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滇龙胆斑枯病的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8147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滇龙胆斑枯病的防治方法,属植物保护和中药材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1)选地、整地与土壤消毒:选择土质肥沃疏松的沙壤土坡地种植,或在平地起高厢栽培,在播种前和移栽前10天对土壤进行消毒;(2)种子、种苗消毒: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定植前进行种苗消毒;(3)合理的种植制度、科学规范的田间管理:合理的套作以及实行3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中耕除草、科学施肥、防止积水和及时清理田园;(4)药剂防治。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土壤消毒、种子种苗处理、农艺措施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滇龙胆斑枯病综合防治方法,具有从源头预防滇龙胆斑枯病发生,滇龙胆斑枯病防治效果佳,滇龙胆的产量及品质高的优点,广泛适宜滇龙胆药材的种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植物保护和中药材栽培

技术介绍
滇龙胆(feMia朋n>esce/7s),又名坚龙胆,系龙胆科、龙胆属多年生草 本植物。产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生于海拔1100 3000米的山坡 草地、灌丛中、林下及山谷中。以根及根茎入药,其性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 泻肝胆火等功效,为常用大宗中药材。滇龙胆因其龙胆苦甙含量高而畅销国内各 省,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滇龙胆的原料问题,人们开展了滇 龙胆人工驯化种植,随着滇龙胆的大面积人工种植的展开以及规模化、产业化的 程度加深,随之而来的毁灭性病害滇龙胆斑枯病也越来越严重,滇龙胆斑枯病成 为制约滇龙胆产业的一个关键因素,滇龙胆斑枯病的有效防治已成滇龙胆产业发 展的当务之急。滇龙胆斑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在植株下部叶片上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色或黄 褐色病斑,中央颜色稍浅,病斑两面生黑色小点,严重时病斑汇合,导致叶片褪 绿、枯黄,最后整个叶片枯死,并逐步向上部叶片发展。目前斑枯病在2 3年 生滇龙胆上发病率达到100%,平均产量下降达40% 50%,严重影响滇龙胆的产 量和质量。有关龙胆病害防治技术研究主要针对低海拔地区关龙胆,未见高海拔 地区滇龙胆斑枯病防治技术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预防为主,农艺措施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滇龙 胆斑枯病的综合防治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滇龙胆斑枯病的防治方法具体如下31. 选地、整地与土壤消毒滇龙胆不耐涝,积水容易引起滇龙胆斑枯病流行发生,为防止滇龙胆生长期 间积水,选用土质肥沃疏松的沙壤土在坡地种植,或在平地起高厢栽培。平地栽 培时,选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作厢,厢高25 30cm,厢宽100 130cm, 沟宽30 50cm。在播种前和移栽前10天对土壤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 10g拌土。2. 种子、种苗消毒播种前用200倍液甲醛浸种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3 5次,再用200ppm 赤霉素浸种24小时,或用200ppm赤霉素和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浸种24 小时,进行种子处理,晾干后进行播种。种苗定植前用400倍液70%代森锰锌或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粉剂对滇 龙胆种苗进行浸泡或喷淋消毒,浸泡时间为12小时,使种苗不带菌移栽。3. 合理的种植制度、科学规范的田间管理滇龙胆忌连作,进行合理的套种和轮作能减轻滇龙胆斑枯病的发生。滇龙胆 适宜的遮荫能防治滇龙胆斑枯病,套种茶树或玉米以及实行3年以上轮作,不仅 能减少滇龙胆的连作障碍,也能为滇龙胆创造适当的遮荫条件,能明显减少滇龙 胆的病害发生。滇龙胆斑枯病病菌喜高温、光照,裸露利于病菌发生和传播。合理密植,每亩18000 22000株;滇龙胆生育期间要进行2 3次中耕除草,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清理出田园,并用2%石灰水进行喷洒消毒;结合中耕除草 进行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即移栽前施用腐熟农家肥作底肥,每亩3 5吨, 追肥施用磷肥(磷酸二铵)18 25kg/亩,钾肥(硫酸钾)8 12kg/亩;7 8 月份雨水较多时要注意排水,防止积水;秋季植株枯萎后进行田园清理,将病叶、 病株及枯枝进行彻底清除,集中在园外烧毁或填埋,减少病菌循环侵染。4.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0 800倍液50%多菌灵或400 600倍77%可杀得可湿性粉 剂进行防治,10 15天喷施1次,用药2 3次;病害严重时用600 1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500 800倍液70%代森锰锌喷施,或使用800 000倍 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 1000倍液50%施保功、1000 1500倍68.75%杜邦易保,7 10天喷施1次,防治2 3次。以上药剂交替使用可以提高药效, 药剂防治宜在傍晚进行,使用代森锰锌和杜邦易保时避免与其他碱性农药混用。 本专利技术采用土壤消毒、种子种苗处理、农艺措施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滇龙胆 斑枯病综合防治方法,具有从源头预防滇龙胆斑枯病发生,滇龙胆斑枯病防治效 果佳,滇龙胆的产量及品质高的优点,广泛适宜滇龙胆药材的种植。具体实施方式-实例一海拔2000 2500m,山坡地种植 1.选地、整地与土壤消毒选择土质肥沃的沙壤土缓坡地种植滇龙胆,在播种前和移栽前10天对土壤 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10g拌土。2. 种子、种苗消毒播种前用200倍液甲醛浸种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3或4或5次,再用 200ppm赤霉素浸种24小时,或用200ppm赤霉素和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浸 种24小时,进行种子处理,晾干后进行播种。种苗定植前用400倍液70%代森锰锌或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粉剂对滇 龙胆种苗进行浸泡或喷淋消毒,浸泡时间为12小时,使种苗不带菌移栽。3. 合理的种植制度、科学规范的田间管理滇龙胆套种茶树或玉米,两行滇龙胆一行玉米或在茶树下套种滇龙胆,滇龙 胆种植密度为25cmX8cm,每亩18000株;4月份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6月份 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7月份中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清理 出田园,并用2%石灰水进行喷洒消毒;移栽前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或4或者5 吨,深翻,追肥施用磷肥(磷酸二铵)18或20或25kg/亩,钾肥(硫酸钾)8 或者10或12kg/亩;7 8月份雨水较多时开沟排水,防积水;IO月底植株枯萎 后将枯枝、病叶、病株彻底清理出园,集中在园外烧毁填埋,减少病菌循环侵染。滇龙胆忌连作,合理的套种和实行3年以上轮作能明显减轻滇龙胆斑枯病的 发生。4.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0 800倍液50%多菌灵或400 600倍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10 15天喷施1次,用药2 3次;病害严重时用600 1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500 800倍液70%代森锰锌喷施,或使用800 000倍 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 1000倍液50%施保功、1000 1500倍68.75% 杜邦易保,7 10天喷施1次,防治2 3次。以上药剂交替使用能够提高药效, 药剂防治宜在傍晚进行,使用代森锰锌和杜邦易保时避免与其他碱性农药混用。 实施例中药剂倍液的具体值的选择视病害程度定。实例二海拔1800 2500m,平地种植1. 选地、整地与土壤消毒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沙壤土进行起厢种植,厢高25 30cm,厢宽100 130cm,沟宽30 50cm。在播种前和移栽前10天对土壤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 10g拌土。2. 种子、种苗消毒播种前用甲醛2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3或4或5次,再用 200ppm赤霉素浸种24小时,或用200ppm赤霉素和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浸 种24小时,进行种子处理,晾干后进行播种。种苗定植前用400倍液70%代森锰锌或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粉剂对滇 龙胆种苗进行浸泡或喷淋消毒,浸泡时间为12小时,使种苗不带菌移栽。3. 合理的种植制度、科学规范的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每亩18000 22000株;滇龙胆生育期间要进行2 3次中耕除草, 分别于4月份、5月份和7月份分别进行中耕、除草,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清理 出田园,并用2%石灰水进行喷洒消毒;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施肥,增强植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滇龙胆斑枯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以预防为主,提供一种把土壤消毒、种子种苗处理,农艺措施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防治滇龙胆斑枯病,具体如下: (1)选择土质肥沃疏松的沙壤土在坡地种植,或在平地起高厢栽培;平地栽培时,选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作厢,厢高25~30cm,厢宽100~130cm,沟宽30~50cm; (2)播种前和移栽前10天对土壤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10g拌土; (3)播种前用200倍液甲醛浸种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3~5次,再用200ppm赤霉素浸种24小时,或用200ppm赤霉素和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浸种24小时,进行种子处理,晾干后进行播种; (4)种苗定植前用400倍液70%代森锰锌或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粉剂对滇龙胆种苗进行浸泡或喷淋消毒,浸泡时间为12小时; (5)移栽前施用腐熟农家肥作底肥,每亩3~5吨;移栽密度为每亩18000~22000株,套种茶树或玉米;滇龙胆生育期间进行2~3次中耕除草,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清理出田园,并用2%石灰水进行喷洒消毒;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每亩磷酸二铵18~25kg,硫酸钾8~12kg;7~8月份雨水较多时注意防止积水;秋季植株枯萎后进行田园清理,将病叶、病株及枯枝进行彻底清除,集中在园外烧毁或填埋,减少病菌循环侵染; (6)滇龙胆采挖后,种植滇龙胆的地块至少要轮作3年以上; (7)滇龙胆斑枯病的药剂防治: a.发病初期用500~800倍液50%多菌灵或400~600倍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10~15天喷施1次,用药2~3次; b.病害严重时用6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5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喷施;或者使用8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施保功、1000~1500倍68.75%杜邦易保;7~10天喷施1次,防治2~3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玉李绍平杨斌王馨董志渊杨丽英严世武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