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拔印增效剂和它的生产方法以及加工锡、拔印原浆技术

技术编号:3861413 阅读:4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涤纶拔印增效剂和它的生产方法以及加工锡、拔印原浆,主要用于在涤纶织物上防拔染印花。该涤纶拔印增效剂包括重量百分比分别为8~15%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10%的脂肪酸聚氧乙烯脂、10~30%有机胺以及76~45%的水。该涤纶拔印增效剂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水加入反应锅中,加温至70~85℃,依次加入脂肪酸聚氧乙烯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并搅拌,待全部溶解后,混合液冷却到40℃以下,加入沸点大于100℃的有机胺并搅拌,过滤出料,其中反应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提高印花精细度,降低了对织物的脆损和对设备的腐蚀,增加了色浆的稳定性,雕白度高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涤纶拔印增效剂和它的生产方法以及加工锡、拔印原桨,主要用于在 涤纶织物上防拔染印花。
技术介绍
在涤纶织物上防拔染印花, 一般认为是很难的,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日本冈本真 人、平野忠男等人专利技术了助拔剂和加工锡之后,涤纶织物防拔染印花获得了迅速发展。八 十年代末,日本、韩国相继在涤纶织物上运用了防拔染印花技术,进行了批量生产。至九十年代初,日本90%的印花布都运用了这一技术。九十年代后期,涤纶防拔染印花布,冲击了国内市场,产品不但有轻薄的仿真丝织物,还有大量的立绒织物及工业用布。 但是,在实施涤纶防拔染印花工艺中,所运用的关键性助剂——加工锡,尚依赖进口。主要是日本和韩国的产品,如日本产的SV-1、 AM-300,韩国产的拔染剂DP等,其价格 相对较高。我们研制的ZSD虽然价格便宜,但质量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涤纶织物防拔染印花技术,日本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研究得最多。拔染印花分还原剂 法和碱拔染法二种,其中碱拔染法,由于染料色谱不齐全,至今没有得到推广应用。真正 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仍然是还原剂法。在还原剂法拔染印花中,通常所使用的拔染助剂, 主要是还原剂,最先对氯化亚锡、雕白粉、德古林、二氧化硫脲、朗格立脱H等还原剂研 究得较多,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西欧倾向于使用亚磺系还原剂,如朗格立脱H、 DS等,而日本倾向于使用亚锡系还原剂,如氯化亚锡。但是随着印花业连续高温蒸化工艺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亚磺系还原剂有些不相适应,而氯化亚锡也暴露出很多不足,不久便纷纷淘汰了。氯化亚锡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 汽蒸时放出HCL气体腐蚀蒸化设备。2. 对织物有脆损、黄变作用。如果说这二个缺点在真丝织物雕印还能被勉强接受的话 (因为真丝织物雕印汽蒸温度较低, 一般为100-102°C)那么它在涤纶织物雕印中是行不通的。因为涤纶雕印要求汽蒸温度达到130°C (高压圆筒蒸箱)或者160 18(TC (高温悬 挂蒸箱),这时氯化亚锡释放的HCL气体量就比100'C左右汽蒸时要多得多,当然对织物 及设备的影响也要大得多。3. 渗化严重,轮廓不清。因为氯化亚锡本身易溶于水,这在吸水性好的真丝织物印花 中,问题不突出,但在涤纶织物印花中就不一样了。涤纶是疏水性纤维,易溶于水的氯化 亚锡在汽蒸时会随水分子扩散而造成雕印渗化严重,轮廓不清。4.雕白能力欠佳。氯化亚锡用于涤纶织物防拔染印花,如不作改性,随着汽蒸温度的 增加,氯化亚锡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待到13(TC以上时,还原能力巳下降很多。因此,要推广涤纶防拔染印花工艺,必须找到一种能克服氯化亚锡上述缺点的拔染剂。 开始时人们也试验过还原能力比氯化亚锡强、对设备腐蚀性也较小的还原剂,如德古林、 吊白块、二氧化硫脲等。但上述还原剂的还原性太强,以至于花色耐雕染料缺少,同时渗 化问题仍然存在。因此人们就从克服氯化亚锡的缺点着手,对氯化亚锡进行改性处理,通 过涤纶拔印增效剂与氯化亚锡起反应,这就产生了加工锡。加工锡既保留了氯化亚锡防拔 染印花色谱广的特点,又克服了氯化亚锡本身的缺点。但是关键助剂——加工锡不得不从 韩国和日本进口。在这种情形下,浙江丝科院曾经对拔染剂加工锡ZSD进行过较深入的研 究,但经供样使用发现,拔染剂ZSD存在诸多缺点,具体表现在1、当时浙江丝科院所 筛选的一套与拔染剂ZSD相适应的可拔和耐拔分散染料普遍存在价格太高、购买困难等问 题,因此众多用户要求重新筛选;2、当时所制的加工锡品种单一,不适用于立绒产品的 印花(底版易被雕穿);3、对某些染料有不良反应;4、加工锡ZSD本身粒子太粗,存在 塞网问题。因此给推广应用带来了很大阻力。另一方面,目前涤纶织物的防拔染印花技术也存在不少问题1、即使应用进口加工 锡,对不倒绒织物进行防拔染印花时,底版雕穿问题依然存在;2、园网印花时,粘辊塞 网问题还是不能完全解决;3、印花雕白度、花色鲜艳度不理想;4、进口加工锡(韩国) 贮存稳定期太短,影响了工厂的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涤纶拔 印增效剂及其生产方法以及加工锡、拔印原浆。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涤纶拔印增效剂包括重量百分比分 别为8 15%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 10%的脂肪酸聚氧乙烯脂、10 30%有机胺以及 76 45%的水。本专利技术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采用重量百分比为10%的正丁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 氧乙烯脂采用重量百分比为8%的月桂酸聚氧乙烯酯,有机胺采用重量百分比为11%的二丙 胺,其余为水。本专利技术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采用重量百分比为10%的月桂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 氧乙烯脂采用重量百分比为8%的硬脂酸聚氧乙烯酯,有机胺釆用重量百分比为20%的一乙 醇胺,其余为水。本专利技术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采用重量百分比为10%的正丁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脂采用重量百分比为8%的油酸聚氧乙酯,有机胺采用重量百分比为25%的二乙醇胺,其余为水。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涤纶拔印增效剂的生产方法,该涤纶拔印增效剂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水加入反应锅中,加温至70 85°C,再依次加 入脂肪酸聚氧乙烯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并搅拌,待全部溶解后,冷却到4CTC以下,然后加 入沸点大于10(TC的有机胺并搅拌,过滤出料。其中加入脂肪酸聚氧乙烯脂、脂肪醇聚氧 乙烯醚至过滤出料的时间(反应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加工锡的配方(重量份),包 括以上所述的涤纶拔印增效剂占60重量份,氯化亚锡占40重量份,浓度为7 10%的植 物种子胶类拔印原糊占20重量份。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拔印原浆的配方(重量份), 包括以上所述的涤纶拔印增效剂占20 30重量份,氯化亚锡占9 15重量份,浓度为7 10%的植物种子胶类拔印原糊占55 71重量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关键在于涤纶拔印增效剂配方和它的合成工艺条件,以及与之配套的应 用工艺技术的研究。通过本专利技术涤纶拔印增效剂所制的加工锡具有下述特点1. 加工锡本身是难溶于水的,不易渗化,从而提高印花精细度。这一点对于目前市场 上流行的涤纶不倒绒织物拔染印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涤纶不倒绒拔染印花的基本要求为"绒毛雕印",底版上的染料需要保留,俗称不能雕穿。2. 加工锡呈微酸性至中性,汽蒸时不放出HCL气体,因此大大降低了对织物的脆损和 对设备的腐蚀。3. 由于加工锡中的锡是以难溶于水的微粒分散体形态存在,不易被氧化,从而增加了 色浆的稳定性。4. 温度较低时,加工锡不会放出锡离子,因此没有还原性,只有在高温汽蒸时,才分 解放出亚锡离子,而产生还原性,因此加工锡的还原电位虽然并不比氯化亚锡高,但其雕 白度却大大高于氯化亚锡。具体实施例方式一、涤纶拔印增效剂(HSSR):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涤纶拔印增效剂包括重量百分比分别为8 15%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6 10%的脂肪酸聚氧乙烯脂、10 30%有机胺以及76 45%的水(去离子水,下同)。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涤纶拔印增效剂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水加入反应锅中,加温70 85°C,再依次加入脂肪酸聚氧乙烯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涤纶拔印增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拔印增效剂包括重量百分比分别为8~15%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10%的脂肪酸聚氧乙烯脂、10~30%有机胺以及76~45%的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庆才徐根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晟化学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