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预压连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914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预压连机装置,包括机架、左下层流水线、左上层流水线、右下层流水线以及右上层流水线、传送轨道和传送机构,传送机构用于将模具在传送轨道和左上层流水线中往复传送,还设置有相机检测模组和升降转移机构,升降转移机构可分别与左上层流水线和左下层流水线水平对应,还包括用于将模具从左上层流水线移动至升降转移机构的左上移动机构、用于将模具从升降转移机构移动至右上层流水线中的右上移动机构、用于将模具从右下层流水线移动至升降转移机构中的右下移动机构以及将模具从升降转移机构转移至左下层流水线的左下移动机构。优点:实现模具由载料到空载之间的回流,提高工作的便捷性和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的便捷性和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的便捷性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预压连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连机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模具预压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感的制造过程中,铁粉、线圈等在模具中成型后需要进行预压,预压后再进行后续的加工。现有的模具将待预压的电感、线圈等装配好后输送至压机下方完成预压后,送至后续的加工工位进行加工时,取出产品后模具不能自动的回到初始位置重新装铁粉、线圈等相关的物质,进而拉低了生产效率。
[0003]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模具预压连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具预压连机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模具在卸下预压后的产品不能及时的回到初始位置,导致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具预压连机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沿X方向设置有左下层流水线、位于左下层流水线上方的左上层流水线、与左下层流水线对应的右下层流水线以及位于右下层流水线上方的右上层流水线,所述机架上还沿Y方向设置有传送轨道和传送机构,所述传送轨道与左上层流水线侧部对接,所述传送机构用于将模具在传送轨道和左上层流水线中往复传送,所述传送轨道上方设置有相机检测模组,所述左下层流水线和右下层流水线之间的设置有升降转移机构,所述升降转移机构可分别与左上层流水线和左下层流水线水平对应,还包括用于将模具从左上层流水线移动至升降转移机构的左上移动机构、用于将模具从升降转移机构移动至右上层流水线中的右上移动机构、用于将模具从右下层流水线移动至升降转移机构中的右下移动机构以及将模具从升降转移机构转移至左下层流水线的左下移动机构。
[0006]进一步的是:所述传送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一号支架、沿Y方向设置在一号支架的一号直线模组、固定设置在一号直线模组输出端的一号气缸以及设置在一号气缸输出端的插板,所述插板上设置有若干插销。
[0007]进一步的是:所述左上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左上层流水线中的二号支架、沿X方向设置在二号支架上且输出端朝向右上层流水线的二号气缸、设置在二号气缸输出端的二号板、铰接在二号板下端的二号推块,所述二号推块下端可绕铰接点向右上层流水线一侧翻转,所述二号板上设置有限制二号推块下端绕铰接点向二号气缸一侧翻转的二号台阶,所述右上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左上层流水线中的四号支架、沿X方向设置在四号支架上且输出端朝向左上层流水线的四号气缸、设置在四号气缸输出端的四号板、铰接在四号板下端的四号推块,所述四号推块下端可绕铰接点向四号气缸一侧翻转,所述四号板上设置有限制四号推块下端绕铰接点向左上层流水线一侧翻转的二号台阶,所述右下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右下层流水线的三号支架、沿X方向设置在三号支架上且输出端朝向左下层流水线的三号气缸、设置在三号气缸输出端的三号板以及铰接在三号板下端的三号推块,所述三号
推块下端可绕铰接点向左下层流水线一侧翻转,所述三号板下端设置有限制三号推块下端绕铰接点向三号气缸一侧翻转的三号台阶,所述左下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左下层流水线中的五号支架、沿X方向设置在五号支架上且输出端朝向右下层流水线的五号气缸、设置在五号气缸输出端的五号板、铰接在五号板下端的五号推块,所述五号推块下端可绕铰接点向五号气缸一侧翻转,所述五号板上设置有限制五号推块下端绕铰接点向右下层流水线一侧翻转的二号台阶。
[0008]进一步的是:所述升降转移机构包括沿Z轴设置的二号直线模组、固定设置在二号直线模组输出端用于托载模具的支撑架。
[0009]进一步的是:所述传送轨道包括母板、设置在母板两侧的侧板,所述母板和侧板形成模具移动的通槽,所述一侧的侧板上设置有用于对模具定位的七号气缸。
[0010]技术的有益效果:能够实现模具由载料到空载之间的回流,提高工作的便捷性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具预压连机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0012]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具预压连机装置的传送机构的侧视图。
[0013]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具预压连机装置的左上层流水线和左下层流水线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具预压连机装置的右上层流水线和右下层流水线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具预压连机装置的升降转移机构的示意图。
[0016]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具预压装置的传送轨道的示意图。
[0017]图中标记为:1、机架;2、左下层流水线;3、左上层流水线;4、右下层流水线;5、右上层流水线;6、左上移动机构;7、右上移动机构;8、左下移动机构;9、右下移动机构;10、相机检测模组;11、升降转移机构;12、传送轨道;13、传送机构;131、一号支架;132、一号直线模组;133、插板;134、插销;135、一号气缸;61、二号支架;62、二号气缸;63、二号板;64、二号推块;71、四号支架;72、四号气缸;73、四号板;74、四号推块;81、五号支架;82、五号气缸;83、五号板;84、五号推块;91、三号支架;92、三号气缸;93、三号板;94、三号推块;111、二号直线模组;112、支撑架;121、母板;122、侧板;123、七号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19]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中模预压连机装置,其结构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沿X方向设置有左下层流水线2、位于左下层流水线2上方的左上层流水线3、与左下层流水线2对应的右下层流水线4以及位于右下层流水线4上方的右上层流水线5,所述机架1上还沿Y方向设置有传送轨道12和传送机构13,所述传送轨道12与左上层流水线3侧部对接,所述传送机构13用于将模具在传送轨道12和左上层流水线3中往复传送,所述传送轨道12上方设置有相机检测模组10,所述左下层流水线2和右下层流水线4之间的设置有升
降转移机构11,所述升降转移机构11可分别与左上层流水线3和左下层流水线2水平对应,还包括用于将模具从左上层流水线3移动至升降转移机构11的左上移动机构6、用于将模具从升降转移机构11移动至右上层流水线5中的右上移动机构7、用于将模具从右下层流水线4移动至升降转移机构11中的右下移动机构9以及将模具从升降转移机构11转移至左下层流水线2的左下移动机构8。
[0020]需说明的是,模具包括上层模具、中层模具和下层模具,上层模具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产品的放置孔,当产品在放置孔中预压后,产品能够随上层模具移动。在预压之前,上层模具、中层模具和下层模具组装后放置待预压的产品。预压完毕后,右上层流水线5接收上层模具和产品,右下层流水线4接收空的上层模具。
[0021]实际使用时,组装好的模具放置待压产品后沿左上层流水线3移动至传送轨道12对应位置,然后传送机构13将模具从左上层流水线3移动至传送轨道12上,随后相机检测模组10对传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预压连机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沿X方向设置有左下层流水线(2)、位于左下层流水线(2)上方的左上层流水线(3)、与左下层流水线(2)对应的右下层流水线(4)以及位于右下层流水线(4)上方的右上层流水线(5),所述机架(1)上还沿Y方向设置有传送轨道(12)和传送机构(13),所述传送轨道(12)与左上层流水线(3)侧部对接,所述传送机构(13)用于将模具在传送轨道(12)和左上层流水线(3)中往复传送,所述传送轨道(12)上方设置有相机检测模组(10),所述左下层流水线(2)和右下层流水线(4)之间的设置有升降转移机构(11),所述升降转移机构(11)可分别与左上层流水线(3)和左下层流水线(2)水平对应,还包括用于将模具从左上层流水线(3)移动至升降转移机构(11)的左上移动机构(6)、用于将模具从升降转移机构(11)移动至右上层流水线(5)中的右上移动机构(7)、用于将模具从右下层流水线(4)移动至升降转移机构(11)中的右下移动机构(9)以及将模具从升降转移机构(11)转移至左下层流水线(2)的左下移动机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预压连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13)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一号支架(131)、沿Y方向设置在一号支架(131)的一号直线模组(132)、固定设置在一号直线模组(132)输出端的一号气缸(135)以及设置在一号气缸(135)输出端的插板(133),所述插板(133)上设置有若干插销(13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预压连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移动机构(6)包括设置在左上层流水线(3)中的二号支架(61)、沿X方向设置在二号支架(61)上且输出端朝向右上层流水线(5)的二号气缸(62)、设置在二号气缸(62)输出端的二号板(63)、铰接在二号板(63)下端的二号推块(64),所述二号推块(64)下端可绕铰接点向右上层流水线(5)一侧翻转,所述二号板(63)上设置有限制二号推块(64)下端绕铰接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楠黄文龙宋飞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德赫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