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片状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650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片状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重量份数计,将60~70份不饱和聚酯树脂和30~40份低收缩添加剂混合搅拌;然后边搅拌边加入130~180份碳酸钙粉末继续搅拌;再加入固化剂1~3份,搅拌得到树脂糊;在树脂糊中加入4.5~9份增稠剂,再将50~120份玻璃纤维浸润在树脂糊中,制成SMC片状模塑料半成品;将SMC片状模塑料半成品放置在两层承载膜之间,承载膜的材质为PA+PE复合膜,然后封边处理,再进行熟化,熟化温度为50℃~70℃;将熟化后的SMC片状模塑料冷却压制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复合增稠剂与其他化学成分以一定的比例复配,大大缩短片状模塑料的熟化时间,选用PA+PE承载膜,使SMC快速升温熟化后快速降温,实现SMC高效率的连续生产。实现SMC高效率的连续生产。实现SMC高效率的连续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片状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功能复合材料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片状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片状模塑料(Sheet molding compound)缩写SMC,是由树脂糊浸渍纤维或短切纤维毡两边覆盖聚己烯膜制成的一类片状模压料,其具有电绝缘、耐热、阻燃、良好的机械强度等性能,以及质轻及工程设计容易、灵活等优点,其机械性能可以与部分金属材料相媲美,因而广泛应用于运输车辆、建筑、电子、电气等行业中。
[0003]传统的SMC片料不经过中高温熟化是糊状的,无法撕开薄膜模压成型,所以SMC生产的最后一步要在50℃左右的烘房里熟化24h左右(或者35℃左右熟化3

5天),材料增稠硬化后才具有可加工型,然后再经过3

7天的时间充分冷却至室温,模压的产品才会有更高的质量。然而,现有的SMC熟化到模压所需时间太久,严重影响片状模塑料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性能优良,熟化时间短的片状模塑料,以及该片状模塑料的制备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片状模塑料,包括上下两层承载膜和位于两层承载膜之间的树脂材料,所述树脂材料包括以下组分:不饱和聚酯树脂60~70重量份、低收缩剂30~40重量份、碳酸钙130~180重量份、吸水剂1~5重量份,阻聚剂0.1~0.3重量份,复合增稠剂4.5~9重量份、玻璃纤维50~120重量份和固化剂1~3重量份;所述复合增稠剂包括氧化镁 3~5重量份、异氰酸酯类增稠剂 1~3重量份和氯化锂0.5~1重量份。
[0006]上述两层承载膜的四周边缘处进行封边处理将树脂材料密封在两层承载膜之间,所述承载膜为尼龙和聚乙烯复合膜。
[0007]上述氧化镁的型号为RA

40;所述异氰酸酯类增稠剂为甲苯二异氰酸酯。
[0008]上述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型号为PS

H1168;所述低收缩剂为固含量为35~40%的聚乙酸乙烯酯溶液,所述聚乙酸乙烯酯溶液的溶剂为苯乙烯;所述吸水剂为无水硫酸镁;所述阻聚剂为2,6

二叔丁基对甲酚;所述固化剂为过氧化苯甲酸特丁酯。
[0009]上述片状模塑料还包括脱模剂1~3重量份,所述脱模剂是硬酯酸锌。
[0010]上述碳酸钙的含水量为0.1%~0.15%,所述碳酸钙的粒径为1~2μm。
[001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片状模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60~70重量份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和30~40重量份的低收缩剂混合搅拌;B.然后边搅拌边加入130~180重量份的碳酸钙、1~5重量份的吸水剂、0.1~0.3重量份的阻聚剂继续搅拌;
C.再加入固化剂1~3重量份,搅拌得到树脂糊;D.在树脂糊中加入4.5~9重量份的复合增稠剂,再将50~120重量份的玻璃纤维浸润在树脂糊中;E.将树脂糊放置在两层承载膜之间,所述承载膜为尼龙和聚乙烯复合膜,然后封边处理,将树脂糊密封在两层承载膜之间,再进行熟化,熟化温度为50℃~70℃,熟化时间1~1.5h,冷却至常温;F.将熟化后的片状模塑料压制成型。
[0012]上述步骤A、B、C中的搅拌转速为800~1200r/min,搅拌时间为3~5min。
[0013]上述步骤D中采用SMC成型机组连续化生产片状模塑料,SMC成型机组前将车速设为8m/min,树脂糊基液流量达到20.86kg/min、增稠剂流量达到0.42kg/min,玻纤切丝辊转速为66rpm。
[0014]上述步骤F中压制成型的上模温度为125℃~135℃,下模温度为120℃~130℃,压力1000T/m2,保压时间3min。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积极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片状模塑料通过调整树脂成分的配比尤其是使用了特定成分的复合增稠剂,可以使得树脂的增稠更加迅速,树脂材料增稠硬化后才具有可加工型,能大大缩短片状模塑料的熟化时间,只需要1个小时左右,而传统的熟化时间需要24h甚至更长,同时生产出的片状模塑料机械性能优良。
[0016](2)本专利技术的片状模塑料将异氰酸酯类增稠剂和氯化锂与氧化镁复合使用,加入氯化锂可防止异氰酸酯类增稠剂在增稠过程中与不饱和树脂中的羧基发生脱羧反应,使异氰酸酯类增稠剂优先和不饱和树脂中的羟基反应进行增稠,同时氧化镁和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羧基进行增稠,大大加快了整个系统的后期增稠,从而大大缩短片状模塑料的熟化时间,提高片状模塑料的生产效率。
[0017](3)本专利技术的片状模塑料选用尼龙+聚乙烯复合膜承载膜,使SMC快速升温熟化后再快速降温至25℃,实现SMC高效率的连续生产,且选用尼龙+聚乙烯复合膜材质可防止苯乙烯渗透,同时在线将SMC上下承载膜用烫膜机封边处理,防止苯乙烯从两侧挥发,传统的PP膜基本不防苯乙烯渗透,所以SMC使用传统的PP膜外包装还需要加一层镀铝膜密封,而本专利技术尼龙+聚乙烯复合膜结合封边处理技术,无需再用镀铝膜包装。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氧化镁用量对前期增稠影响的曲线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氧化镁用量对后期增稠影响的曲线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不同活性氧化镁增稠性能对比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不同酸值树脂的增稠性能验证曲线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不同收缩剂对增稠性能影响的曲线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碳酸钙水分变化曲线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碳酸钙烘干前后的增稠性能对比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复合增稠剂效果验证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温度对复合增稠剂的影响图;
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温度对SMC储存稳定性研究的曲线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承载膜对苯乙烯防渗透效果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阻聚剂对SMC储存性能稳定性影响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固化剂对SMC储存稳定性影响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传统吨包装与连续生产单层材料的快速升温增稠对比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传统吨包装与连续生产单层材料的快速降温增稠对比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片状模塑料与常规片状模塑料的拉伸强度对比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片状模塑料与常规片状模塑料的弯曲强度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0019]本实施例的片状模塑料,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不饱和聚酯树脂60重量份、低收缩剂30重量份、碳酸钙130重量份、复合增稠剂4.5重量份、玻璃纤维50重量份和固化剂1重量份;所述复合增稠剂包括氧化镁 3重量份、异氰酸酯类增稠剂 1重量份和氯化锂0.5重量份。
[0020]上述的片状模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60重量份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和30重量份的低收缩剂混合搅拌;B.然后边搅拌边加入130重量份的碳酸钙粉末继续搅拌;C.再加入固化剂1重量份,搅拌得到树脂糊;D.在树脂糊中加入4.5重量份的增稠剂,再将50重量份的玻璃纤维浸润在树脂糊中,制成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不饱和聚酯树脂60~70重量份、低收缩剂30~40重量份、碳酸钙130~180重量份、复合增稠剂4.5~9重量份、玻璃纤维50~120重量份和固化剂1~3重量份;所述复合增稠剂包括氧化镁 3~5重量份、异氰酸酯类增稠剂 1~3重量份和氯化锂0.5~1重量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镁的型号为RA

40;所述异氰酸酯类增稠剂为甲苯二异氰酸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为PS

H

1168;所述低收缩剂为PVAc溶液。4.根据权利要求1至 3任一所述的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模塑料还包括吸水剂1~3重量份、阻聚剂0.1~0.3重量份和脱模剂1~3重量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剂为无水硫酸镁;所述阻聚剂为BHT;所述固化剂为过氧化苯甲酸特丁酯。6.根据权利要求1至 3任一所述的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钙的含水量为0.1%~0.15%。7.一种片状模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鹏陆满山李军秦成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常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