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厚板连铸七辊大压下扇形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150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特厚板连铸七辊大压下扇形段,包括控制系统、上框架、下框架、夹紧油缸、自由辊装配、驱动辊装配、压下油缸和活动梁,上框架和下框架通过入口侧导杆和出口侧导杆铰接,夹紧油缸安装在上框架上,夹紧油缸对称安装在进口侧和出口侧,压下油缸通过支撑钢板安装在上框架上,压下油缸的活动端与活动梁连接;驱动辊与活动梁连接,夹紧油缸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夹紧油缸和位移传感器均与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系统实时监测位移传感器的数据,控制进出口侧夹紧油缸的伸出或缩回行程,可以精确控制扇形段进出口侧的开口度,按照不同位置的扇形段预设好的压下量及压下速率,执行单段首末辊大收缩量,实现特厚板连铸凝固末端大压下量的效果。板连铸凝固末端大压下量的效果。板连铸凝固末端大压下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特厚板连铸七辊大压下扇形段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特厚板连铸七辊大压下扇形段。

技术介绍

[0002]中心偏析及疏松是连铸坯的主要缺陷之一,中心偏析及疏松缺陷会引起钢材的一系列质量问题,如钢材的延展性能、焊接性能、抗氢致裂纹能力等。特别对于400mm以上特厚板连铸,由于连铸机拉速低,铸坯凝固末端坯壳厚,铸坯变形抗力大等原因,采用常规轻压下时,压下量小,其铸坯中心偏析及疏松缺陷的改善并不明显,且无法精确控制单各段的压下量和压下速率。
[0003]同时,现有的扇形段强度和刚度不够,无法承受大压下量时铸坯的变形抗力。为此开发一种凝固末端大压下量,并且首末辊具备大收缩量的七辊大压下扇形段设备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厚板连铸七辊大压下扇形段,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特厚板连铸七辊大压下扇形段,包括控制系统、上框架、下框架、夹紧油缸、自由辊装配、驱动辊装配、压下油缸和活动梁,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通过入口侧导杆和出口侧导杆铰接,所述自由辊装配为六组,所述驱动辊装配为一组,所述自由辊装配沿驱动辊装配对称设置,所述夹紧油缸安装在上框架上,所述夹紧油缸对称安装在进口侧和出口侧,所述压下油缸通过支撑钢板安装在上框架上,所述压下油缸的活动端与活动梁连接;
[0007]所述驱动辊装配包括上驱动辊和下驱动辊,所述上驱动辊与活动梁连接,所述自由辊装配包括外弧自由辊和内弧自由辊,所述内弧自由辊安装在上框架立板的下端面,所述外弧自由辊安装在下框架上端面,所述夹紧油缸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所述夹紧油缸和位移传感器均与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
[0008]所述上框架中部设有长滑板支撑块且与立板垂直,所述长滑板支撑块为U型结构,所述长滑板支撑块为多个,且互相平行并均与两侧立板固连。
[0009]所述活动梁上端和上框架之间设有锁紧机构。
[0010]所述活动梁与上框架沿轴向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滑板、第二滑板,所述活动梁与上框架沿进出口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滑板、第四滑板,所述第四滑块安装在长滑板支撑块上。
[0011]所述上驱动辊两侧的三个自由辊的轴承座支撑块均连接成整体,且与上框架的立板固连,所述下支撑座上的一个下驱动辊、六个外弧自由辊两端的轴承座支撑块连接成整体,中间下驱动辊两侧的三个自由辊的轴承座支撑块均连接成整体。
[0012]所述下框架四侧均安装有侧导向板,所述下框架底部安装有底部垫板。
[0013]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销轴、销轴座和销轴孔,所述销轴孔开设在活动梁顶端,所述销轴座固设在支撑块上。
[0014]所述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之间间隙为0~0.5mm,所述第三滑板和第四滑板之间间隙为0~0.25mm。
[0015]有益效果是: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特厚板连铸七辊大压下扇形段,通过控制系统实时监测位移传感器的数据,控制进出口侧夹紧油缸的伸出或缩回行程,可以精确控制扇形段1#内弧辊(进口侧第一组自由辊的内弧自由辊)与1#外弧辊子之间的开口度及7#内弧辊(出口侧最外组自由辊的内弧辊)与7#外弧辊子之间的开口度,按照不同位置的扇形段预设好的压下量及压下速率,执行单段首末辊大收缩量,实现特厚板连铸凝固末端大压下量的效果。
[0017]该扇形段上框架中,每3个自由辊轴承座支撑块连接成整体,并与立板焊接在一起,同时,长滑板支撑块设计成四个U型结构,将两侧的辊立板焊接在一起,既能提高上框架的刚度,还能起到活动梁上限位的作用,另外,两侧两个U型钢板与压下缸支撑钢板焊接在一起,大大提高压下缸支撑块的刚度。
[0018]下框架中,沿轴向方向的两端七个辊轴承座支撑块均连接成整体,中间是每3个自由辊轴承座支撑块连接成整体然后分别与框架大立板焊接在一体,实现上框架和下框架的高强度和刚度,从而能承受大压下量时铸坯的变形抗力。液压系统(压下油缸)可提供足够的压力,以满足大压下量时所需的压下力。
[0019]本专利技术中活动梁与上框架之间有锁紧机构,在使用前将活动梁锁紧,防止运输过程中活动梁对压下油缸的冲击,设备运输到钢厂现场安装就位后拆掉锁紧机构后可做压下动作。
[0020]本专利技术活动梁与上框架之间通过第三滑板和第四滑板保证活动梁在动作时与上框架之间的完美结合,同时解决单个滑板超长超重引起的安装及鼓包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等轴侧视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主视图;
[0023]图3是图2中的A

A向视图;
[0024]图4是图3中的B

B向视图;
[0025]图5是图3中的D

D向视图;
[0026]图6是图2中的C

C向视图;
[0027]图7是上框架的仰视图;
[0028]图8是下框架的俯视图。
[0029]图中:1、上框架;2、下框架;3、夹紧油缸;4、自由辊装配;5、驱动辊装配;6、压下油缸;7、活动梁;8、吊板;9、侧导向板;10、底部垫板;11、位移传感器;12、锁紧销轴;13、夹紧缸销轴;14、连杆;15、压下缸销轴;16、第一滑板;17、第二滑板;18、第三滑板;19、第四滑板;20、长滑板支撑块;21、支撑钢板;22、轴承座支撑块一;23、外弧自由辊;24、内弧自由辊;25、轴承座支撑块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1]现参考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专利技术,并且向所属
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0032]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
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0033]实施例1
[003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特厚板连铸七辊大压下扇形段,包括控制系统、上框架1、下框架2、夹紧油缸3、自由辊装配4、驱动辊装配5、压下油缸6和活动梁7,所述上框架1和下框架2铰接,所述自由辊装配4为六组,所述驱动辊装配5为一组,所述自由辊装配4沿驱动辊装配5对称设置,所述夹紧油缸3安装在上框架1上,所述夹紧油缸3对称安装在进口侧和出口侧,所述压下油缸6通过支撑钢板21安装在上框架1上,所述压下油缸6的活动端与活动梁7连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厚板连铸七辊大压下扇形段,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上框架、下框架、夹紧油缸、自由辊装配、驱动辊装配、压下油缸和活动梁,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通过入口侧导杆和出口侧导杆铰接,所述自由辊装配为六组,所述驱动辊装配为一组,所述自由辊装配沿驱动辊装配对称设置,所述夹紧油缸安装在上框架上,所述夹紧油缸对称安装在进口侧和出口侧,所述压下油缸通过支撑钢板安装在上框架上,所述压下油缸的活动端与活动梁连接;所述驱动辊装配包括上驱动辊和下驱动辊,所述上驱动辊与活动梁连接,所述自由辊装配包括外弧自由辊和内弧自由辊,所述内弧自由辊安装在上框架立板的下端面,所述外弧自由辊安装在下框架上端面,所述夹紧油缸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所述夹紧油缸和位移传感器均与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厚板连铸七辊大压下扇形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中部设有长滑板支撑块且与立板垂直,所述长滑板支撑块为U型结构,所述长滑板支撑块为多个,且互相平行并均与两侧立板固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厚板连铸七辊大压下扇形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梁上端和上框架之间设有锁紧机构。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武红何博王文学曾晶刘洪章裕琳马玉堂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