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导引功能的水下辅助对接装置及操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深海载人装备水下救援
,尤其是一种具有导引功能的水下辅助对接装置及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海洋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科考等领域的需求增加,深海原位系统、深海空间站等编制几十人至上百人的大型深海载人潜器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深海环境复杂,上述深海载人潜器在作业过程中存在发生故障而无法上浮返回至水面的风险,直接威胁到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
[0003]当大型深海载人潜器失事后,通常采用救援潜器实施救援,救援潜器通过对接装置与失事潜器救生平台对接,需要经过多个救援潜次,将失事潜器内的被困人员全部分批次转移至水面船上。由于失事潜器携带的能源、氧气量、物资等有限,因此,救援效率是救援成功的关键。在救援过程中,救援潜器往返水面与失事潜器的水下穿梭以及救援潜器与失事潜器救生平台的水下对接是救援的主要过程。在水下穿梭方面,需要救援潜器在每个救援潜次中重复搜索失事潜器,然后通过声学设备引导救援潜器航行至失事潜器附近,完成对接和人员转移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导引功能的水下辅助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转舱(1),所述中转舱(1)的底部安装有对接转裙(10),所述中转舱(1)的顶部焊接有载体框架(2),载体框架(2)上固定有一号浮力块(3),接转裙(10)上固定有二号浮力块(8);一号浮力块(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对接平台(24),中转舱(1)的外围安装四台水平推进器(4),对接平台(24)的围臂上安装对称的垂向推进器(22);一号浮力块(3)的底部安装有艏部云台(12),艏部云台(12)上通过支架固定有艏部水下灯(11)和艏部摄像机(13),位于中转舱(1)的内部安装有舱内摄像机(33)、舱内云台(34)和舱内照明灯(35),对接转裙(10)的内部安装有裙内摄像机(30)、裙内云台(31)、裙内水下灯(32);载体框架(2)上安装有配电舱(14)和控制舱(16);对接平台(24)设置在中转舱(1)的顶部,一对转动电机(18)对称布置在中转舱(1)的两端,转动电机(18)输出端连接油缸(5),油缸(5)内设有伸缩杆(6),伸缩杆(6)的端部与固定环(7)焊接,对接转裙(10)通过围壁与固定环(7)连接,伸缩杆(6)的伸缩实现对接转裙(10)沿油缸(5)轴向的移动,中转舱(1)上还通过支架固定有液压源(17);还包括固定在载体框架(2)的绞车舱(15),在绞车舱(15)的舱壁上设有连接圆管,通过连接圆管与对接平台的舱壁连接,构成空间连通域;在绞车舱(15)内设置绞车(26),绞车(26)上有序缠绕多层光电复合缆(2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导引功能的水下辅助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舱(1)为承压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导引功能的水下辅助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舱(1)的结构为:包括中转舱舱体(101),中转舱舱体(101)的顶面设置有一号围栏(102),侧面设置有二号围栏(103),底部设置有三号围栏(104),一号围栏(102)处密封安装一号舱口盖(27),二号围栏(103)处密封安装二号舱口盖(28),三号围栏(104)处密封安装三号舱口盖(29)。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导引功能的水下辅助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海水泵(20)通过支架固定在中转舱舱体(101)上,通过管路将海水泵(20)和三号围栏(104)连接,对接转裙(10)内实现注排水;高压空气瓶(19)通过管路与三号围栏(104)连接,对接转裙(10)内排水时,向对接转裙(10)内补充空气,使得对接转裙(10)内形成一个常压环境。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导引功能的水下辅助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平台(24)通过围壁与中转舱(1)焊接为一体,对接平台(24)的轴线与中转舱(1)的垂向轴线共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导引功能的水下辅助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缆位置保持机构,由滑轨(37)、导轨(38)、驱动电机(39)组成,滑轨(37)固定在绞车舱(15)舱内的顶部,绞车(26)通过挂件悬挂在滑轨(37)上;导轨(38)共两个,关于绞车舱(15)中纵剖面对称布置,固定在绞车舱(15)舱内的底部,并穿过绞车(26)上设置的导向孔;驱动电机(39)一端固定在绞车舱(15)端盖上,一端为蜗杆,驱动电机(39)带动绞车(26)向绞车(26)导缆架移动的相反方向移动,保证光电复合缆(21)与绞车舱(15)舱壁上的连接圆管的轴线重合,实现绞车(26)收放缆的稳定性,并最终实现救援潜器水下穿梭的稳定性。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导引功能的水下辅助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机构(36),由转向架(3601)和转向滑轮(3602)组成,转向架(3601)通过可快速拆装的可
拆支架(25)与对接平台(24)的围壁内侧连接,转向滑轮(3602)设在转向架(3601)内,光电复合缆(21)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中惠,何再明,马岭,高成君,曹俊,杨申申,胡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