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后背门支撑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0135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5
一种可调节的后背门支撑杆,包括固连一体的定位部、滑动部和限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与汽车后背门相抵定位,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滑动部的一端且沿Z向凸伸出所述主壳体外,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滑动部上与所述定位部相对的另一端且沿X向凸伸出所述主壳体上的开口槽外,所述开口槽沿Z向开设于所述主壳体上,所述限位部能够通过在所述开口槽内沿Z向滑动,带动所述定位部从所述主壳体顶部伸出或缩回,所述限位部还能够通过卡固于所述开口槽内的任意位置上使所述定位部与所述主壳体相对固定,所述滑动部能够通过所述限位部沿Z向固定于所述主壳体内的任意位置上。述主壳体内的任意位置上。述主壳体内的任意位置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后背门支撑杆


[0001]本技术涉及定位工装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后背门支撑杆。

技术介绍

[0002]当涂装完毕的裸车身进入总装车间进行后续装配工序时,有许多工序需要工人进行人工操作,尤其是装配汽车后背门气弹簧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总装车间的装配人员人工抬起后背门。由于车身此时还未装配任何零件,只能人工操作先抬起汽车后背门,再通过工装辅具,如支撑杆对后背门进行支撑,最后安装汽车后背门气弹簧。此种装配方式费时费力且存在诸多不便,大量的人工操作和后背门气弹簧本身的元件性质也使该工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伸缩操作简易,安全系数高的可调节的后背门支撑杆。
[0004]本技术中的可调节的后背门支撑杆,包括固连一体的定位部、滑动部和限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与汽车后背门相抵定位,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滑动部的一端且沿Z向凸伸出所述主壳体外,所述滑动部设置于主壳体内且能够在所述主壳体内沿Z向移动以调整所述定位部伸出所述主壳体外的长度,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滑动部上与所述定位部相对的另一端且沿X向凸伸出所述主壳体上的开口槽外,所述开口槽沿Z向开设于所述主壳体上,所述限位部能够通过在所述开口槽内沿Z向滑动,带动所述定位部从所述主壳体顶部伸出或缩回,所述限位部还能够通过卡固于所述开口槽内的任意位置上使所述定位部与所述主壳体相对固定,所述滑动部能够通过所述限位部沿Z向固定于所述主壳体内的任意位置上,所述主壳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凹槽部,所述凹槽部沿Z向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底部,所述凹槽部用于与钣金边沿卡接固定。
[0005]进一步地,所述可调节的后背门支撑杆还包括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设置于所述主壳体内,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一端沿Z向与所述主壳体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用于为所述限位部提供Z向弹力。
[0006]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部连接,所述限位部能够在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弹力作用下在所述主壳体内移动,所述限位部内设置有锁止总成,所述锁止总成用于在所述开口槽内移动,所述锁止总成还用于与所述开口槽相对卡固,以锁止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主壳体。
[0007]进一步地,所述滑动部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沿Z向与所述限位部固连一体且设置于所述主壳体内,所述第二连接杆沿Z向与所述定位部固连一体且凸伸出所述主壳体外,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固连一体且能够在所述主壳体内沿Z向移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锁止总成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卡齿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分别套设于沿X向设置于所述限位部内的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上,所述第一
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能够分别在所述第一齿轮轴和所述第二齿轮轴上旋转,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所述开口槽内缘的齿槽啮合,所述卡齿部沿Y向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所述卡齿部用于同时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用于与所述齿槽形成齿轮齿条配合,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反。
[0010]进一步地,所述锁止总成还包括第三连接杆和第三弹性部,所述第三连接杆沿X向设置于所述限位部内且沿Y向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轴和所述第二齿轮轴之间,所述卡齿部套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杆上且与所述第三连接杆固连一体,所述第三弹性部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三弹性部用于为所述第三连接杆提供X向弹力,所述第三连接杆用于带动所述卡齿部一同沿X向移动,以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脱出。
[0011]进一步地,所述锁止总成还包括按钮部,所述按钮部与所述第三连接杆固连一体,所述按钮部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杆上与所述第三弹性部相对的另一端,所述按钮部沿X向凸伸出所述开口槽外,所述卡齿部能够随所述按钮部和所述第三连接杆一同沿X向移动,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或脱开。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包括定位锥和第二弹性部,所述定位锥沿Z向凸伸出所述定位部外,所述第二弹性部的一端与所述定位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定位锥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用于为所述定位锥提供Z向弹力,所述定位锥用于与被支撑件嵌合定位。
[0013]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还包括定位支架和转轴部,所述定位支架设置于所述定位部上安装有所述定位锥的一端,所述定位支架套设于所述定位锥的周缘且所述定位锥能够在所述定位支架内沿Z向移动,所述转轴部用于连接所述定位支架和所述定位部,所述定位支架能够绕所述转轴部沿Y向旋转并卡入所述转轴部上沿Y向开设的转轴槽内。
[0014]本技术提供的可调节的后背门支撑杆通过可沿Z向相对主壳体滑动的定位部实现了伸缩功能,通过与定位部固连一体的限位部实现了将滑块部定位于主壳体Z向上的任意位置上,限位部内的限位总成通过X向设置的弹簧和一组齿轮齿条结构,以较低成本实现了灵活的定位伸缩控制,工人操作难度低,减少了安全隐患。另外,本技术中的定位部顶端还设置有能够扩大定位接触面的定位锥和定位支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灵活适配不同的汽车后背门,经济效益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可调节的后背门支撑杆的等轴测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的可调节的后背门支撑杆的正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的可调节的后背门支撑杆的侧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的可调节的后背门支撑杆的俯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中的可调节的后背门支撑杆的等轴测剖切视图。
[0020]图6为本技术中的可调节的后背门支撑杆的侧面剖视图。
[0021]图7为本技术中的限位部的剖视图。
[0022]图8为本技术中的定位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详细说明如下。
[0024]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25]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的可调节的后背门支撑杆包括固连一体的定位部1、滑动部2和限位部3,定位部1、滑动部2和限位部3均设置于主壳体4内,主壳体4的底部还设置有凹槽部5,滑动部2设置于主壳体4内且能够在主壳体4内沿Z向移动,定位部1设置于滑动部2的一端且沿Z向凸伸出主壳体4外,限位部3设置于滑动部2上与定位部1相对的另一端且沿X向凸伸出主壳体4上的开口槽41外,开口槽41沿Z向开设于主壳体4上,限位部3能够通过在开口槽41内沿Z向滑动,带动定位部1从主壳体4顶部伸出或缩回,限位部3还能够通过卡固于开口槽41内的任意位置上,使定位部1与固定在主壳体4的对应位置上,滑动部2能够通过限位部3沿Z向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后背门支撑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固连一体的定位部(1)、滑动部(2)和限位部(3),所述定位部(1)用于与汽车后背门相抵定位,所述定位部(1)设置于所述滑动部(2)的一端且沿Z向凸伸出主壳体(4)外,所述滑动部(2)设置于所述主壳体(4)内且能够在所述主壳体(4)内沿Z向移动以调整所述定位部(1)伸出所述主壳体(4)外的长度,所述限位部(3)设置于所述滑动部(2)上与所述定位部(1)相对的另一端且沿X向凸伸出所述主壳体(4)上的开口槽(41)外,所述开口槽(41)沿Z向开设于所述主壳体(4)上,所述限位部(3)能够通过在所述开口槽(41)内沿Z向滑动,带动所述定位部(1)从所述主壳体(4)顶部伸出或缩回,所述限位部(3)还能够通过卡固于所述开口槽(41)内的任意位置上,使所述定位部(1)与所述主壳体(4)相对固定,所述主壳体(4)的底部还设置有凹槽部(5),所述凹槽部(5)沿Z向设置于所述主壳体(4)的底部,所述凹槽部(5)用于与钣金边沿卡接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后背门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的后背门支撑杆还包括第一弹性部(6),所述第一弹性部(6)设置于所述主壳体(4)内,所述第一弹性部(6)的一端沿Z向与所述主壳体(4)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3)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6)用于为所述限位部(3)提供Z向弹力。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的后背门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部(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部(2)连接,所述限位部(3)能够在所述第一弹性部(6)的弹力作用下在所述主壳体(4)内移动,所述限位部(3)内设置有锁止总成(7),所述锁止总成(7)用于在所述开口槽(41)内移动,所述锁止总成(7)还用于与所述开口槽(41)相对卡固,以锁止所述限位部(3)与所述主壳体(4)。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的后背门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2)包括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所述第一连接杆(21)沿Z向与所述限位部(3)固连一体且设置于所述主壳体(4)内,所述第二连接杆(22)沿Z向与所述定位部(1)固连一体且凸伸出所述主壳体(4)外,所述第一连接杆(2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2)固连一体且能够在所述主壳体(4)内沿Z向移动。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的后背门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总成(7)包括第一齿轮(71)、第二齿轮(72)和卡齿部(73),所述第一齿轮(71)和所述第二齿轮(72)分别套设于沿X向设置于所述限位部(3)内的第一齿轮轴(71a)和第二齿轮轴(72a)上,所述第一齿轮(71)和所述第二齿轮(72)能够分别在所述第一齿轮轴(71a)和所述第二齿轮轴(72a)上旋转,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登火刘磊王东吴毅
申请(专利权)人: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