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柱防转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342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极柱防转结构,包括设置于盖板和上绝缘件之间的用于防止上绝缘件与盖板相对转动的第一限位结构和/或设置于上绝缘件与极柱之间的用于防止上绝缘件与极柱相对转动的第二限位结构。本技术极柱防转结构,有效实现极柱防转功能,不会造成极柱刮伤,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动力电池,特别是涉及运用于动力电池顶盖的一种极柱防转结构


技术介绍

1、自从普兰特专利技术铅酸电池以来,动力电池已经历160余年发展历程。世界上第一辆机动车就是以铅酸电池为动力的电动车,但因其能量密度低、续航里程短、很快被内燃机汽车替代。由于全球石油资源减少、环境压力加剧,发展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工业技术变革的热点,锂电池因其具有能量密度高、携带轻便,已成功应用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随着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发展,高安全、长寿命、高容量和低成本的动力锂电池研发成为研究前沿。

2、动力电池顶盖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动力电池顶盖主要包括盖板、组装于盖板上的极柱、使极柱与盖板下侧(靠近动力电池的一侧)绝缘密封的下绝缘件以及使极柱与盖板上侧(远离动力电池的一侧)绝缘密封的上绝缘件以及使极柱与盖板上的极柱安装孔绝缘密封的密封圈。为了保证极柱与盖板的定位效果,防止极柱与盖板之间发生旋转位移,在现有的动力电池顶盖结构中,通常在极柱和盖板之间配置一定位块进行定位以实现极柱的防转功能。也即,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柱防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盖板和上绝缘件之间的用于防止上绝缘件与盖板相对转动的第一限位结构和/或设置于上绝缘件与极柱之间的用于防止上绝缘件与极柱相对转动的第二限位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防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盖板上与所述上绝缘件接触的部分的第一周向限位部以及设置于述上绝缘件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周向限位部的位置处设的第一周向配合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柱防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向限位部被限定为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周向配合部被限定为与所述第一凹部限位配合的第一凸部;或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柱防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盖板和上绝缘件之间的用于防止上绝缘件与盖板相对转动的第一限位结构和/或设置于上绝缘件与极柱之间的用于防止上绝缘件与极柱相对转动的第二限位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防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盖板上与所述上绝缘件接触的部分的第一周向限位部以及设置于述上绝缘件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周向限位部的位置处设的第一周向配合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柱防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向限位部被限定为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周向配合部被限定为与所述第一凹部限位配合的第一凸部;或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柱防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向限位部形成于所述盖板的上侧面上对应于所述上绝缘件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周向配合部形成于所述上绝缘件的下侧面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周向限位部的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柱防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绝缘件具有压接于所述盖板上的压接环部;所述第一周向限位部被限定为形成于所述盖板的上侧面上对应于所述压接环部的位置处的环槽,所述环槽内具有用于阻止所述上绝缘件转动的第一阻止部;所述第一周向配合部被限定为形成于所述压接环部下侧面的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理栋何鑫李亚勇刘潇龙周晓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