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组带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8051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组带升降装置,属于物流分拣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多驱动耗能较高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所述的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上均设有用于驱动模组带运动的驱动轮,底板与第一活动板之间设有可使两者相对摆动的第一连接组件,底板与第二活动板之间设有可使两者相对摆动的第二连接组件,底板与第一活动板之间设有可带动第一活动板向上或向下运动的第一传动机构,第一活动板向上或向下运动时可受到第一连接组件的作用而偏移摆动,底板与第二活动板之间设有可带动第二活动板向上或向下运动的第二传动机构,第二活动板向上或向下运动时可受到第二连接组件的作用而偏移摆动。动。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组带升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物流分拣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组带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由于模组带相对于皮带式输送带来说,具有不易蛇行、偏斜,且具有耐切割、碰撞,及耐油耐水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流水线、自动化生产、物流传输等领域,是各领域传送物品的必要设备。
[0003]模组带的结构一般通过可升降的分拣机构来实现,分拣机构设于主输送带的下方,分拣机构上设有模组安装板,以及在在模组安装板上倾斜安装的分拣滚珠模组;在主输送带上的货物经过识别需要进入相应的位置进行转向时,可通过顶升机构带动相应位置的分拣机构上升,使得分拣机构上的分拣滚珠顶部与输送滚珠底部接触,使得主输送带上的输送滚珠受到平行于转轴方向的摩擦分力,从而实现绕自身转动,而货物沿垂直于主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运动至靠边或者进入分拣输送带,完成分拣动作。
[0004]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模组带往往需要至少两个驱动装置来分别驱动其升降,输送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节省能耗的模组带升降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模组带升降装置,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上设有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所述的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上均设有用于驱动模组带运动的驱动轮,所述的底板与第一活动板之间设有可使两者相对摆动的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的底板与第二活动板之间设有可使两者相对摆动的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的底板与第一活动板之间设有可带动第一活动板向上或向下运动的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的第一活动板向上或向下运动时可受到第一连接组件的作用而偏移摆动,所述的底板与第二活动板之间设有可带动第二活动板向上或向下运动的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的第二活动板向上或向下运动时可受到第二连接组件的作用而偏移摆动,所述的底板上还设有可同时驱动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工作的驱动装置。
[0007]第一连接组件可使第一活动板与底板相对摆动,第二连接组件可使第二活动板与底板相对摆动,利用第一传动机构来带动第一活动板向上或向下运动,第一活动板向上或向下运动时受到第一连接组件的作用会偏移摆动,同样利用第二传动机构来带动第二活动板向上或向下运动,第二活动板向上或向下运动时受到第二链接组件的作用而偏移摆动,由于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通过不同的传动机构分开传动,因此可以将两者的活动状态设定为四种模式,两者共同向上运动、两者共同向下运动、前者向上运动且后者向下运动、前者向下运动且后者向上运动,以此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上的驱动轮可以凭借两者不同的状态驱动模组带切换为不同状态,仅通过设置一个驱动装置可同时驱动第一传动机构
和第二传动机构工作,,工作效率高,并且节省了一个驱动机构能耗低,降低了成本。
[0008]在上述的一种模组带升降装置中,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活动板上的第一安装座、设置于第一安装座上的第一传动轮、设置于第一传动轮下方与其耦合的第一凸轮,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活动板上的第二安装座、设置于第二安装座上的第二传动轮、设置于第二传动轮下方与其耦合的第二凸轮,所述的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均设置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所述的输出轴转动时,第一传动轮与第一凸轮始终保持耦合,第二传动轮与第二凸轮始终保持耦合。
[0009]由于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均设置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输出轴转动可同时带动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转动,第一凸轮转动可带动与其耦合的第一传动轮转动,第二凸轮转动可带动与其耦合的第二传动轮转动,转动时,由于两个凸轮的外圆半径大于基圆半径,第一凸轮会抬升或抬低第一传动轮,第二凸轮会抬升或抬低第二传动轮,以此第一传动轮会带动第一安装座和第一活动板向上或向下运动,第二传动轮会带动第二安装座和第二活动板向上或向下运动。
[0010]在上述的一种模组带升降装置中,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活动板上的第一安装座、设置于第一安装座上的第一凸轮、设置于第一凸轮下方与其耦合的第一传动轮,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活动板上的第二安装座、设置于第二安装座上的第二凸轮、设置于第二凸轮下方与其耦合的第二传动轮,所述的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均设置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所述的输出轴转动时,第一传动轮与第一凸轮始终保持耦合,第二传动轮与第二凸轮始终保持耦合。
[0011]将第一凸轮与第一传动轮的位置互换,第二凸轮与第二传动轮的位置互换,同样可以实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的向上向下活动。
[0012]在上述的一种模组带升降装置中,所述的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的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在输出轴上设有周向转动角度差。
[0013]输出轴转动时,由于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存在周向转动角度差,周向转动角度差取决于偏心圆的圆心角多大,保证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第一活动板升降与第二传动机构带动第二活动板升降存在先后顺序,两者升降过程中存在四种高度位置状态,如前者高后者低、前者与后者同高、前者低后者高、前者与后者同低。
[0014]在上述的一种模组带升降装置中,所述的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设置于底板上的第一连接轴、多个设置于第一连接轴上的第一摆动臂、多个设置于第一活动板上与第一摆动臂一一对应的第一连接座,所述的第一摆动臂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轴和第一连接座铰接。
[0015]第一连接轴至少为两个,每个第一连接轴至少设置两个第一摆动臂,第一连接座与第一摆动臂一一对应,保证第一活动板摆动时始终与底板保持平行。
[0016]在上述的一种模组带升降装置中,所述的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设置于底板上的第二连接轴、多个设置于第二连接轴上的第二摆动臂、多个设置于第二活动板上与第二摆动臂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座,所述的第二摆动臂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轴和第二连接座铰接。
[0017]第二连接轴至少为两个,每个第二连接轴至少设置两个第二摆动臂,第二连接座
与第二摆动臂一一对应,保证第二活动板摆动时始终与底板保持平行。
[0018]在上述的一种模组带升降装置中,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底板上的驱动电机和设置于驱动电机上的输出轴,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始终与输出轴相抵。
[0019]利用单个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来同时驱动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工作,可节省一个驱动电机和功耗,降低成本。
[0020]在上述的一种模组带升降装置中,所述的底板上设有支撑结构,所述的驱动轮向下运动后,模组带可抵靠于支撑结构上。模组带下降后可利用支撑结构托住,便于其与驱动轮分离。
[0021]在上述的一种模组带升降装置中,所述的支撑结构包括设置于底板一端的第一支撑座和设置于第一支撑座上的支撑板。第一支撑座用于安装支撑板,支撑板用于支撑模组带。
[0022]在上述的一种模组带升降装置中,所述的支撑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底板上远离第一支撑座一端的第二支撑座,所述的支撑板一端与第一支撑座铰接,另一端抵靠在第二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组带升降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上设有第一活动板(2)和第二活动板(3),所述的第一活动板(2)与第二活动板(3)上均设有用于驱动模组带运动的驱动轮(4),所述的底板(1)与第一活动板(2)之间设有可使两者相对摆动的第一连接组件(5),所述的底板(1)与第二活动板(3)之间设有可使两者相对摆动的第二连接组件(6),所述的底板(1)与第一活动板(2)之间设有可带动第一活动板(2)向上或向下运动的第一传动机构(7),所述的第一活动板(2)向上或向下运动时可受到第一连接组件(5)的作用而偏移摆动,所述的底板(1)与第二活动板(3)之间设有可带动第二活动板(3)向上或向下运动的第二传动机构(8),所述的第二活动板(3)向上或向下运动时可受到第二连接组件(6)的作用而偏移摆动,所述的底板(1)上还设有可同时驱动第一传动机构(7)和第二传动机构(8)工作的驱动装置(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组带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7)包括设置于第一活动板(2)上的第一安装座(71)、设置于第一安装座(71)上的第一传动轮(72)、设置于第一传动轮(72)下方与其耦合的第一凸轮(73),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8)包括设置于第二活动板(3)上的第二安装座(81)、设置于第二安装座(81)上的第二传动轮(82)、设置于第二传动轮(82)下方与其耦合的第二凸轮(83),所述的第一凸轮(73)与第二凸轮(83)均设置于驱动装置(9)的输出轴(92)上,所述的输出轴(92)转动时,第一传动轮(72)与第一凸轮(73)始终保持耦合,第二传动轮(82)与第二凸轮(83)始终保持耦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组带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7)包括设置于第一活动板(2)上的第一安装座(71)、设置于第一安装座(71)上的第一凸轮(73)、设置于第一凸轮(73)下方与其耦合的第一传动轮(72),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8)包括设置于第二活动板(3)上的第二安装座(81)、设置于第二安装座(81)上的第二凸轮(83)、设置于第二凸轮(83)下方与其耦合的第二传动轮(82),所述的第一传动轮(72)与第二传动轮(82)均设置于驱动装置(9)的输出轴(92)上,所述的输出轴(92)转动时,第一传动轮(72)与第一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小冬
申请(专利权)人:斯凯蒽动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