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装置及聚酰亚胺生产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0982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聚酰亚胺生产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加热装置及聚酰亚胺生产设备,包括:安装框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加热装置箱体的内壁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侧面开设有插接槽;上盖板设置于安装框的内部,上盖板的表面设置有插接板,插接板的表面安装有转滚和红外加热板;控制杆设置于上盖板的表面,控制杆的表面开设有二号导向孔,控制杆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卡块,卡块的表面开设有一号导向孔;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多组转滚,将聚酰亚胺薄膜呈“S”状缠绕在转滚的表面,使红外加热板位于聚酰亚胺薄膜的两侧,使聚酰亚胺薄膜在移动的过程中两次受到红外加热板的加热,即缩加热装置的长度,同时增加了聚酰亚胺薄膜受热的次数,提高生产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装置及聚酰亚胺生产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聚酰亚胺生产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加热装置及聚酰亚胺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聚酰亚胺是指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的一类聚合物,是综合性能最佳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其具有突出的耐高温、耐辐射、耐化学腐蚀和电绝缘性能,在生产聚酰亚胺薄膜时,需要通过加热装置对聚酰亚胺薄膜进行亚胺化处理;
[0003]现有的聚酰亚胺生产设备用加热装置,在加热装置内部的上下壁设置有加热板,将聚酰亚胺薄膜从加热装置的一侧进入加热装置内部,通过加热板对经过加热装置内部的聚酰亚胺薄膜进行加热,然后将加热后的聚酰亚胺薄膜从加热装置的另一侧导出;
[0004]为使聚酰亚胺薄膜加热足够的时长,同时保证加热效率,通常将加热装置设计为很长,较为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及聚酰亚胺生产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0008]加热装置箱体,加热装置箱体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框,安装框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加热装置箱体的内壁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侧面开设有插接槽;
[0009]上盖板,上盖板设置于安装框的内部,上盖板的表面设置有插接板,插接板的表面安装有转滚和红外加热板,上盖板的侧面设置有一号固定块和二号固定块;
[0010]控制杆,控制杆设置于上盖板的表面,控制杆的表面开设有二号导向孔,控制杆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卡块,卡块的表面开设有一号导向孔。
[0011]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箱体的表面开设有安装窗口,且加热装置箱体表面的安装窗口与安装框的内部连通,安装槽开设有四组,四组安装槽对称开设与安装框的两侧,同一侧的安装框相背的一侧开设有卡槽,加热装置箱体的内部放置有聚酰亚胺薄膜。
[0012]优选的,所述安装板设置有四组,四组安装板对称设置于加热装置箱体的两侧内壁,插接槽开设于同一侧的两组安装板相对的一侧。
[0013]优选的,所述上盖板与安装框的内壁滑动连接,上盖板与加热装置箱体的表面贴合,上盖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拉手,一号拉手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号导向杆,一号导向杆的另一端通过规定块与上盖板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插接板与上盖板固定连接,插接板滑动插接于插接槽的内部,插接板设置有两组,转滚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两组插接板之间,转滚设置有多组,红外加热板的两端固定安装于两组插接板的表面,红外加热板与电源电性连接,红外加热板设置有两组。
[0015]优选的,所述一号固定块和二号固定块与上盖板为整体结构,一号固定块和二号固定块设置于安装槽的内部,一号固定块和二号固定块之间固定安装有二号导向杆。
[0016]优选的,所述控制杆设置有两组,控制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二号拉手,控制杆通过二号导向孔滑动设置于一号导向杆的表面,控制杆与一号拉手之间设置有二号弹簧,二号弹簧套设于一号导向杆的表面,控制杆通过一号导向孔套设于二号导向杆的表面。
[0017]优选的,所述卡块与控制杆固定连接,卡块呈“L”形块状结构,卡块通过一号导向孔滑动套设于二号导向杆的表面,卡块与一号固定块之间设置有一号弹簧,一号弹簧套设于二号导向杆的表面,卡块的一端滑动插接于红外加热板的内部。
[0018]一种聚酰亚胺生产设备,包括上述的加热装置。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加热装置,通过设置多组转滚,将聚酰亚胺薄膜呈“S”状缠绕在转滚的表面,使红外加热板位于聚酰亚胺薄膜的两侧,使聚酰亚胺薄膜在移动的过程中两次受到红外加热板的加热,即缩加热装置的长度,同时增加了聚酰亚胺薄膜受热的次数,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了为使聚酰亚胺薄膜加热足够的时长,同时保证加热效率,通常将加热装置设计为很长,较为占用空间的问题;
[0021]同时将插接板设置为可抽插式,便于生产时对聚酰亚胺薄膜的安装。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控制杆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加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图6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技术加热装置壳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技术图7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加热装置箱体1、安装框11、安装槽12、卡槽13、安装板14、插接槽15、上盖板2、一号弹簧20、插接板21、转滚22、红外加热板23、一号拉手24、一号导向杆25、一号固定块26、二号固定块27、二号导向杆28、二号弹簧29、控制杆3、二号拉手31、卡块32、一号导向孔33、二号导向孔34、聚酰亚胺薄膜4。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实施例一
[0034]请参阅图1

图8,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5]一种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装置箱体1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框11,安装框11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2,加热装置箱体1的内壁设置有安装板14,安装板14的侧面开设有插接槽15;上盖板2设置于安装框11的内部,上盖板2的表面设置有插接板21,插接板21的表面安装有转滚22和红外加热板23,上盖板2的侧面设置有一号固定块26和二号固定块27;控制杆3设置于上盖板2的表面,控制杆3的表面开设有二号导向孔34,控制杆3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卡块32,卡块32的表面开设有一号导向孔33;加热装置箱体1的表面开设有安装窗口,且加热装置箱体1表面的安装窗口与安装框11的内部连通,安装槽12开设有四组,四组安装槽12对称开设与安装框11的两侧,同一侧的安装框11相背的一侧开设有卡槽13,加热装置箱体1的内部放置有聚酰亚胺薄膜4;
[0036]将聚酰亚胺薄膜4从加热装置箱体1的一侧送入加热装置箱体1的内部,将插接板21抽出,使聚酰亚胺薄膜4在转滚22的表面呈“S”形缠绕,然后将聚酰亚胺薄膜4的另一端从加热装置箱体1的另一侧导出,将插接板21插入加热装置箱体1的内部,通过两组红外加热板23对聚酰亚胺薄膜4的两侧进行加热,实现了在较短空间内,保证了聚酰亚胺薄膜4的加热时长,同时保证了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装置箱体(1),加热装置箱体(1)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框(11),安装框(11)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2),加热装置箱体(1)的内壁设置有安装板(14),安装板(14)的侧面开设有插接槽(15);上盖板(2),上盖板(2)设置于安装框(11)的内部,上盖板(2)的表面设置有插接板(21),插接板(21)的表面安装有转滚(22)和红外加热板(23),上盖板(2)的侧面设置有一号固定块(26)和二号固定块(27);控制杆(3),控制杆(3)设置于上盖板(2)的表面,控制杆(3)的表面开设有二号导向孔(34),控制杆(3)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卡块(32),卡块(32)的表面开设有一号导向孔(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箱体(1)的表面开设有安装窗口,且加热装置箱体(1)表面的安装窗口与安装框(11)的内部连通,安装槽(12)开设有四组,四组安装槽(12)对称开设与安装框(11)的两侧,同一侧的安装框(11)相背的一侧开设有卡槽(13),加热装置箱体(1)的内部放置有聚酰亚胺薄膜(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4)设置有四组,四组安装板(14)对称设置于加热装置箱体(1)的两侧内壁,插接槽(15)开设于同一侧的两组安装板(14)相对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2)与安装框(11)的内壁滑动连接,上盖板(2)与加热装置箱体(1)的表面贴合,上盖板(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拉手(24),一号拉手(2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号导向杆(25),一号导向杆(25)的另一端通过规定块与上盖板(2)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继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凯姆勒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