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011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模组,包括沿轴向一端开口且具有一腔体的壳体以及封闭所述壳体的开口的顶盖组件,所述顶盖组件包括盖板、同轴形成于盖板上的台阶孔、自盖板的顶部穿设在台阶孔内的端子、自盖板的底部与端子连接的极柱、形成于盖板与端子和/或极柱之间的塑胶体以及压接于塑胶体与端子和极柱之间的密封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双面密封的结构,以降低极柱和端子在焊接过程中的焊接要求,且还能在焊接过程中对塑胶体起到隔热的作用,生产效率高、气密性无风险。无风险。无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芯)作为新型的二次电池,因其具有能量密度高、轻便、使用寿命长、安全环保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新能源领域。现有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主要包括外壳、置于外壳内的电芯以及设置在外壳上并封闭和固定电芯顶盖,顶盖通常包括有盖板、穿设在盖板上的端子和极柱、设置在盖板与端子和极柱之间的塑胶件,为实现外壳内部的密封,通常会采用密封圈进行密封,隔绝电池内部和外界。
[0003]现有的密封圈通常设置在盖板与极柱之间,并采用氟橡胶进行极柱的单面密封,由此,使得在极柱与端子的接触位置需要进行穿透焊接,由此确保电池内部的气密性。但由于在穿透焊接的过程,对焊接要求较高,并且有极大的风险产生虚焊、炸焊等,导致大量成品出现气密性不良、拉力不良等情况,进而使得产品的可靠性较差,良品率低,从而造成产品原料和加工成本的浪费以及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盖组件,包括盖板、同轴形成于所述盖板上的台阶孔、自所述盖板的顶部穿设在所述台阶孔内的端子、自所述盖板的底部与所述端子连接的极柱以及形成于所述盖板与端子和/或极柱之间的塑胶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接于所述塑胶体与端子和极柱之间的密封件,所述盖板、塑胶体、端子及极柱之间合围形成有一呈环状的密封腔体,所述密封件压接于所述密封腔体内。2.一种动力电池,包括沿轴向一端开口且具有一腔体的壳体以及封闭所述壳体的开口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所述密封件对应所述密封腔体的内侧形成有一内接面,所述密封件对应所述密封腔体的外侧形成有一外接面,所述内接面压接于所述端子和极柱上并密封所述端子与极柱的连接位置,所述外接面对应压接于所述盖板和塑胶体上并密封所述盖板与塑胶体的连接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上对应端子的一侧形成有压接于所述端子上的第一内压接面以及对应所述极柱的一侧形成有压接于所述极柱上的第二内压接面,所述第一内压接面与第二内压接面相接形成所述内接面;所述密封件上对应所述第一内压接面的相对侧形成有压接于所述塑胶体上的第一外压接面,所述密封件上对应所述第二内压接面的相对侧形成有部分压接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的第二外压接面,所述第一外压接面和第二外压接面相接形成所述外接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体包括形成于所述端子与盖板之间的上塑胶件以及形成于所述极柱与盖板的下表面之间的下塑胶件,所述上塑胶件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压接面与所述台阶孔的内壁之间且所述上塑胶件的底部支撑于所述第二外接压面上,所述下塑胶件沿周向设置在所述密封件的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孔包括连通所述盖板的上表面且直径较大的第一穿孔以及连通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且直径较小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的台阶面向上凸伸有沿周向分布的第一定位台;所述上塑胶件包括环设于所述第二穿孔的内周面的竖直塑胶段以及自所述竖直塑胶段的顶部一体向外延伸并支撑于所述第一穿孔的台阶面上的水平塑胶段,所述水平塑胶段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台的位置处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台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竖直塑胶段的内周面压接于所述第一外压接面上且所述竖直塑胶段的底部支撑于所述第二外压接面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涛谢迪波陆国强黄公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