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硼氮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242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光电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硼氮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硼氮化合物具有如式(1)或(2)所示的结构,具有合成方法简单、合成周期短、多次合成再现性等优点,且上述硼氮化合物的Δ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硼氮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有机光电材料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硼氮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0002]自1987年C.W.Tang等人首次报道了超薄多层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OLEDs)以来,OLED在学术和工业界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已经成功商业化。作为第三代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材料,热激活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材料因不含昂贵的贵金属,且能充分利用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的特点,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尽管目前TADF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新的TADF材料仍亟待开发,尤其高效TADF材料的开发与设计。
[0003]随着人们对其分子设计准则和光物理原理认识的进展,采用真空蒸镀的TADF

OLED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EQE)已超过40%,接近磷光器件的水平。但是,真空蒸镀所用的设备复杂、设备投资和维护费用高昂、对有机材料的利用率低等,增加了OLED器件制造成本和制造过程的复杂性,严重影响了OLED显示屏的推广普及。旋涂、喷墨印刷、卷对卷、凹版印刷和丝网印刷等溶液加工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策略,因其材料利用率高、制造工艺简单、设备投资费用低、适合大规模生产等优点而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溶液加工法对TADF材料的分子要求十分严格,其分子不仅需要具备小ΔE
ST<br/>和高荧光量子产率(PLQY),还需要拥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成膜能力以满足其可溶液加工。
[0004]小分子TADF材料具有确定的分子结构、易于合成和纯化、单分散分子量等优点,使其成为具有广阔前景的可溶液加工的TADF材料。当前可溶液加工的小分子TADF材料大多是在蒸镀型TADF分子的基础上进行修饰,使TADF材料具有良好的可溶液加工性能,如通过在刚性TADF材料中引入甲基、叔丁基、氟原子、三氟甲基、仲丁氧基或金刚烷等柔性基团,进而提高小分子TADF材料的溶解度和成膜能力。但柔性基团的引入会增加分子的非辐射损耗,牺牲TADF材料本身的发光效率。与众多的蒸镀型TADF分子相比,可溶液加工的高效小分子TADF材料还是相对较少且发光效率较低。
[0005]因此,开发出可溶液加工的、发光效率高的小分子TADF材料是显示领域研究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硼氮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解决了现有技术可溶液加工的小分子TADF材料少,以及发光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硼氮化合物,其具有式(1)或(2)所示的结构,
[0008][0009]其中,R1、R2、R3、R4、R5、R6、R7、R8、R9、R
10
、R
11
、R
12
、R
13
、R
14
、R
15
、R
16
、R
17
每次出现时独立地为氢原子、氰基、卤素、C1~C20烷氧基、C1~C20烷硫基、C1~C20烷胺基、C6~C50芳氧基、C6~C50芳硫基、C6~C50芳基、C6~C50芳杂环基团或C6~C50的芳香胺类基团。
[0010]优选地,R1、R2、R3、R4、R5、R6、R7、R8、R9、R
10
、R
11
、R
12
、R
13
、R
14
、R
15
、R
16
、R
17
每次出现时独立地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戊氧基、异戊氧基、新戊氧基、叔戊氧基、己氧基、2

甲基戊氧基、甲硫基、乙硫基、丙硫基、正丁硫基、仲丁硫基、叔丁硫基、甲胺基、乙胺基、丙胺基、丁胺基、戊胺基、异戊胺基、新戊胺基、叔戊胺基、己胺基、二甲胺基、二乙胺基、二丙胺基、二丁胺基、二戊胺基、二异戊胺基、二新戊胺基、二叔戊胺基或二己胺基。
[0011]优选地,R1、R2、R3、R4、R5、R6、R7、R8、R9、R
10
、R
11
、R
12
、R
13
、R
14
、R
15
、R
16
、R
17
每次出现时独立地为邻

,间

,对

甲基苯基胺基、邻

,间

,对

乙基苯基胺基、邻

,间

,对

丙基苯基胺基、邻

,间

,对

异丙基苯基胺基、邻

,间

,对

甲氧基苯基胺基、邻

,间

,对

乙氧基苯基胺基、邻

,间

,对

丙氧基苯基胺基、邻

,间

,对

氟代苯基胺基、邻

,间

,对

氯代苯基胺基、邻

,间

,对

溴代苯基胺基、邻

,间

,对

碘代苯基胺基、二(邻

,间

,对

甲基苯基)胺基、二(邻

,间

,对

乙基苯基)胺基、二(邻

,间

,对

丙基苯基)胺基、二(邻

,间

,对

异丙基苯基)胺基、二(邻

,间

,对

甲氧基苯基)胺基、二(邻

,间

,对

乙氧基苯基)胺基、二(邻

,间

,对

丙氧基苯基)胺基、二(邻

,间

,对

氟代苯基)胺基、二(邻

,间

,对

氯代苯基)胺基、二(邻

,间

,对

溴代苯基)胺基、二(邻

,间

,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硼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式(1)或(2)所示的结构,其中,R1、R2、R3、R4、R5、R6、R7、R8、R9、R
10
、R
11
、R
12
、R
13
、R
14
、R
15
、R
16
、R
17
每次出现时独立地为氢原子、氰基、卤素、C1~C20烷氧基、C1~C20烷硫基、C1~C20烷胺基、C6~C50芳氧基、C6~C50芳硫基、C6~C50芳基、C6~C50芳杂环基团或C6~C50芳香胺类基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硼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R2、R3、R4、R5、R6、R7、R8、R9、R
10
、R
11
、R
12
、R
13
、R
14
、R
15
、R
16
、R
17
每次出现时独立地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戊氧基、异戊氧基、新戊氧基、叔戊氧基、己氧基、2

甲基戊氧基、甲硫基、乙硫基、丙硫基、正丁硫基、仲丁硫基、叔丁硫基、甲胺基、乙胺基、丙胺基、丁胺基、戊胺基、异戊胺基、新戊胺基、叔戊胺基、己胺基、二甲胺基、二乙胺基、二丙胺基、二丁胺基、二戊胺基、二异戊胺基、二新戊胺基、二叔戊胺基或二己胺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硼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R2、R3、R4、R5、R6、R7、R8、R9、R
10
、R
11
、R
12
、R
13
、R
14
、R
15
、R
16
、R
17
每次出现时独立地为邻

,间

,对

甲基苯基胺基、邻

,间

,对

乙基苯基胺基、邻

,间

,对

丙基苯基胺基、邻

,间

,对

异丙基苯基胺基、邻

,间

,对

甲氧基苯基胺基、邻

,间

,对

乙氧基苯基胺基、邻

,间

,对

丙氧基苯基胺基、邻

,间

,对

氟代苯基胺基、邻

,间

,对

氯代苯基胺基、邻

,间

,对

溴代苯基胺基、邻

,间

,对

碘代苯基胺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文刘美花万晓波付成
申请(专利权)人:江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