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位素标记的阿托伐他汀光亲和探针的制备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4631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同位素探针领域,公开了一类由氢、氘或氚标记的阿托伐他汀及其内酯的光亲和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一种由下述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其中,由于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具有灵敏度高、定位定量准确等优点,氚标探针可以在生物活性分子靶标蛋白鉴定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到广泛的应用。到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位素标记的阿托伐他汀光亲和探针的制备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同位素探针领域,具体涉及一类由氢、氘、氚和光亲和基团标记的阿托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内酯探针的合成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胆固醇水平的提高,易引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人体中的胆固醇三分之二是在体内合成的,由乙酰辅酶A先代谢为羟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

CoA),在羟甲戊二酸辅酶A还原酶(HMG

CoAReductase,HMGCR)的作用下,进一步代谢为胆汁酸,最终生成胆固醇。他汀类药物是HMGCR抑制剂,和HMGCR结合的能力是HMG

CoA的10000倍,竞争性抑制了HMGCR的活性,减少了胆固醇的生成;同时,还能代偿性增加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数量,增加从血液中吸收LDL,从而减少血液中LDL的含量。
[0003]阿托伐他汀是辉瑞公司研发的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可显著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连续数年位居全球药物销售额首位,属于“重磅炸弹式药物”。但是,阿托伐他汀也伴随有肝毒性、横纹肌溶解、转氨酶升高等副作用。根据相关文献报道,阿托伐他汀在体内可部分转化为内酯形式,其对骨骼肌细胞产生的毒性是酸形式的14倍,是导致副作用产生的重要原因。发现并确证引发阿托伐他汀副作用的靶标蛋白,阐明其作用机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0004]基于活性的蛋白质组分析(ABPP)是一种利用分子探针鉴定靶标蛋白的有效方法。ABPP探针主要由活性基团、报告基团(荧光基团或生物素)和连接基团组成,可与活细胞或蛋白提取液共孵育特异性结合靶标蛋白,再根据报告基团中的荧光特性或亲和特性对靶标进行检测与纯化,最后通过生物质谱和蛋白组学数据库完成靶标的分析鉴定。但传统的报告基团体积较大,会影响探针与靶标蛋白的结合模式,造成脱靶或非特异性结合。而同位素作为报告基团具有体积小的优势,对分子本身的改动极小,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分子与靶标的结合模式。其中,放射性同位素同时具备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定位定量准确等优点。因此,本专利技术合成了一系列同位素标记的阿托伐他汀探针及内酯探针,并利用低能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氚标记的探针,基于上述ABPP的方法,探寻并鉴定其副作用靶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类新型的同位素标记的阿托伐他汀光亲和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生物活性分子靶标蛋白鉴定研究中的应用。
[0006]为解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由下述通式I表示的阿托伐他汀探针,及其对应的内酯探针:
[0008][0009]其中,X选自R1选自氢、叠氮,R2选自氟、叠氮,R3选自氢、氘、氚、叠氮,R4选自氢、叠氮。
[0010]更优选的化合物为下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合物选自:
[0011][001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合成路线如下:
[0013](1)探针分子AT

1和ATL

1的合成路线:
[0014][0015](2)探针分子AT

2和ATL

2的合成路线:
[0016][0017](3)探针分子AT

3和ATL

3的合成路线:
[0018][0019](4)探针分子AT

4和ATL

4的合成路线:
[0020][0021](5)探针分子AT

5和ATL

5的合成路线:
[0022][0023](6)探针分子AT

6和ATL

6的合成路线:
[0024][0025](7)探针分子AT

7和AATL

7的合成路线:
[0026][0027](8)探针分子AT

8和ATL

8的合成路线:
[0028][002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第三方面是阐明了第一方面所述化合物可以应用于靶标蛋白鉴定研究。
[0030]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31]本专利技术针对“小分子探针中引入较大基团很可能改变其与靶蛋白的作用模式”的问题,提出将报告基团由大体积的荧光基团或生物素改为放射性同位素——氚,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分子与靶标的结合模式,且同位素示踪具有灵敏度高、定位定量准确等优点,大大减少了小分子探针的作用浓度,避免了可能的非特异性结合,其研究思路具有新颖性。建立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药物分子靶标发现关键技术,揭示天然产物的作用靶标和作用机制,可为新药源头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图说明:
[0032]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阐述,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3]图1SEC(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色谱柱分离肽段
[0034]图2C18二次分离SEC的第9管样品
[0035]图3C18二次分离SEC的第10管样品
[0036]图4C18二次分离SEC的第18管样品
[0037]图5C18二次分离SEC的第19管样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这些实施例和说明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9]实施例1:AT

1和ATL

1的合成
[0040][0041](1)中间体2的合成
[0042]将二氯亚砜(2.21g,18.36mmol)加入到苯乙酸(500mg,3.67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中(50mL),加热回流4小时后,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和未反应的二氯亚砜,得到苯乙酰氯(中间体1),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将氟苯(387mg,4.04mmol)加入至二氯甲烷(25mL),冰浴冷却下搅拌,分批加入粉末状三氯化铝(636mg,4.77mmol)。将苯乙酰氯溶于二氯甲烷(25mL),缓慢滴加至反应液中,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小时,撤去冰浴后,室温继续反应3小时,TLC监测发现反应完毕。终止反应,将反应液缓慢倾倒至碎冰上,倾倒完毕后,加入2N的盐酸(10mL),分离有机相,水相用二氯甲烷(2
×
30mL)萃取。合并有机相,用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水,饱和氯化钠洗涤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旋蒸除去有机溶剂。产物固体性状较好,用石油醚

乙酸乙酯打浆即可纯化产物。得到白色固体20mg,总收率91.6%。1H NMR(400MHz,DMSO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中,X选自R1选自氢、叠氮,R2选自氟、叠氮,R3选自氢、氘、氚、叠氮,R4选自氢、叠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合物选自:
3.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合成路线进行制备:(1)探针分子AT

1和ATL

1的合成路线:(2)探针分子AT

2和ATL

2的合成路线:
(3)探针分子AT

3和ATL

3的合成路线:(4)探针分子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想方亮田育林陈思杨虹肖琼张翔尹大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