浴条件下搅拌30min将醋酸游离出来,缓慢滴加2氯

4,4

二氟乙酰乙酸乙酯(20.0g,0.1mol)反应24h,薄层色谱跟踪检测反应完成,加入盐酸(20.0g,0.2mol)调节pH至酸性,不断搅拌使产物完全析出,减压抽滤,得到白色固体,烘干,产率72%。
[0028](3)4,5

二氯
‑6‑
二氟甲基嘧啶的合成
[0029][0030]将5


‑6‑
二氟甲基嘧啶
‑4‑
醇(18.0g,0.1mol)、二氯亚砜50mL加入到250mL单口瓶中,滴加三滴DMF催化,回流反应4h,薄层色谱跟踪检测反应完成,减压蒸馏除去多余的二氯亚砜,得到红棕色油状物,产率94%。
[0031](4)化合物Ⅰa
的合成
[0032][0033]将4,5

二氯
‑6‑
二氟甲基嘧啶(1.98g,0.01mol)、4

对甲苯氧基苄胺(2.13g,0.01mol)、碳酸钾(1.656g,0.012mol)、DMF30 mL加入到100mL三口瓶中,逐渐升温至80℃,反应3h,薄层色谱跟踪检测反应完成,降温至室温,缓慢加入25mL水,不断搅拌使产物充分析出,减压抽滤,得到白色固体,粗产物经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2:1)纯化,得到目标化合物Ⅰa

[0034]Ⅰb
的制备方法与Ⅰa
类似。
[0035]Ⅰa
的1H NMR(500MHz,DMSO

d6)δ8.50(s,1H),8.47(d,J=7.0Hz,1H),7.32(d,J=8.1Hz,2H),7.18(d,J=8.5Hz,2H),7.07(s,1H),6.98

6.91(m,2H),6.89(d,J=8.5Hz,2H),4.64(d,J=6.1Hz,2H),2.29(s,3H);
13
C NMR(126MHz,DMSO

d6)δ157.80,156.45,155.36,154.53,134.24,132.63,132.61,129.90,128.82,118.19,115.67,112.35,109.20,107.42,105.56,45.80,20.49.
[0036]Ⅰb
的1H NMR(500MHz,DMSO

d6)δ8.52(d,J=16.5Hz,2H),8.40(d,J=2.5Hz,1H),7.80(dd,J=8.2,2.5Hz,1H),7.49

7.42(m,1H),7.06(t,J=53.1Hz,1H),4.67(d,J=6.1Hz,2H);
13
C NMR(126MHz,DMSO

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氟嘧啶胺类化合物,结构如通式I所示:其中Ar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氟嘧啶胺类化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通式Ⅰ化合物用作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良忠光明甲王明慧孙鉴昕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