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成排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6263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成排弯管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液压成排弯,包括固定在底座上间隔距离设置的输送结构、从输送结构处承接管道的承接结构以及与承接结构配合的弯管结构;弯管结构包括由上至下间隔距离设置有用来夹持管道的固定弯模和定位弯模,以及与管道底部配合设置的活动弯模;固定弯模和定位弯模相对承接结构位置固定,固定弯模为圆柱状结构,管道弯曲半径与固定弯模的半径相同,活动弯模的上表面与定位弯模齐平,底座上设置有使活动弯模绕固定弯模做圆周运动的转动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活动弯模绕固定弯模转动而将管道弯曲,管道弯曲部位依次受力弯曲,避免管道弯曲过程中某处集中受力而产生夹痕。集中受力而产生夹痕。集中受力而产生夹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成排弯


[0001]本技术涉及成排弯管机
,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成排弯。

技术介绍

[0002]液压成排弯是一种弯曲管道的设备,比如锅炉水冷壁的受热部分就是由多排弯曲的管道组成的,制造这些弯管就需要用到弯管设备;现有的成排弯管设备夹持和弯管效果不好,如中国技术专利,文献号为:CN216138014U,名称为:一种水冷壁用管道成排弯管机;其说明书记载:通过拧松螺母使定位模在滑槽内上下滑动,适应多种规格的管道,弯模和定位模表面的凹槽能够更好的固定管道,通过液压缸带动链轮转动实现弯管过程;该技术方案通过定位模与弯模夹持管道然后一同弯曲带动管道弯曲,使得夹持部位在弯曲过程中不变,管道受力集中在该处,因此该处容易产生夹痕;另外,采用弹簧和螺母进行定位模位置固定,但是在弯曲管道的过程中定位模的应力较大,螺母与支架的摩擦力和弹簧的弹力相对定位模的应力,支撑力不足,容易发生螺母竖向滑移,影响管道弯曲。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液压成排弯,通过使活动弯模绕固定弯模转动而将管道弯曲,管道弯曲部位依次受力弯曲,避免管道弯曲过程中某处集中受力而产生夹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液压成排弯,包括固定在底座上间隔距离设置的输送结构、从输送结构处承接管道的承接结构以及与承接结构配合的弯管结构;弯管结构包括由上至下间隔距离设置有用来夹持管道的固定弯模和定位弯模,以及与管道底部配合设置的活动弯模;固定弯模和定位弯模相对承接结构位置固定,管道弯曲半径与固定弯模的半径相同,活动弯模的上表面与定位弯模齐平,底座上设置有使活动弯模绕固定弯模做圆周运动的转动结构。
[0005]进一步的,输送结构包括设置在底座上方的输送滚轮,输送滚轮固定连接有输送轴,输送轴的两端分别与输送支架转动连接,输送轴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
[0006]进一步的,承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底座上方的承接滚轮,承接滚轮至少有一个,承接滚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升降结构。
[0007]进一步的,承接滚轮有一个,承接滚轮固定连接有承接输送轴,承接输送轴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块转动连接,第一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承接输送轴的另一端对应的底座设置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承接输送轴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承接滚轮有两个以上,其中至少有一个主动承接轮,其余为从动承接轮;主动承接轮固定连接有承接输送轴,主动承接输送轴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块转动连接,第一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主动承接输送轴的另一端对应的底座设置第一液
压缸,第一液压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承接输送轴固定连接;从动承接轮固定连接有从动承接输送轴,从动承接输送轴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第一连接块转动连接,第一连接块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液压缸;主动承接输送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链轮,从动承接输送轴与第一链轮同一端上对应设置有第二链轮,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0009]进一步的,弯管结构还包括与底座固定且分别位于固定弯模前后两侧的弯管支架,固定弯模固定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弯管支架转动连接;底座对应定位弯模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定位弯模。
[0010]进一步的,转动结构包括与固定轴转动连接的转盘,转盘上通过活动轴与活动弯模固定连接,底座上设置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与驱动轴固定连接,驱动轴与驱动带轮固定连接,驱动带轮通过传动带与转盘传动连接。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活动弯模和驱动其的转动结构,第三电机带动驱动轴,驱动轴带动驱动带轮,驱动带轮带动传动带,传动带带动转盘转动,转盘转动带动活动轴,活动轴带动活动弯模,活动弯模紧贴管道底面,绕固定弯模转动,使管道弯曲完成,管道弯曲部位依次受力弯曲,避免管道弯曲过程中固定弯模和定位弯模夹持一处并一体转动而集中受力,产生夹痕;通过设置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使其升降后的位置固定,不易发生上下滑移,提高了弯曲过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弯管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底座;2、支撑台;3、第一电机;4、输送支架;5、输送滚轮;6、管道;7、第一液压缸;8、第二电机;9、承接滚轮;10、第一链轮;11、第二链轮;12、链条;13、弯管支架;14、固定轴;15、固定弯模;16、第二液压缸;17、第二连接块;18、支撑轴;19、定位弯模;20、转盘;21、活动轴;22、活动弯模;23、传动带;24、驱动带轮;25、驱动轴;26、第三电机;27、第一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0018]实施例:
[0019]如图1

4所示, 液压成排弯,包括固定在底座1上且沿其左右方向间隔距离设置的输送结构、从输送结构处承接管道6的承接结构以及与承接结构配合的弯管结构;管道6在底座1上方沿其左右方向被输送,弯管结构包括由上至下间隔距离设置有用来夹持管道6的固定弯模15和定位弯模19,以及与管道6底部配合设置的活动弯模22;夹持管道6的结构由固定弯模15和定位弯模19的表面互相配合形成与管道6外壁相适配的定位夹槽来起作用,定位夹槽整体为圆形,直径与管道6直径相等,固定弯模15和定位弯模19相对承接结构位置固定,固定弯模15为沿底座1前后方向设置的圆柱状结构,管道6弯曲半径与固定弯模15的
半径相同,活动弯模22的上表面与定位弯模19齐平,底座1上设置有使活动弯模22绕固定弯模15做圆周运动的转动结构;定位弯模19和活动弯模22上表面水平,用于夹持的凹槽半径相同。
[0020]输送结构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方右端的输送滚轮5,输送滚轮5沿底座1前后方向设置,输送滚轮5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输送轴,输送轴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输送支架4转动连接,输送轴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3,驱动输送轴,带动输送滚轮5输送管道6,第一电机3位于输送支架4的外侧,底座1上设置有支撑台2,第一电机3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台2上。
[0021]承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方位于输送滚轮5左侧的承接滚轮9,承接滚轮9至少有一个,承接滚轮9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升降结构,驱动承接滚轮9升降,主要令其高度与定位弯模19高度保持一致,方便定位弯模19固定管道6。
[0022]当承接滚轮9有一个,承接滚轮9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承接输送轴,承接输送轴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块27转动连接,第一连接块2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7,承接输送轴的另一端对应的底座1上同样设置有一个第一液压缸7,第一液压缸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液压成排弯,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底座(1)上间隔距离设置的输送结构、从输送结构处承接管道(6)的承接结构以及与承接结构配合的弯管结构;弯管结构包括由上至下间隔距离设置有用来夹持管道(6)的固定弯模(15)和定位弯模(19),以及与管道(6)底部配合设置的活动弯模(22);固定弯模(15)和定位弯模(19)相对承接结构位置固定,管道(6)弯曲半径与固定弯模(15)的半径相同,活动弯模(22)的上表面与定位弯模(19)齐平,底座(1)上设置有使活动弯模(22)绕固定弯模(15)做圆周运动的转动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成排弯,其特征在于:输送结构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方的输送滚轮(5),输送滚轮(5)固定连接有输送轴,输送轴的两端分别与输送支架(4)转动连接,输送轴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成排弯,其特征在于:承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方的承接滚轮(9),承接滚轮(9)至少有一个,承接滚轮(9)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升降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成排弯,其特征在于:承接滚轮(9)有一个,承接滚轮(9)固定连接有承接输送轴,承接输送轴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块(27)转动连接,第一连接块(2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7),承接输送轴的另一端对应的底座(1)设置第一液压缸(7),第一液压缸(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8),第二电机(8)与承接输送轴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成排弯,其特征在于:承接滚轮(9)有两个以上,其中至少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国政孙庆国杨坤鹏
申请(专利权)人:福士德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