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厚板连铸七辊大压下扇形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1500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特厚板连铸七辊大压下扇形段,包括控制系统、上框架、下框架、夹紧油缸、自由辊装配、驱动辊装配、压下油缸和活动梁,上框架和下框架通过入口侧导杆和出口侧导杆铰接,夹紧油缸安装在上框架上,夹紧油缸对称安装在进口侧和出口侧,压下油缸通过支撑钢板安装在上框架上,压下油缸的活动端与活动梁连接;驱动辊与活动梁连接,夹紧油缸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夹紧油缸和位移传感器均与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系统实时监测位移传感器的数据,控制进出口侧夹紧油缸的伸出或缩回行程,可以精确控制扇形段进出口侧的开口度,按照不同位置的扇形段预设好的压下量及压下速率,执行单段首末辊大收缩量,实现特厚板连铸凝固末端大压下量的效果。板连铸凝固末端大压下量的效果。板连铸凝固末端大压下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特厚板连铸七辊大压下扇形段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特厚板连铸七辊大压下扇形段。

技术介绍

[0002]中心偏析及疏松是连铸坯的主要缺陷之一,中心偏析及疏松缺陷会引起钢材的一系列质量问题,如钢材的延展性能、焊接性能、抗氢致裂纹能力等。特别对于400mm以上特厚板连铸,由于连铸机拉速低,铸坯凝固末端坯壳厚,铸坯变形抗力大等原因,采用常规轻压下时,压下量小,其铸坯中心偏析及疏松缺陷的改善并不明显,且无法精确控制单各段的压下量和压下速率。
[0003]同时,现有的扇形段强度和刚度不够,无法承受大压下量时铸坯的变形抗力。为此开发一种凝固末端大压下量,并且首末辊具备大收缩量的七辊大压下扇形段设备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厚板连铸七辊大压下扇形段,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特厚板连铸七辊大压下扇形段,包括控制系统、上框架、下框架、夹紧油缸、自由辊装配、驱动辊装配、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厚板连铸七辊大压下扇形段,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上框架、下框架、夹紧油缸、自由辊装配、驱动辊装配、压下油缸和活动梁,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通过入口侧导杆和出口侧导杆铰接,所述自由辊装配为六组,所述驱动辊装配为一组,所述自由辊装配沿驱动辊装配对称设置,所述夹紧油缸安装在上框架上,所述夹紧油缸对称安装在进口侧和出口侧,所述压下油缸通过支撑钢板安装在上框架上,所述压下油缸的活动端与活动梁连接;所述驱动辊装配包括上驱动辊和下驱动辊,所述上驱动辊与活动梁连接,所述自由辊装配包括外弧自由辊和内弧自由辊,所述内弧自由辊安装在上框架立板的下端面,所述外弧自由辊安装在下框架上端面,所述夹紧油缸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所述夹紧油缸和位移传感器均与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厚板连铸七辊大压下扇形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中部设有长滑板支撑块且与立板垂直,所述长滑板支撑块为U型结构,所述长滑板支撑块为多个,且互相平行并均与两侧立板固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厚板连铸七辊大压下扇形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梁上端和上框架之间设有锁紧机构。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武红何博王文学曾晶刘洪章裕琳马玉堂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