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壳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123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壳体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控壳体结构,包括:机壳本体与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内嵌于机壳本体内部,所述机壳本体上设置有散热管入口与散热管出口,所述散热组件两端分别与散热管入口、散热管出口相连。通过散热管支撑柱和散热管支撑片对螺旋式散热管进行整形固定焊接后,再通过散热管支撑柱进行压铸定位后压铸成型为电机壳体或电控壳体,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壳体实现一体成型,同时通过两侧散热管堵头振动取出工艺砂。时通过两侧散热管堵头振动取出工艺砂。时通过两侧散热管堵头振动取出工艺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控壳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壳体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电控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半固态成形技术已经成功生产了很多汽车零部件,这些零件绝大多数是使用传统铸造工艺制造的,其中高压压铸与低压压铸最为常见。高压压铸成的电机壳体或电控壳体无法直接压铸出一体成型的壳体;低压压铸前期需要预加工出水道形状的砂芯,后期壳体成型后,还需进一步地对砂芯材料进行清理并对壳体上的取砂孔进行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提供的电机壳体或电控壳体无法一体成型或加工工序复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成型的电控壳体结构,无需对取砂孔进行修复。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控壳体结构,包括:
[0005]机壳本体与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内嵌于机壳本体内部,所述机壳本体上设置有散热管入口与散热管出口,所述散热组件两端分别与散热管入口、散热管出口相连。
[0006]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管、散热管支撑柱、散热管支撑片与散热管堵头,所述散热管支撑柱、所述散热管支撑片均包括偶数个,所述散热管支撑柱相对设置于散热管两侧,所述散热管支撑片穿过散热管设置于散热管上,所述散热管堵头包括两组,两组散热管堵头分别与散热管入口、散热管出口相连。
[0007]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为螺旋式散热管。
[0008]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内部填充有无胶材质的工艺砂。
[0009]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为A356材质无缝铝管或T2材质无缝纯铜管或含有吸热芯的管道。
[0010]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支撑柱包括8个,分别两两相对设置于散热管的管身两侧。
[0011]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支撑片包括8个,均距设置于散热管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机壳本体为电机壳体。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散热管支撑柱和散热管支撑片对螺旋式散热管进行整形固定焊接后,再通过散热管支撑柱进行压铸定位后压铸成型为电机壳体或电控壳体,使本技术提供的壳体实现一体成型,同时通过两侧散热管堵头振动取出工艺砂。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控壳体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控壳体结构的散热管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控壳体结构的散热管结构A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控壳体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
[0019]1‑
机壳本体;101

散热管入口;102

散热管出口;2

散热管;3

散热管支撑柱;4

散热管支撑片;5

散热管堵头;6

工艺砂;7

吸热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结合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控壳体结构,包括:
[0022]机壳本体1与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内嵌于机壳本体1内部,所述机壳本体1上设置有散热管入口101与散热管出口102,所述散热组件两端分别与散热管入口101、散热管出口102相连。
[0023]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管2、散热管支撑柱3、散热管支撑片4与散热管堵头5,所述散热管支撑柱3、所述散热管支撑片4均包括偶数个,所述散热管支撑柱3相对设置于散热管2两侧,所述散热管支撑片4穿过散热管2设置于散热管2上,所述散热管堵头5包括两组,两组散热管堵头5分别与散热管入口101、散热管出口102相连。
[0024]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2为螺旋式散热管。
[0025]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2内部填充有无胶材质的工艺砂6。
[0026]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2为A356材质无缝铝管或T2材质无缝纯铜管或含有吸热芯7的管道。
[0027]散热管规格为外径14mm,内径12mm。
[0028]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支撑柱3包括8个,分别两两相对设置于散热管2的管身两侧。8个散热管支撑柱3相对散热管2管身上下设置。
[0029]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支撑片4包括8个,均距设置于散热管3上。散热管支撑片4均距固定分布在散热管3四周。
[0030]散热管支撑柱及散热管支撑片与散热管的材质相同,散热管堵头与散热管材质相同。
[0031]进一步地,所述机壳本体1为电机壳体。
[0032]本技术提供的壳体的制造原理:
[0033]压铸时,将螺旋时散热组件通过散热管支撑柱定位并固定在模具内定位孔中,同时通过外模具的导针同步支撑固定。实现压铸过程中的螺旋式散热管的位准确、牢固稳定,防止散热管在压铸过程中存在形变与位移现象的产生。压铸过程中散热管的表面材料在高温的状态下发生融化,使得与A356铝液完美紧密融合,一体成型为电控壳体或电机壳体。
[0034]电机壳体或电控壳体压铸完成后,通过高频振动取砂工艺,通过散热管入口、散热管出口去除散热管腔体内部填充的工艺砂,接着进行清洗。
[0035]当散热管为含有吸热芯的腔体管道时,产品散热的原理为:壳体匹配合适的密封件和散热系统形成封闭的散热管腔体,散热管腔体内部被抽成负压状态,同时在此状态下充入一定量的液体,该液体沸点较低、易挥发,吸热芯由毛细多孔的材料构成,通过在全封
闭真空管道内进行汽、液相变,进行散热,导热性更高。
[0036]热管技术是利用工作流体的蒸发与冷凝来传递热量,将铜管内部抽空后,热管分为两端,一端为蒸发端,另一端便为冷凝端,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热管内部的液体会迅速的蒸发,蒸气在压力差下从一端流向另外一端,并且释放出能量使得又重新凝结成液体,形成的液体在沿着毛细多孔的材料通过毛细力的作用下流回到蒸发端。这样一直的来回循环,热量由热管的一端传到另外一端。
[0037]本技术提供的壳体,内部组织精密、表面光洁度高、力学性能优良、尺寸精细、轮廓清晰、晶粒细小、组织致密、几乎无缩孔、气孔的工件,可T6热处理、导热性能优良。
[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本体与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内嵌于机壳本体内部,所述机壳本体上设置有散热管入口与散热管出口,所述散热组件两端分别与散热管入口、散热管出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管、散热管支撑柱、散热管支撑片与散热管堵头,所述散热管支撑柱、所述散热管支撑片均包括偶数个,所述散热管支撑柱相对设置于散热管两侧,所述散热管支撑片穿过散热管设置于散热管上,所述散热管堵头包括两组,两组散热管堵头分别与散热管入口、散热管出口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控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振华郭新华董磊吴坤润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唯质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