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原车纵杆型可调节车顶平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8389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原车纵杆型可调节车顶平台结构,包括车顶纵梁、主框架以及对称设置在主框架两侧的卡钩部;所述主框架包括两根纵向支架和垂直设置在两根纵向支架之间的多根横向支架;所述卡钩部包括分离式卡爪,所述卡爪具有内端和外端,卡爪的外端向内弯折钩住车顶两侧的车顶纵梁,所述卡爪的内端通过锁紧件与纵向支架的侧边连接,使所述卡爪的外端向车顶内侧收紧,从而将车顶平台安装在车顶。该车顶平台结构适用于无原车纵杆的车型,能够直接安装在车顶,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且不伤害车体。不伤害车体。不伤害车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原车纵杆型可调节车顶平台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无原车纵杆型车顶平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汽车车顶平台是安装在车顶上用于固定物品的设备,例如帐篷、自行车、独木舟和滑雪板等,可以便于承载更多的物品。为自驾出行提供很多便利。
[0003]车顶平台通常固定在车顶的车顶架上,车顶架通常为车顶从前往后两条竖向的纵杆。但是,并不是所有车型在出厂时就加装了纵杆,轿车和部分SUV车型出厂时不带有纵杆,即无原车纵杆。无原车纵杆的车型就需要通过预留的安装槽或者焊接的方式来加装纵杆,然后再在纵杆上设置上述的车顶平台。
[0004]现有的车顶平台存在以下缺陷:
[0005]1、需要提前设置纵杆,再在纵杆上设置该车顶平台。
[0006]2、无原车纵杆的车型需要通过预留的安装槽加装纵杆,程序比较繁琐、拆装都不方便,不小心还会划伤车漆。
[0007]3、无原车纵杆的车型需要通过焊接的方式加装纵杆,安全性低、操作不便,而且焊接后车顶平台的位置被固定,不可调节;焊接对车体伤害较大,且相当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原车纵杆型可调节车顶平台结构,适用于无原车纵杆的车型,能够直接安装在车顶,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且不伤害车体。
[0009]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一种无原车纵杆型可调节车顶平台结构,包括车顶纵梁、主框架以及对称设置在主框架两侧的卡钩部;
[0010]所述主框架包括两根纵向支架和垂直设置在两根纵向支架之间的多根横向支架;
[0011]所述卡钩部包括分离式卡爪,所述卡爪具有内端和外端,卡爪的外端向内弯折钩住车顶两侧的车顶纵梁,所述卡爪的内端通过锁紧件与纵向支架的侧边连接,使所述卡爪的外端向车顶内侧收紧,从而将车顶平台安装在车顶。
[0012]进一步,所述卡钩部还包括设置在纵向支架内侧的固定件,所述卡爪的内端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卡爪的内端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固定件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贴合并通过锁紧件锁紧。
[0014]进一步,所述锁紧件为内六角螺栓,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通孔,第二安装部上设有螺纹孔,内六角螺栓穿过通孔与螺纹孔连接。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周侧向外延伸形成挡沿,并使第一安装部呈立方体。
[0016]进一步,所述纵向支架在与横向支架的连接处设有U形固定台,所述横向支架的两端置于所述固定台的U形开口内。
[0017]进一步,所述主框架的四周均设有一防护沿,所述防护沿由主框架向外倾斜。
[0018]进一步,所述防护沿与主框架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锁紧。
[0019]进一步,所述防护沿包括横向防护沿和纵向防护沿,所述横向防护沿设置在纵向支架两端,所述纵向防护沿设置在纵向支架的外侧,且与纵向支架平行。
[0020]进一步,所述横向防护沿的端部与纵向防护沿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处设有一连接角以将横向防护沿与纵向防护沿固定。
[0021]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在车顶平台两侧的卡钩部直接将车顶平台安装在车顶,无需设置纵杆。卡钩部包括固定件和卡爪,固定件设置在车顶平台的纵向支架外侧,卡爪呈适应车体纵梁的形状,卡爪钩住纵梁,然后通过锁紧件锁紧,使两侧的卡爪向内收紧,牢牢抓紧纵梁,从而将车顶平台安装在车顶。卡钩部的设置,能够免去对车体进行打孔、焊接等操作,有效避免对车体的伤害,而且整个结构简单,不需要专业人员也能够快速安装,安全性高。
[0022]此外,卡爪为分离式,可以根据不同车型以及需要调整安装位置,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安装在车顶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安装在车顶时的侧视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安装在车顶时的正视图;
[0026]图4是本技术主框架和卡钩部装配图;
[0027]图5是本技术主框架和卡钩部结构分解图;
[0028]图6是本技术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7是本技术主框架和卡钩部底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本技术是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标号说明:
[0032]1、车顶纵梁;2、主框架;21、纵向支架;22、横向支架;3、卡钩部;4、卡爪;41、内端;42、外端;5、第一安装部;51、通孔;52、挡沿;6、固定件;7、第二安装部;71、螺纹孔;8、连接角;9、U形固定台;10、内六角螺栓;11、防护沿;111、纵向防护沿;112、横向防护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
[0034]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原车纵杆型可调节车顶平台结构,如图1至8所示,包括车顶纵梁1、主框架2以及对称设置在主框架2两侧的卡钩部3。本案车顶平台结构适用于无原车纵杆型汽车,即车顶仅设有车顶纵梁1的车型。
[0035]所述主框架2包括两根纵向支架21和多根横向支架22。横向支架22垂直设置在两根纵向支架21之间,以此构成了方形的车顶平台主框架2。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采用了四根横向支架22,且每根横向支架2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纵向支架21在与横向支架22连接的地方设有U形固定台9,横向支架22的两端置于所述固定台的U形开口内,然后通过紧固件锁紧。U形固定台9能够防止横向支架22沿轴向旋转,从而提高横向支架22与纵向支架21连接的稳固性。
[0036]本案的重点在于,用于将主框架2安装在车顶的卡钩部3。如图5至8所示,所述卡钩部3包括分离式卡爪4和固定件6,固定件6设置在纵向支架21的侧边。每个纵向支架21的内侧水平、间隔设有多个固定件6,且两根纵向支架21上的固定件6呈对称设置,每个固定件6对应连接一个卡爪4。由于固定件6设置在纵向支架21内侧,所以,当固定件6受到向外的拉力时,固定件6同时受到纵向支架21的内侧面的支撑力,能够防止从纵向支架21上脱离,避免造成车顶平台与车顶安装的不稳定。
[0037]如图6所示,卡爪4具有内端41和外端42,其内端41和外端42分别连接固定件6和车顶纵梁1。具体连接方式为:卡爪4的外端42向内弯折钩住车顶两侧的车顶纵梁1,卡爪4的内侧面呈贴合车顶纵梁1的弧形,能够牢牢的抓住车顶纵梁1,卡爪4的内端41通过锁紧件与固定件6固定。当锁紧件锁紧时,设置在车顶纵梁1两侧的卡爪4被拉动而向车顶内侧收紧,逐渐抓紧车顶纵梁1,从而将车顶平台牢固的安装在车顶。
[0038]所述卡爪4的内端41设有第一安装部5,固定件6在与第一安装部5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部7,第一安装部5与第二安装部7贴合并通过锁紧件锁紧。在一实施例中,锁紧件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原车纵杆型可调节车顶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顶纵梁、主框架以及对称设置在主框架两侧的卡钩部;所述主框架包括两根纵向支架和垂直设置在两根纵向支架之间的多根横向支架;所述卡钩部包括分离式卡爪,所述卡爪具有内端和外端,卡爪的外端向内弯折钩住车顶两侧的车顶纵梁,所述卡爪的内端通过锁紧件与纵向支架的侧边连接,使所述卡爪的外端向车顶内侧收紧,从而将车顶平台安装在车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原车纵杆型可调节车顶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部还包括设置在纵向支架内侧的固定件,所述卡爪的内端与所述固定件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原车纵杆型可调节车顶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的内端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固定件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贴合并通过锁紧件锁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原车纵杆型可调节车顶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为内六角螺栓,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通孔,第二安装部上设有螺纹孔,内六角螺栓穿过通孔与螺纹孔连接。5.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南庆
申请(专利权)人:秋野地厦门户外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