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探头布局系统及一种探伤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078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探伤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探头布局系统,用于钢轨探伤,包括依次呈直线排列的第一相控阵探头、第一常超探头、第二常超探头、第三常超探头和第二相控阵探头;所述第一相控阵探头的折射角为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探头布局系统及一种探伤车


[0001]本技术属于探伤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探头布局系统及一种探伤车。

技术介绍

[0002]铁路运输钢轨容易产生疲劳裂纹,随着铁路运输里程的逐年增长,探伤作业量逐年增加,探伤车的运用对钢轨探伤就十分重要。
[0003]国内普遍采用大型常超轮式钢轨探伤车对钢轨进行周期性检测,钢轨探伤车上搭载超声波检测系统对钢轨进行探伤。超声波钢轨探伤系统是根据钢轨伤损反射的超声回波来检测钢轨伤损的,使用超声波探头进行钢轨探伤时,使用相应结构保证超声探头在钢轨上进行正确的超声波发射与接收,根据这些脉冲波形来判断缺陷位置和大小。
[0004]然而,上述方案存在超声检测覆盖区域不够广阔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探头布局系统,具有检测区域覆盖广阔的特点。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探头布局系统的探伤车。
[0006]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探头布局系统,用于钢轨探伤,包括依次呈直线排列的第一相控阵探头、第一常超探头、第二常超探头、第三常超探头和第二相控阵探头;
[0008]所述第一相控阵探头的折射角为70
°

[0009]所述第二相控阵探头的折射角为70
°

[0010]所述第一常超探头的折射角为37
°

[0011]所述第二常超探头的折射角为0
°

[0012]所述第三常超探头的折射角为37
°

[0013]其中,所述第一相控阵探头和第二相控阵探头朝向相背的方向;
[0014]所述第一常超探头和第三常超探头朝向相背的方向。
[0015]优选的,还包括:
[0016]第四常超探头,所述第四常超探头设置于第一常超探头和第二常超探头之间,所述第四常超探头的折射角为70
°
;以及
[0017]第五常超探头,所述第五常超探头设置于第四常超探头和第二常超探头之间,所述第五常超探头的折射角为70
°

[0018]其中,所述第四常超探头和第五常超探头朝向相背的方向。
[0019]优选的,所述第四常超探头、第五常超探头、第二常超探头呈直线分布。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一相控阵探头、第二相控阵探头沿钢轨延伸方向的偏移角度为﹣30
°
~30
°

[0021]优选的,所述第一相控阵探头、第二相控阵探头横向偏移的适应距离为0~8mm。
[0022]一种探伤车,包括:
[0023]车体,所述车体在钢轨上运行;
[0024]探伤小车,所述探伤小车设置于车体的底部;以及
[0025]所述的探头布局系统,所述探头布局系统设置于探伤小车内。
[0026]优选的,所述探伤小车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探伤小车通过皮带在钢轨上运动;
[0027]所述探伤小车还设有滑靴组件,所述探头布局系统分布于滑靴组件内;
[0028]所述探头布局系统中的任意一个探头与皮带接触。
[0029]优选的,所述滑靴组件包括:
[0030]第一滑靴,所述第一相控阵探头和第一常超探头设置于第一滑靴内;
[0031]第二滑靴,所述第四常超探头和第五常超探头设置于第二滑靴内;
[0032]第三滑靴,所述第二常超探头和第三常超探头设置于第三滑靴内;
[0033]第四滑靴,所述第二相控阵探头设置于第四滑靴内。
[0034]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适应钢轨不同区域的检测需求,且常超探头和相控阵探头安装于探伤小车的滑靴内,以皮带隔离探头与钢轨,解决超声检测覆盖区域不够广阔、轨性和线路适应性差、缺陷检出率低、探头易损的问题;此外,本技术还能够针对不同客户的探伤需求,提高探伤性能。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轨头俯视图中的探头布局系统;
[003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钢轨侧视图中的探头布局系统;
[003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相控阵探头的角度偏移示意图;
[003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相控阵探头的距离偏移示意图;
[003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探伤小车的示意图。
[0040]图中:1

钢轨;2

第一相控阵探头;3

第一常超探头;4

第二常超探头;5

第三常超探头;6

第二相控阵探头;7

第四常超探头;8

第五常超探头;9

探伤小车;10

第一驱动轮;11

第二驱动轮;12

皮带;13

第一滑靴;14

第二滑靴;15

第三滑靴;16

第四滑靴。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42]可知的是,对于现有采用的轮式常超探头布局,在原理上依赖反射波的能量大小,属于对能量敏感的检测方法,定量检测方面性能不佳,且探轮易被扎破,探轮结构复杂,维护不便。由于其探轮安装在转向架上,随转向架进行蛇形运动,对探轮对中造成影响,因而对线路的适应性差。
[0043]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探头布局系统,用于钢轨1探伤,包括依次呈直线排列的第一相控阵探头2、第一常超探头3、第二常超探头4、第三常超探头5和第二相控阵探头6;所述第一相控阵探头2的折射角为70
°
;所述第二相控阵探头6的折射角为70
°
;所述第一常超探头3的折射角为37
°
;所述第二常超探头4的折射角为0
°
;所述第三常超探头5的折射角为37
°
;所述第一相控阵探头2和第二相控阵探头6朝向相背的方向;所述第一常
超探头3和第三常超探头5朝向相背的方向。
[00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控阵探头2和第二相控阵探头6用于检测轨头核伤,可实现对钢轨1轨头的覆盖,具有更大的超声覆盖性、对中的适应性和线路适应性。
[0045]所述第一常超探头3和第三常超探头5用于探测轨腰及螺栓孔处的损伤;所述第二常超探头4用于探轨头、轨腰以及轨底的水平裂纹、纵裂纹。
[0046]进一步的,还包括第四常超探头7和第五常超探头8;所述第四常超探头7设置于第一常超探头3和第二常超探头4之间,所述第四常超探头7的折射角为7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探头布局系统,用于钢轨探伤,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呈直线排列的第一相控阵探头、第一常超探头、第二常超探头、第三常超探头和第二相控阵探头;所述第一相控阵探头的折射角为70
°
;所述第二相控阵探头的折射角为70
°
;所述第一常超探头的折射角为37
°
;所述第二常超探头的折射角为0
°
;所述第三常超探头的折射角为37
°
;其中,所述第一相控阵探头和第二相控阵探头朝向相背的方向;所述第一常超探头和第三常超探头朝向相背的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探头布局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常超探头,所述第四常超探头设置于第一常超探头和第二常超探头之间,所述第四常超探头的折射角为70
°
;以及第五常超探头,所述第五常超探头设置于第四常超探头和第二常超探头之间,所述第五常超探头的折射角为70
°
;其中,所述第四常超探头和第五常超探头朝向相背的方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探头布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常超探头、第五常超探头、第二常超探头呈直线分布。4.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波张渝王祯彭建平黄炜王小伟廖小笼赵梦林唐继海周朝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主导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