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MOS管、差分对、布图方法及集成电路技术

技术编号:386141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联MOS管、差分对、布图方法及集成电路,其中一种并联MOS管包括n个直线并联结构,每个直线并联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m个MOS管;所述n个直线并联结构沿第二方向排列;其中,所述m个MOS管的源极通过第一金属条连接、漏极通过第二金属条连接;相邻的直线并联结构的第一金属条相邻设置,或相邻的直线并联结构的第二金属条相邻设置;n和m均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n个直线并联结构的第一金属条相互连接,所述n个直线并联结构的第二金属条相互连接,使所述n个直线并联结构共同构成并联MOS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进MOS管连接结构,可使并联MOS管及相关集成电路工作在更高的频率,同时增加增益。同时增加增益。同时增加增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联MOS管、差分对、布图方法及集成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并联MOS管、差分对、布图方法及集成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差分电路是具有“对共模信号抑制,对差模信号放大”特征的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端是两个信号的输入,这两个信号的差值,为电路有效输入信号,电路的输出是对这两个输入信号之差的放大。如果存在干扰信号,会对两个输入信号产生相同的干扰,通过二者之差,干扰信号的有效输入为零,这就达到了抗共模干扰的目的。
[0003]差分对(Differential Pair)广泛应用于电路系统中,用于差分信号的放大。随着信号频率越来越高,对差分对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期望差分对的增益能提高,同时又期望差分对能支持更高频率的传输。
[0004]在电路系统中,MOS管为四端口器件分别为栅端(gate,g),源端(source,s),漏端(drain,d),衬底(bulk,b)。在实际应用中,MOS管最大工作频率fmax为:;其中:Rgate为栅极电阻,Cgg为栅极电容;Rsource为源极电阻,Css为源极电容;Rdrain为漏极电阻,Cdd为漏极电容。在电路系统中,期望fmax越大越好,最好能接近fT(MOS管的截止工作频率),可见减小漏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容,可以使得差分对工作在更高的频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差分对的工作频率和增益,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并联MOS管、差分对、布图方法及集成电路,通过改进MOS管连接结构,可使并联MOS管及相关集成电路工作在更高的频率,同时增加增益。
[0006]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并联MOS管,用于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直线并联结构,每个直线并联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m个MOS管;所述n个直线并联结构沿第二方向排列;其中,所述m个MOS管的源极通过第一金属条连接、漏极通过第二金属条连接;相邻的直线并联结构的第一金属条相邻设置,或相邻的直线并联结构的第二金属条相邻设置;n和m均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n个直线并联结构的第一金属条相互连接,所述n个直线并联结构的第二金属条相互连接,使所述n个直线并联结构共同构成并联MOS管。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方向为多层芯片结构的层叠方向,所述n个直线并联结构的第一金属条和第二金属条分别通过通孔相互连接。
[0008]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差分对,所述差分对包括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二MOS管均为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并联MOS管;
其中,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漏极之一和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漏极之一连接。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并联MOS管沿第三方向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二MOS管具有相同数量且一一并列设置的直线并联结构。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差分对为NMOS管差分对,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一金属条和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一金属条一一并列设置且相互连接;或,所述差分对为PMOS管差分对,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二金属条和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二金属条一一并列设置且相互连接。
[0012]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集成电路的布图方法,用于形成并联MOS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将m个MOS管沿第一方向排列构成直线并联结构;将n个直线并联结构沿第二方向排列,构成并联阵列;将直线并联结构的m个MOS管的源极通过第一金属条连接、漏极通过第二金属条连接;将相邻的直线并联结构的第一金属条相邻设置,或将相邻的直线并联结构的第二金属条相邻设置;将所述n个直线并联结构的第一金属条相互连接,将所述n个直线并联结构的第二金属条相互连接,使所述n个直线并联结构共同构成并联MOS管;其中,n和m均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方向为多层芯片结构的层叠方向,所述n个直线并联结构的第一金属条通过通孔连接;所述n个直线并联结构的第二金属条通过通孔连接。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步骤:将两个所述并联MOS管并列设置,且两个所述并联MOS管具有相同数量且一一并列设置的直线并联结构;其中,一个并联MOS管的第一金属条和第二金属条之一和另一个并联MOS管的第一金属条和第二金属条之一,一一并列设置且相互连接。
[0015]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并联MOS管。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一项有益效果:1、提出了一种并联MOS管的结构,该结构适用于集成电路,可提高电路的功率和效率,增加电路的可靠性。
[0017]2、提出了一种差分对结构,对差分对电路的版图结构做出了改进,将相邻两层中性质相同的两个金属条设计在一起,减小了并联MOS管结构总体的电容,可有效提高并联MOS管工作频率,同时提高了差分对工作频率。每一层的所述子电路的所述源极金属条通过金属通孔并联,提高了差分对增益。
[0018]3、提出了一种集成电路布局方法,该集成电路的版图可以拼接扩大,设计多层子电路,每一层子电路中可以设计多个MOS管并联,可以显著减小源极端与漏极端产生的电容,使得并联MOS管和差分对可以工作在更高的频率。且并联的MOS管越多,产生的运放增益
越大。
附图说明
[0019]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为传统并联MOS管结构的连接示意版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改进后的一种并联MOS管结构的连接示意版图;图3为传统的差分对的结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改进后的一种差分对的结构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差分对结构的等效电路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改进后的一种差分对结构的连接示意版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0022]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述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3]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MOS管,用于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直线并联结构,每个直线并联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m个MOS管;所述n个直线并联结构沿第二方向排列;其中,所述m个MOS管的源极通过第一金属条连接、漏极通过第二金属条连接;相邻的直线并联结构的第一金属条相邻设置,或相邻的直线并联结构的第二金属条相邻设置;n和m均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n个直线并联结构的第一金属条相互连接,所述n个直线并联结构的第二金属条相互连接,使所述n个直线并联结构共同构成并联MOS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MOS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为多层芯片结构的层叠方向,所述n个直线并联结构的第一金属条通过通孔连接;所述n个直线并联结构的第二金属条通过通孔连接。3.一种差分对,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对包括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二MOS管均为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并联MOS管;其中,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漏极之一和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漏极之一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分对,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并联MOS管沿第三方向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差分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二MOS管具有相同数量且一一并列设置的直线并联结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分对,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对为NMOS管差分对,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一金属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韬润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