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排水的沥青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213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排水的沥青路面结构,包括沥青基层、预埋嵌入盒和嵌入引导槽,所述沥青基层的两侧分布有预埋嵌入盒,且预埋嵌入盒的两端连接有嵌入引导槽,所述预埋嵌入盒包括排水盒、接入仓、防陷边侧板、斜角支撑架、排水盖和卡桩,且排水盒的底端设置有接入仓,所述排水盒的顶端四周分布有防陷边侧板,且防陷边侧板的底端四周分布有斜角支撑架。该方便排水的沥青路面结构,可通过混凝土基层的铺设,让此排水盒固定于安置位置,完成后再进行沥青层的铺设,从而达到对排水盒的安置,此结构中通过两侧排水盒与引水槽的连接方式,让此沥青路面结构具备排水功能,避免出现沥青路面两侧积水现象,从而不影响正常使用。从而不影响正常使用。从而不影响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排水的沥青路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沥青路面
,具体为一种方便排水的沥青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因此,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中一种被最广泛采用的高级路面,沥青路面的沥青类结构层本身,属于柔性路面范畴,但其基层除柔性材料外,也可采用刚性的水泥混凝土,或半刚性的水硬性材料。
[0003]现有沥青路面在铺设施工过程中,由于沥青混凝土需要与接触路面进行均匀化铺设,从而会影响路面基层的下水结构与沥青路面的排水性,在铺设时,由于沥青定型时间较长,不方便预留排水槽位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方便排水的沥青路面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排水的沥青路面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排水的沥青路面结构,包括沥青基层、预埋嵌入盒和嵌入引导槽,所述沥青基层的两侧分布有预埋嵌入盒,且预埋嵌入盒的两端连接有嵌入引导槽,所述预埋嵌入盒包括排水盒、接入仓、防陷边侧板、斜角支撑架、排水盖和卡桩,且排水盒的底端设置有接入仓,所述排水盒的顶端四周分布有防陷边侧板,且防陷边侧板的底端四周分布有斜角支撑架,所述排水盒的顶面设置有排水盖,且排水盖的底端四周分布有卡桩。
[0006]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盖通过卡桩与排水盒相卡合,且排水盖四周尺寸与排水盒顶端尺寸相匹配。
[0007]进一步的,所述防陷边侧板、接入仓与排水盒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斜角支撑架沿着防陷边侧板底端四周等距分布。
[0008]进一步的,所述沥青基层包括路面基层、混凝土基层、厚沥青层、细沥青层和路缘石,且路面基层的顶面贴合有混凝土基层,所述混凝土基层的顶面贴合有厚沥青层,所述厚沥青层的顶面贴合有细沥青层,且路面基层的两端分布有路缘石。
[0009]进一步的,所述预埋嵌入盒和嵌入引导槽沿着路面基层两端对称分布,且混凝土基层沿着路面基层顶面均匀分布。
[0010]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基层与厚沥青层之间相贴合,且混凝土基层、厚沥青层四周尺寸与混凝土基层四周尺寸相匹配。
[0011]进一步的,所述嵌入引导槽包括引水槽、梯形内槽和卡接槽。且引水槽的内部开设有梯形内槽,且引水槽的两端分布有卡接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引水槽通过卡接槽与预埋嵌入盒两端相卡合,且梯形内槽沿着引
水槽四周内部开设。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方便排水的沥青路面结构,可通过混凝土基层的铺设,让此排水盒固定于安置位置,完成后再进行沥青层的铺设,从而达到对排水盒的安置,此结构中通过两侧排水盒与引水槽的连接方式,让此沥青路面结构具备排水功能,避免出现沥青路面两侧积水现象,从而不影响正常使用。
[0014]在铺设混凝土基层与沥青前需将路缘石内侧预先涂抹沥青,从而保证厚沥青层及细沥青层铺设后保持边缘的密封性,减少积水对路面结构的影响。
[0015]通过引水槽与排水盒连接,当出现路面积水时,则会通过引水槽将排水引流至排水盒,排入下水,从而达到引流排水辅助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预埋嵌入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嵌入引导槽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沥青基层;101、路面基层;102、混凝土基层;103、厚沥青层;104、细沥青层;105、路缘石;2、预埋嵌入盒;201、排水盒;202、接入仓;203、防陷边侧板、204、斜角支撑架;205、排水盖;206、卡桩;3、嵌入引导槽;301、引水槽;302、梯形内槽;303、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所示,一种方便排水的沥青路面结构,包括:沥青基层1;沥青基层1的两侧分布有预埋嵌入盒2,且预埋嵌入盒2的两端连接有嵌入引导槽3,沥青基层1包括路面基层101、混凝土基层102、厚沥青层103、细沥青层104和路缘石105,且路面基层101的顶面贴合有混凝土基层102,混凝土基层102的顶面贴合有厚沥青层103,厚沥青层103的顶面贴合有细沥青层104,且路面基层101的两端分布有路缘石105,预埋嵌入盒2和嵌入引导槽3沿着路面基层101两端对称分布,且混凝土基层102沿着路面基层101顶面均匀分布,混凝土基层102与厚沥青层103之间相贴合,且混凝土基层102、厚沥青层103四周尺寸与混凝土基层102四周尺寸相匹配,此混凝土沥青路面结构通过底部混凝土基层102浇筑于路面基层101形成基层结构,与基层两侧的路缘石105形成对路面的封闭,方便后续沥青层的铺设,提升结构稳定,而在铺设混凝土基层102与沥青前需将路缘石105内侧预先涂抹沥青,从而保证厚沥青层103及细沥青层104铺设后保持边缘的密封性,减少积水对路面结构的影响。
[0021]如图2所示,一种方便排水的沥青路面结构,预埋嵌入盒2包括排水盒201、接入仓202、防陷边侧板203、斜角支撑架204、排水盖205和卡桩206,且排水盒201的底端设置有接入仓202,排水盒201的顶端四周分布有防陷边侧板203,且防陷边侧板203的底端四周分布有斜角支撑架204,排水盒201的顶面设置有排水盖205,且排水盖205的底端四周分布有卡桩206,排水盖205通过卡桩206与排水盒201相卡合,且排水盖205四周尺寸与排水盒201顶端尺寸相匹配,防陷边侧板203、接入仓202与排水盒20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斜角支撑架204沿着防陷边侧板203底端四周等距分布,在此沥青路面结构建设中,需要先将排水盒201的位置进行铺设,使得排水盒201底端的接入仓202与路面基层101原有的阴井盖位置进行对接卡合,再进行混凝土基层102的铺设,让此排水盒201固定于安置位置,完成后再进行沥青
层的铺设,从而达到对排水盒201的安置,此结构中通过两侧排水盒201与引水槽301的连接方式,让此沥青路面结构具备排水功能,避免出现沥青路面两侧积水现象,从而不影响正常使用。
[0022]如图3所示,一种方便排水的沥青路面结构,嵌入引导槽3包括引水槽301、梯形内槽302和卡接槽303。且引水槽301的内部开设有梯形内槽302,且引水槽301的两端分布有卡接槽303,引水槽301通过卡接槽303与预埋嵌入盒2两端相卡合,且梯形内槽302沿着引水槽301四周内部开设,在完成排水盒201的安置后,可将引水槽301通过卡接槽303与排水盒201连接固定,从而根据需要完成连接过程,当出现路面积水时,则会通过引水槽301将排水引流至排水盒201,排入下水,从而达到引流排水辅助效果。
[0023]综上,该方便排水的沥青路面结构在使用时,首先在铺设混凝土基层102与沥青前需将路缘石1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排水的沥青路面结构,包括沥青基层(1)、预埋嵌入盒(2)和嵌入引导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基层(1)的两侧分布有预埋嵌入盒(2),且预埋嵌入盒(2)的两端连接有嵌入引导槽(3),所述预埋嵌入盒(2)包括排水盒(201)、接入仓(202)、防陷边侧板(203)、斜角支撑架(204)、排水盖(205)和卡桩(206),且排水盒(201)的底端设置有接入仓(202),所述排水盒(201)的顶端四周分布有防陷边侧板(203),且防陷边侧板(203)的底端四周分布有斜角支撑架(204),所述排水盒(201)的顶面设置有排水盖(205),且排水盖(205)的底端四周分布有卡桩(2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排水的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盖(205)通过卡桩(206)与排水盒(201)相卡合,且排水盖(205)四周尺寸与排水盒(201)顶端尺寸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排水的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陷边侧板(203)、接入仓(202)与排水盒(20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斜角支撑架(204)沿着防陷边侧板(203)底端四周等距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排水的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基层(1)包括路面基层(101)、混凝土基层(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剑徐嘉沈米杰崔一飞孙晓东王何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三创路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