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4783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换热管和底座;所述壳体固定于底座上,且壳体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换热管设有多个,所有的换热管的形状均为螺旋状且竖直固定连接于壳体中;每个换热管的上端均从壳体的顶壁伸出并形成进液接头,以及每个换热管的下端均从壳体的底壁伸出并形成出液接头;每个换热管的侧壁均设有朝外凸起的沟槽,且沟槽沿着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延伸,进而在每个换热管的侧壁形成螺旋加速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管程内的流体速度以及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度以及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度以及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也叫热交换器或热交换设备,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换热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分类,按其操作过程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三大类;按其表面的紧凑程度可分为紧凑式和非紧凑式两类。以列管式换热器为例,其内部的换热管为直管,直管的两端通过管板固定于壳体的两端,所有的换热管的同一端与相应封头对应的分配室连通。两种不同的流体分别通入壳程和管程中进行热交换,换热管的具体结构直接影响换热效率。不管哪种换热器,换热效率是衡量一个换热器性能的主要参数。
[0003]为了提高换热效率,现有一类全新的换热器:缠绕螺旋管换热器,其内部的换热管不再是水平直线分布,而是沿着水平线螺旋分布。其提高换热效率的原因在于:螺旋换热管增加了在壳程中的路径,即增加了换热路径。另外,即流体在换热器内的流速越大,其传热系数也越大。相同管压下,螺旋换热管相比直线型换热管而言,螺旋结构可以对管程内的流体进行加速,流速增加后又提升了换热效率。但缠绕螺旋管换热器同样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0004]现有缠绕螺旋管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相差不大,其中一部分缠绕螺旋管换热器采用水平安装,螺旋加速效果只能依靠管压,无法利用流体自生的重力进行加速,螺旋加速的效果甚微。另外,仅依靠螺旋状的换热管增加换热路径提高换热效率,换热效率停留在一个瓶颈区间值而无法突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以提高管程内的流体速度,提高换热效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换热管和底座;所述壳体固定于底座上,且壳体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换热管设有多个,所有的换热管的形状均为螺旋状且竖直固定连接于壳体中;每个换热管的上端均从壳体的顶壁伸出并形成进液接头,以及每个换热管的下端均从壳体的底壁伸出并形成出液接头;每个换热管的侧壁均设有朝外凸起的沟槽,且沟槽沿着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延伸,进而在每个换热管的侧壁形成螺旋加速槽。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7]1、所有的换热管竖直设置,并且每个换热管均是上端进液,下端出液。管程内的液体流动方向为自上而下,除去换热管的管压,在液体自生的重力下产生往下的重力加速。同时结合螺旋状的换热管,使螺旋加速的效果得以提升,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
[0008]2、每个换热管的螺旋加速槽一方面增大了换热管的热交换面积,另一方面增加了单位面积内管程内的液体,使整个换热管内的液体增多,进一步提升液体自生的重力加速,进一步提升换热效率。
[0009]优选地,每个换热管的侧壁设有1至5个螺旋加速槽,且每个换热管的所有螺旋加速槽沿着换热管的周向均匀分布,另外,所有的换热管沿着壳体的周向均匀分布。螺旋加速槽的数量根据换热管的直径选取,直径越大,螺旋加速槽的数量越多。
[0010]优选地,所述沟槽的横断面形状为“V”字型。
[0011]优选地,所述进液管位于壳体的顶壁以及出液管位于壳体的底壁。壳程采用上进下出的进排方式,避免壳程内的水压增加外部水泵的负荷,节约能源。
[0012]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形状为圆柱体;壳体竖直且壳体朝下的一端通过底座支撑于地面。具体地,底座设有与地面接触的圆形支撑环。圆形支撑环使底座的下端悬空,为出液管和所有的出液接头预留安装空间。
[0013]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真空夹层。虽然换热器的热散失小,但如果换热器安装于室外,设置的真空夹层可继续保持相对较小的热散失。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5]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施例中换热管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8]附图中,壳体1、换热管2、底座3、进液管4、出液管5、圆形支撑环6、真空夹层7、进液接头8、出液接头9、沟槽10、螺旋加速槽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0]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1、换热管2和底座3;所述壳体1固定于底座3上,且壳体1设有进液管4和出液管5。进液管4位于壳体1的顶壁以及出液管5位于壳体1的底壁。壳程采用上进下出的进排方式,避免壳程内的水压增加外部水泵的负荷,节约能源。其中,壳体1的形状为圆柱体;壳体1竖直且壳体1朝下的一端通过底座3支撑于地面。具体地,底座3设有与地面接触的圆形支撑环6。所述换热管2设有多个,换热管2的数量根据壳体1的体积决定,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另外,壳体1的侧壁设有真空夹层7。虽然换热器的热散失小,但如果换热器安装于室外,设置的真空夹层7可继续保持相对较小的热散失。
[0022]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有的换热管2的形状均为螺旋状且竖直固定连接于壳体1中,并且每个换热管2的上端均从壳体1的顶壁伸出并形成进液接头8,以及每个换热管2的下端均从壳体1的底壁伸出并形成出液接头9。圆形支撑环6使底座3的下端悬空,为出
液管5和所有的出液接头9预留安装空间。所有的换热管2竖直设置,并且每个换热管2均是上端进液,下端出液。管程内的液体流动方向为自上而下,除去换热管2的管压,在液体自生的重力下产生往下的重力加速。同时结合螺旋状的换热管2,使螺旋加速的效果得以提升,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
[0023]进一步地,每个换热管2的侧壁均设有朝外凸起的沟槽10,且沟槽10沿着换热管2的长度方向延伸,进而在每个换热管2的侧壁形成螺旋加速槽11。每个换热管2的侧壁设有1至5个螺旋加速槽11,且每个换热管2的所有螺旋加速槽11沿着换热管2的周向均匀分布,另外,所有的换热管2沿着壳体1的周向均匀分布。螺旋加速槽11的数量根据换热管2的直径选取,直径越大,螺旋加速槽11的数量越多。
[0024]本实施例中沟槽10的横断面形状为“V”字型,沟槽10的横断面形状还可以是椭圆形、扇形等,本实施例不做限定。螺旋加速槽11一方面增大了换热管2的热交换面积,另一方面增加了单位面积内管程内的液体,使整个换热管2内的液体增多,进一步提升液体自生的重力加速,进一步提升换热效率。
[00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换热管和底座;所述壳体固定于底座上,且壳体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换热管设有多个,所有的换热管的形状均为螺旋状且竖直固定连接于壳体中;每个换热管的上端均从壳体的顶壁伸出并形成进液接头,以及每个换热管的下端均从壳体的底壁伸出并形成出液接头;每个换热管的侧壁均设有朝外凸起的沟槽,且沟槽沿着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延伸,进而在每个换热管的侧壁形成螺旋加速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换热管的侧壁设有1至5个螺旋加速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换热管的所有螺旋加速槽沿着换热管的周向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亮李海洋路鹏徐茂苑振华谭筝光王栋刘兴旺王静平马东武福才金辉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