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灯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1275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灯泡,包括灯座、设置在灯座上的灯罩和驱动电路,灯座上设置有至少三个LED底架,至少三个LED底架围成一个棱锥体,每个LED底架上设置有LED,LED底架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范围为120度~140度,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和开关控制电路,单片机通过开关控制电路与至少三个LED电连接,单片机依次循环向各信号输出端发出脉冲信号,单片机向每个信号输出端发出的脉冲信号持续时间为0.5毫秒~2毫秒,其优点使得多个LED在工作时只消耗一个LED工作时的电量,就能充分保证灯罩外周围360度范围内没有亮度盲区,同时也消除了灯罩外周围下部区域的亮度盲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泡,尤其是涉及一种LED灯泡
技术介绍
LED灯泡具有环保、耗电省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是未来照明灯大力推广的主要方 向。有一种LED灯泡的结构包括灯座、塑胶灯罩、LED光源阵列和控制电路,LED光 源阵列设置在塑胶灯罩内,此光源阵列由多个LED同心圆方式排列设置在水平的安装 板上,LED的个数根据照明亮度的需要来确定,控制电路同时控制所有的LED工作或 熄灭。虽然在LED灯泡内所有的LED都工作时,照明亮度比较好,但在某些对照明亮 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LED全部发亮就显的比较费电。后来出现的一种LED灯泡,通 过对控制电路的改进,可以使所有的LED依次循环发亮,这使得LED灯泡的耗电就比 较省。但其同时存在一些缺点由于多个LED设置在水平的安装板上,LED的发光视 角范围为110度 130度,因此当LED灯泡内的其中一个或几个LED发亮时,会使LED 灯泡的灯罩外周围的某个区域形成亮度盲区,特别是LED灯罩外周围的下部区域,影 响了LED灯泡照明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节约耗电,又能充分保证灯罩外周围360 度范围没有亮度盲区的LED灯泡,同时也消除了LED灯泡的灯罩外周围下部区域的亮 度盲区。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LED灯泡,包括灯座、设置 在灯座上的灯罩和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座上设置有至少三个LED底架,所 述的至少三个LED底架围成一个棱锥体,所述的每个LED底架上设置有LED,所述的 LED底架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范围为120度 140度,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使所述的至 少三个LED循环发亮的控制电路,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和开关控制电路,所述 的单片机包括与所述的LED数量等同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的单片机通过开关控制电路与所述的至少三个LED电连接,所述的单片机依次循环向各信号输出端发出脉冲信号, 单片机向每个信号输出端发出的脉冲信号持续时间为0.5毫秒 2毫秒。所述的灯座上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的至少三个LED底架围成的棱锥体设置在所述 的电路板上,所述的至少三个LED与所述的电路板连接。所述的LED底架为四个,所述的四个LED底架围成一个四棱锥体。所述的LED底架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120度或130度或140度。所述的灯座底部为螺纹结构。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和第四场效 应管,所述的单片机的型号为SN8P2711的芯片,所述的芯片第十三引脚通过第九电阻 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的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一 LED连接,所述的芯 片第十二引脚通过第十电阻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的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 第二 LED连接,所述的芯片第十一引脚通过第十一电阻与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的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三LED连接,所述的芯片第八引脚通过第十二电阻与 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的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四LED连接,所述的第一 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和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同时与芯片的第十四引 脚连接。所述的单片机向每个信号输出端发出的脉冲信号持续时间为0.5毫秒。 所述的单片机向每个信号输出端发出的脉冲信号持续时间为1毫秒。 所述的单片机向每个信号输出端发出的脉冲信号持续时间为2毫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LED底架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范围为120 度 140度,LED固定在底架上,LED发光时,发光视角为110度 130度,单个LED 的光线不仅能充分到达灯罩的上部区域,而且能到达灯罩的下部区域,单片机依次循环 向各信号输出端发出脉冲信号,脉冲信号通过对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使各LED灯灯亮 或灭,单片机向每个信号输出端发出的脉冲信号持续时间为0.5毫秒 2毫秒,使每个 LED在一个循环发亮过程中的的工作时间为0.5毫秒 2毫秒。由于人眼视觉具有滞后 性,人眼的感觉极限为12毫秒,因此3 7只LED的循环发亮时,不会造成人眼视觉 上的闪烁感,依然感觉是3 7只LED使同时发亮。上述LED底架结构与控制电路相 互配合使得LED灯泡在工作时只消耗一个LED的电量,就能充分保证灯罩外周围360 度范围内没有亮度盲区,同时也消除了灯罩外周围下部区域的亮度盲区。棱锥体设置在 电路板上,使LED与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连接比较方便,同时使LED灯泡的整体结构 紧凑。四个LED底架围成一个四棱锥体,每个LED底架上设置有一个LED,保证了LED灯泡 的照明亮度。型号为SN8P2711的芯片可以通过程序的设置向各信号输出端发出脉冲信号,各脉冲信号分别控制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和第四场效应管的通断,使 第一LED、第二LED、第三LED和第四LED依次循环发光。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俯视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 一种LED灯泡,包括灯座l、设置在灯座1上的灯罩2和驱动电路,灯 座1上设置有四个LED底架3,四个LED底架3围成一个四棱锥体,每个LED底架3 上设置有LED4, LED底架3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范围为120度,驱动电路包括使四个 LED4循环发亮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型号为SN8P2711的单片机和开关控制电路, 单片机具有四个信号输出端,四个信号输出端分别对应与其第十三引脚、第十二引脚、 第十一引脚和第八引脚。单片机通过开关控制电路与四个LED电连接,单片机依次循 环向各信号输出端发出脉冲信号,单片机向每个信号输出端发出的脉冲信号持续时间为 0.5毫秒。灯座1上设置有电路板5,四个LED底架3围成的棱锥体设置在电路板5上, 四个LED4与电路板5连接。灯座1底部为螺纹结构6。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 管V3、第二场效应管V4、第三场效应管V5和第四场效应管V6,芯片D1第十三引脚 通过第九电阻R9与第一场效应管V3的栅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V3的漏极与第一 LED H2连接,芯片D1第十二引脚通过第十电阻R10与第二场效应管V4的栅极连接,第二 场效应管V4的漏极与第二 LED H3连接,芯片Dl第十一引脚通过第十一电阻Rll与 第三场效应管V5的栅极连接,第三场效应管V5的漏极与第三LED H4连接,芯片Dl 第八引脚通过第十二电阻R12与第四场效应管V6的栅极连接,第四场效应管V6的漏 极与第四LEDH5连接,第一场效应管V3、第二场效应管V4、第三场效应管V5和第 四场效应管V6的源极同时与芯片Dl的第十四引脚连接。结合图3,当灯泡内部的充电电池B1电量充足时,指示灯HI显示绿色;当灯泡内 部的充电电池B2电量中等时,指示灯H1显示黄色;当灯泡内部的充电电池电量不足时,指示灯H1显示红色。当灯泡在充电时,指示灯H1闪烁红灯。本专利技术在四个LED的情况下,通过芯片程序的设置,在一个循环内,也可以是两 盏两盏地发亮。当有六个LED的情况下,在一个循环内,可以为两盏两盏地亮;也可 以为三盏三盏地亮。实施例二其他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ED底架3与水平面形成 的夹角为125度或140度。单片机向每个信号输出端发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灯泡,包括灯座、设置在灯座上的灯罩和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座上设置有至少三个LED底架,所述的至少三个LED底架围成一个棱锥体,所述的每个LED底架上设置有LED,所述的LED底架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范围为120度~140度,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使所述的至少三个LED循环发亮的控制电路,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和开关控制电路,所述的单片机包括与LED数量等同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的单片机通过开关控制电路与所述的至少三个LED电连接,所述的单片机依次循环向各信号输出端发出脉冲信号,单片机向每个信号输出端发出的脉冲信号持续时间为0.5毫秒~2毫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冠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