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暗埋线盒清理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822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暗埋线盒清理工具,包括手柄和锤体,锤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凿头和第二凿头,手柄连接锤体长度方向的中部,第一凿头的凿刃和第二凿头的凿刃的朝向垂直设置,第一凿头与凿刃相背的一面和锤体表面平齐,第二凿头与凿刃相背的一面和锤体表面平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具集成功能多,操作简单,清理效率高。清理效率高。清理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暗埋线盒清理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暗埋线盒清理工具。

技术介绍

[0002]在工程施工中,会在墙壁内部暗埋预留大量的接线盒,后续在安装穿线作业前,需要对预埋线盒内部进行清理,目前线盒的清理工作,仍停留在人工使用螺丝刀等简易施工机具进行线盒的掏除清理,工具较为粗糙且操作繁琐,如采用锤子敲击扁凿的方式清除线盒内部的混凝土等杂质,即采用一只手拿凿,一只手拿锤子敲击凿进行铲除混凝土,最后利用刮刀、毛扫、风机或吸尘器等清理杂质,需要两个手配合才能完成清理混凝土杂质,且需要的工具较多,效率低下,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暗埋线盒清理工具,工具集成功能多,操作简单,清理效率高。
[0004]一种暗埋线盒清理工具,用于铲除清理线盒内部的混凝土杂物等,包括手柄和锤体,所述锤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凿头和第二凿头,所述手柄连接所述锤体长度方向的中部,第一凿头的凿刃和所述第二凿头的凿刃的朝向垂直设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凿刃朝向定义为凿头的缺口的朝向,即凿头为楔形,缺口所朝向的方向即凿刃的朝向;
[0005]所述第一凿头与凿刃相背的一面和所述锤体表面平齐,所述第二凿头与凿刃相背的一面和所述锤体表面平齐。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手柄和锤体连接的结构,实现了锤子和凿一体结合,工具更加简单便携,操作也更简单,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一只手拿凿,一只手拿锤子敲击凿进行铲除混凝土的繁琐操作,效率有所提高。
[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两头均设置有凿头的锤体,可通过转动手柄轻松实现不同方向的凿头的切换,工具切换操作简单,提高工作效率。
[0008]且凿头的凿刃背面和锤体贴合,铲除混凝土时能更好地使工具贴合线盒内壁,铲除混凝土杂质更加干净。
[0009]具体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凿头的凿刃朝下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凿头的凿刃朝后方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手柄构造为管状结构,所述锤体构造为实心结构。采用管状结构,手柄作为握持部件应尽量轻便,而锤体作为施力部位应该加重增加惯性力,这样既可以减少人手用力也可增加敲击力,清理效率更高。
[0011]优选的,所述锤体长度为140mm,即锤体两头均为70mm,建筑施工中用到的线盒深度基本上为60mm,采用70mm的深度可使凿头完全能铲到底,清理更加干净;所述锤体截面尺寸为20mm
×
20mm,采用正方体钢材,结构简单,便于取材,且保证了锤体重量;所述手柄的外径为15~20mm;所述手柄的长度为200~250mm,保证了手柄容易把握,抓紧力好。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凿头的凿刃的末端厚度为1~2mm,预留末端一定的厚度,避免凿
刃末端对线盒垂直面所述第一凿头的长度为30~40mm,此时能够保持凿刃的倾斜角凿24~32
°
之间,能保证较好的凿入混凝土,也能保证凿刃不易磨损,寿命较高。
[0013]优选的,所述手柄设置为螺纹连接的分段结构,分为三段,所述手柄上部内侧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第一暗藏工具,所述手柄1下部内侧设置有开口朝下的第二暗藏工具。工具集成了暗藏工具,暗藏工具可以拧开线盒螺丝的一字或十字螺丝刀,增加了工具的功能,集成度高,避免了单独携带螺丝刀的麻烦。
[0014]优选的,第一暗藏工具构造为一字螺丝刀,即上部设置一字螺丝刀,当锤击力不足以铲除混凝土时,可采用第一暗藏工具的一字螺丝刀结构,因为其尺寸较小,可将顽固的杂质一点点铲掉,提高了工具适用性。
[0015]优选的,所述手柄下端设置有垂直于所述手柄的尾耙,所述尾耙构造为楔形结构。尾耙用于将凿头铲除完毕之后的混凝土等杂质,从线盒中耙出来,凿头凿头铲除完毕之后只需调转尾部,即可用尾耙移除杂质。
[0016]优选的,所述尾耙的宽度和所述手柄外径相同,所述尾耙的末端厚度为1~2mm,尾耙预留一定厚度,避免尾耙的末端过于锋利划伤线盒。
[0017]优选的,所述尾耙下端面设置有锤击座,所述锤击座和所述手柄同轴设置。当遇到非常难铲除的杂质时,若采用上部的第一暗藏工具的一字螺丝刀仍然不能铲除,则用锤子敲击在锤击座上,增加锤击力,铲除顽固杂质,提高了工具的适用性。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集成度高,一个工具集成了凿、锤、尾耙和暗藏螺丝刀等工具,工具的功能多,采用本专利技术采用一个集成工具就可实现线盒清理的全部操作,避免了多个单独工具的携带,便利性更好。
[0020]采用两端设置锤头的结构,两个锤头方向偏转相差90度,避免了工具频繁换位,操作更简单。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暗埋线盒清理工具的正视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暗埋线盒清理工具的左视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暗埋线盒清理工具的右视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暗埋线盒清理工具的俯视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暗藏工具和第二暗藏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暗埋线盒清理工具的工作状态图。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凿头的结构放大图。
[0028]图8是图7的左视图。
[0029]图9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尾耙的结构放大图。
[0030]图中:1

手柄、2

锤体、201

第一凿头、202

第二凿头、3

第一暗藏工具、4

第二暗藏工具、5

尾耙、锤6

击座、7

线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
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结构必须具有的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3]实施例1:
[0034]如图1~4所示,一种暗埋线盒清理工具,用于铲除清理线盒内部的混凝土杂物等,包括手柄1和锤体2,所述锤体2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凿头201和第二凿头202,所述手柄1连接所述锤体2长度方向的中部,第一凿头201的凿刃和所述第二凿头202的凿刃的朝向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凿头201与凿刃相背的一面和所述锤体2表面平齐,所述第二凿头202与凿刃相背的一面和所述锤体2表面平齐。
[0035]本实施例所述的凿刃即凿头的斜口,即凿头从靠近手柄位置向外端截面逐渐边小,横截面由正方形逐渐渐变成扁平长方形,即凿头成楔形或梯形。
[0036]如图6使用时,当需要清理线盒顶面的杂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暗埋线盒清理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和锤体(2),所述锤体(2)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凿头(201)和第二凿头(202),所述手柄(1)连接所述锤体(2)长度方向的中部,第一凿头(201)的凿刃和所述第二凿头(202)的凿刃的朝向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凿头(201)与凿刃相背的一面和所述锤体(2)表面平齐,所述第二凿头(202)与凿刃相背的一面和所述锤体(2)表面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暗埋线盒清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凿头(201)的凿刃朝下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凿头(202)的凿刃朝后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暗埋线盒清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构造为管状结构,所述锤体(2)构造为实心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暗埋线盒清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锤体(2)长度为140mm,所述锤体(2)截面尺寸为20mm
×
20mm,所述手柄(1)的外径为15~20mm;所述手柄(1)的长度为200~250mm。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淼平陈小勇卢海英胡国樑李树榕庞金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建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