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盘管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0860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盘管式换热器,包括:左管箱左侧设置有第一接管;筒身具有严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筒身第一端与左管板一面连接,左管板另一面与左管箱右端连接;右管箱左侧与右管板一面连接,右管板另一面与筒身第二端连接;传热管的一端与左管箱连通,传热管的另一端与右管箱连通;盘管的一端连接第三接管,盘管的另一端连接第六接管,第三接管和第六接管均延伸突出于所述筒身的外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在传热管上设置套结的盘管结构,可解决中心部位的传热管与盘管换热效果不佳问题。不佳问题。不佳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盘管式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盘管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0003]现有的蛇管式(或管板式)换热器结构主要的盘管(或称为蛇管),其盘管主要外内筒的外侧缠绕,其内部的传热管无法与盘接触,无法实现更好的换热,不利于高效的生产需要,也对能源造成了一定的浪费。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有时候需要将设备尺寸制作很大,这样对于场地较小的现场很难满足要求。如何通过盘管来有效改善换热器内部传热管中心处的换热效果,经检索,暂未发现相关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设计一种盘管式换热器,采用在传热管上设置多层套结的盘管结构,并让传热管、盘管浸在筒内,可解决中心部位的传热管与盘管换热效果不佳问题,能实现三种流体更加充分的换热。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9]左管箱,所述左管箱左侧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左管箱右侧为开口结构,所述第一通孔处连接有第一接管,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左管箱连通;
[0010]筒身,所述筒身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为开口结构,所述筒身第一端与左管板一面连接,所述左管板另一面与所述左管箱右端连接;
[0011]右管箱,所述右管箱右侧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右管箱左侧为开口结构,所述第二通孔处连接有第四接管,所述右管箱左侧与右管板一面连接,所述右管板另一面与所述筒身第二端连接;
[0012]传热管,所述传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左管箱连通,所述传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右管箱连通;
[0013]盘管,所述盘管设置在所述筒身内部,且所述盘管的一端连接第三接管,所述盘管的另一端连接第六接管,所述第三接管和第六接管均延伸突出于所述筒身的外壁。
[0014]作为上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左管箱、右管箱下端均焊接有支撑座,支撑座用于支撑整个换热器。
[0015]作为上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筒身上还连通设置有第二接管和第五接管,所述第二
接管密封焊接在筒身下侧,所述第五接管密封焊接在筒身上侧,所述第二接管通过所述筒身与所述第五接管连通。
[0016]作为上一步优选方案,所述传热管包括内传热管和外传热管,所述内传热管和外传热管密封焊接在所述左管板、右管板之间,所述外传热管设置在所述内传热管的外侧,所述盘管包括内盘管和外盘管。
[0017]作为上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内传热管和外传热管一端穿过所述左管板,所述内传热管和外传热管另一端穿过所述右管板,所述左管箱、右管箱之间通过内传热管和/或外传热管连通。
[0018]作为上一步优选方案,若干根所述内传热管在左管箱、右管箱中心轴向呈圆周均布,若干根所述内传热管外侧圆周均布设置有若干根所述外传热管。
[0019]作为上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内盘管螺旋缠绕在所述内传热管外层,外盘管螺旋缠绕在若干根所述外传热管外层,所述内盘管与外盘管连通,所述内盘管与外盘管之间呈内外双层螺旋状套结的管路结构。
[0020]作为上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内盘管另一端穿过筒身与第三接管连通,第三接管与筒身密封焊接,所述外盘管另一端穿过筒身与第六接管连通,第六接管与筒身密封焊接。
[0021]作为上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内传热管设置多层叠加结构并配合内盘管构成复合结构;所述外传热管设置多层叠加结构并配合外盘管构成复合结构。
[0022](三)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盘管式换热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4]1、本技术产品在传热管上设置套结的盘管结构,可解决中心部位的传热管与盘管换热效果不佳问题。
[0025]2、本技术产品让传热管、盘管浸在筒身内,能实现三种流体更加充分的换热。
[0026]3、本技术产品内传热管、外传热管可以设置多层叠加结构,配合内盘管、外盘管构成复合结构,可以获得更佳的换热效果。
[0027]4、本技术产品结构简单,且占地面积小,便于加工制造和推广,传热管套结盘管的结构设计,使换热器内部可以得到快速换热,改善了传统热交换缓慢的问题,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
[0029]图2为本技术左视图;
[0030]图3为本技术剖视图;
[0031]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向视图;
[0032]图5为本技术盘管组件主视图;
[0033]图6为本技术盘管组件左视图。
[0034]其中,1、左管箱,2、左管板,3、第一接管,4、第二接管,5、支撑座,6、第三接管,7、第四接管,8、第五接管,9、第六接管,10、筒身,11、右管板,12、右管箱,13、内传热管,14、内盘管,15、外传热管,16、外盘管。
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如图1

6所示,左管箱1左侧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处密封焊接有第一接管3,左管箱1与第一接管3之间为连通结构,右管箱12右侧中心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处密封焊接有第四接管7,右管箱12与第四接管7之间为连通结构,左管箱1右侧为开口形状,且左管箱1右端面与左管板2左表面密封焊接,这样左管箱1与左管板2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右管箱12左侧为开口形状,且右管箱12左端面与右管板11右表面密封焊接,这样右管箱12与右管板11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左管板2、右管板11之间密封焊接有筒身10,这样左管箱1、右管箱12、左管板2、右管板11和筒身10就组成了本申请换热器主体结构,为了让换热器能够稳定放置本申请左管箱1、右管箱12下端焊接有支撑座5。
[003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为了让左管箱1、右管箱12之间能够进行连通,本申请在左管板2、右管板11之间密封焊接有若干内传热管13、外传热管15,内传热管13、外传热管15两端穿过左管板2、右管板11并将左管箱1、右管箱12连通,即,本申请以B液体为例,从第一接管3流入的B液体依次经过左管箱1、内传热管13和/或外传热管15、右管箱12后经第四接管7流出。
[0038]作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管箱(1),所述左管箱(1)左侧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左管箱(1)右侧为开口结构,所述第一通孔处连接有第一接管(3),所述第一接管(3)与所述左管箱(1)连通;筒身(10),所述筒身(10)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为开口结构,所述筒身(10)第一端与左管板(2)一面连接,所述左管板(2)另一面与所述左管箱(1)右端连接;右管箱(12),所述右管箱(12)右侧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右管箱(12)左侧为开口结构,所述第二通孔处连接有第四接管(7),所述右管箱(12)左侧与右管板(11)一面连接,所述右管板(11)另一面与所述筒身(10)第二端连接;传热管,所述传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左管箱(1)连通,所述传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右管箱(12)连通;盘管,所述盘管设置在所述筒身(10)内部,且所述盘管的一端连接第三接管(6),所述盘管的另一端连接第六接管(9),所述第三接管(6)和第六接管(9)均延伸突出于所述筒身(10)的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管箱(1)、右管箱(12)下端均焊接有支撑座(5),支撑座(5)用于支撑整个换热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10)上还连通设置有第二接管(4)和第五接管(8),所述第二接管(4)密封焊接在筒身(10)下侧,所述第五接管(8)密封焊接在筒身(10)上侧,所述第二接管(4)通过所述筒身(10)与所述第五接管(8)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管包括内传热管(13)和外传热管(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友亮孙成友陈华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诺化工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