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齿带传动式上肢无源助力外骨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3640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人力辅助机械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齿带传动式上肢无源助力外骨骼,包括穿戴背心、两个壳体和两个手套组件,壳体内部设有弹性蓄能结构、减速机构和传动部件,弹性蓄能结构固定于壳体内部,减速机构的输入端与弹性蓄能结构连接;弹性蓄能结构包括卷簧和固定座,固定座安装于壳体上,卷簧的一端与固定座连接,另一端与减速机构的输入端连接;传动部件包括带盘和传动带,带盘固定于壳体内部,传动轴的输出端与带盘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辅助人工对重物进行搬运,利用卷簧作为蓄能机构,可以实现持续对工人搬重物时进行力量辅助的目的;在不需要电能和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都可以实现连续的搬运。可以实现连续的搬运。可以实现连续的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齿带传动式上肢无源助力外骨骼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力辅助机械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齿带传动式上肢无源助力外骨骼。

技术介绍

[0002]当今的物流运输和物资搬运可通过各种交通工具来进行,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工作场所仍然需要人来搬运或移动重物。工厂,超市和商场等场所是人力搬运使用最频繁的地方。然而人体由于自身结构的限制,人长期搬运的能力有限,很容易产生肌肉疲劳,并且这种长期的体力劳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为此提出辅助人力搬运的外骨骼装置。
[0003]现今多数的助力外骨骼采用有源的方式,通过电机驱动,气压和液压等动力源为外骨骼提供动力,增强力量来达到辅助搬运的效果。有源外骨骼虽然能够显著提高助力效果,但是由于电机电池,液压缸等动力源的增加,使得大多数有源外骨骼本身重量大,成本较高,设计复杂。搬运能力也受到动力源的限制,在电池等能量耗尽的情况下,自身又会带来搬运负担,并且难以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恶劣环境中外骨骼装置受到动力源电源能量限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齿带传动式上肢无源助力外骨骼,其特征在于,包括穿戴背心(9)、两个壳体(1)和两个手套组件,壳体(1)与手套组件一一对应,壳体(1)设置于穿戴背心(9)的背部外侧,壳体(1)内部设有弹性蓄能结构、减速机构和传动部件,弹性蓄能结构固定于壳体(1)内部,减速机构的输入端与弹性蓄能结构连接;弹性蓄能结构包括卷簧(3)和固定座,固定座安装于壳体(1)上,卷簧(3)的一端与固定座连接,另一端与减速机构的输入端连接;传动部件包括带盘和传动带(7),带盘固定于壳体(1)内部,传动轴的输出端与带盘连接;传动带(7)的一端与带盘连接,并绕设于带盘外侧,另一端贯穿壳体(1)与手套(1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齿带传动式上肢无源助力外骨骼,其特征在于,壳体(1)包括外壳和底板(2),外壳固定于底板(2)上,固定座设置于底板(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齿带传动式上肢无源助力外骨骼,其特征在于,减速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一传动齿轮(4)和第二传动齿轮(5),第一传动齿轮(4)和第二传动齿轮(5)分别通过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转动设置于壳体(1)内部,第一传动齿轮(4)与第二传动齿轮(5)啮合,第一转动轴的输入端与卷簧(3)远离固定座的一端连接,第二转动轴的输出端与带盘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齿带传动式上肢无源助力外骨骼,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齿轮(4)的直径小于第二传动齿轮(5)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齿带传动式上肢无源助力外骨骼,其特征在于,壳体(1)上开设有带槽,传动带(7)的贯穿端由带槽伸出壳体(1)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齿带传动式上肢无源助力外骨骼,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部还设有导向结构,导向机构(6)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滚轮,两个滚轮之间留有缝隙,缝隙的长度轴线与带槽的长度轴线平行,传动带(7)的水平依次穿过缝隙和带槽伸出壳体(1)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齿带传动式上肢无源助力外骨骼,其特征在于,穿戴背心(9)的肩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伟解利刘冠勋尚雅层来跃深常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北辰亿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