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兰共生地栽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7941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5
本申请提供一种杜鹃兰共生地栽育苗方法,包括土地平整步骤;将树叶铺于土壤表面形成第一菌叶层的铺撒树叶步骤;将腐殖土铺在第一菌叶层表面形成第一腐殖土层的一次覆土步骤;将萌发菌、木材依次平铺于第一腐殖土层表面的菌床制备步骤;将杜鹃兰种子与萌发菌混合物均匀撒在菌床表面的种子播撒步骤;依次平铺第二腐殖土层和第二菌叶层的二次覆土步骤。菌床制备步骤中拟鬼伞属真菌栽培种的使用量5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杜鹃兰共生地栽育苗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生物
,尤其涉及一种杜鹃兰共生地栽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杜鹃兰是兰科杜鹃兰属的多年生地生草本植物,假鳞茎卵球形或近球形,顶端渐突起,基部有须根痕,花期5

6月,果期9

12月。喜冷凉的环境,不耐暑热。生长期需保持基质湿润,并适当遮阴。山慈菇为杜鹃兰的干燥假鳞茎,其味甘、微辛,性凉,有小毒。可作药用。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消肿等功效,主要用于痈肿疔毒,瘰疬痰核,淋巴结结核,蛇虫咬伤等症,还应用于抗肿瘤药物中。
[0003]杜鹃兰虽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但是自然储量极少,同时市场高价诱惑促使杜鹃兰野生资源无序、过度采挖,导致野生杜鹃兰资源极度匮乏、濒危灭绝。
[0004]杜鹃兰作为兰科植物,种子多,但种胚发育不成熟,缺少胚乳,种皮双层,外种皮不易吸水,造成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很难授粉、萌发率低。加之人类活动、采挖、自然生境被破坏等问题,野生资源严重枯竭。
[0005]目前,杜鹃兰的人工种植主要依靠现有的组织培养技术(组培技术),需要经过种子萌发为原球茎,原球茎增殖后分化成具芽、叶片等器官的小苗,小苗再进行生根的途径进行育苗,该技术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准确控制种子萌发、出苗所需条件,其过程较为复杂,且该培育方法存在种子出苗率低的问题,难以形成种植规模,并且耗费大量杜鹃兰野生资源,加重杜鹃兰名贵珍稀中药材的供应短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杜鹃兰共生地栽育苗方法,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上述问题。
[0007]本申请提供一种杜鹃兰共生地栽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选择山上背阴、排水良好的场地,将土壤表面除去杂物并铲平的土地平整步骤;将树叶均匀铺于土壤表面形成第一菌叶层的铺撒树叶步骤;将腐殖土铺在第一菌叶层表面形成第一腐殖土层的一次覆土步骤;将萌发菌平铺于第一腐殖土层表面形成萌发菌层,再将直径3

5cm的木材平铺于萌发菌层表面的菌床制备步骤;将杜鹃兰种子与萌发菌混合物均匀撒在菌床表面形成种子层的种子播撒步骤;在种子层表面依次平铺有第二腐殖土层和第二菌叶层的二次覆土步骤及田间管理步骤。
[0009]萌发菌为拟鬼伞属真菌栽培种,菌床制备步骤中用拟鬼伞属真菌栽培种的使用量为500

600g/m2,杜鹃兰种子取自于杜鹃兰蒴果。
[0010]杜鹃兰种子与萌发菌混合物中包括:一颗杜鹃兰蒴果、拟鬼伞属真菌栽培种500

600g/m2、苦瓜粉8

10g/m2及特丁基对苯二酚5

8g/m2。
[0011]可选的,杜鹃兰种子萌与发菌混合物制备过程包括:
[0012]1)种子采集:用刀将杜鹃兰蒴果划破,取出杜鹃兰种子,并将杜鹃兰种子浸泡于水
中2

18h,得到泡水杜鹃兰种子,杜鹃兰种子与水的比例为1:1

2;
[0013]2)种子预处理:将泡水杜鹃兰种子沥干水,得到吸水杜鹃兰种子,并将苦瓜粉及特丁基对苯二酚按照重量与吸水杜鹃兰种子搅拌混合,得到处理杜鹃兰种子;
[0014]3)种子与萌发菌混合:将处理杜鹃兰种子与拟鬼伞属真菌栽培种搅拌混合,得到杜鹃兰种子与萌发菌混合物。
[0015]3.根据权利要求1的杜鹃兰共生地栽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拟鬼伞属真菌栽培种的制备过程为:
[0016]将拟鬼伞属真菌原种无菌接种于栽培种培养基中,28℃下恒温培养,直至菌丝长满栽培种培养基,得到拟鬼伞属真菌栽培种。
[0017]可选的,栽培种培养基包括:锯末80

85重量份、麸皮14

16重量份、石膏1

2重量份、豆类粉1

2重量份、水溶性聚磷酸铵0.5

1.2重量份及四甲基哌啶醇0.3

1.0重量份。
[0018]可选的,豆类粉包括大豆、绿豆、黑豆等磨成的粉末,豆类粉的细度为40

60目。
[0019]可选的,第一菌叶层和第二菌叶层的厚度均为1

3cm。
[0020]可选的,第一腐殖土层和第二腐殖土层的厚度为1

4cm。
[0021]可选的,菌床制备步骤中,木材的使用量为8

15kg/m2。
[0022]可选的,杜鹃兰共生地栽育苗方法还包括田间管理步骤,田间管理步骤中杜鹃兰地栽育苗条件是:种子播种15天内土壤湿度为50

55%,播种15天后土壤湿度为50

60%;温度为20

28℃。
[0023]可选的,杜鹃兰蒴果选择野生或人工授粉获得的成熟但尚未开裂的杜鹃兰蒴果。
[0024]本申请提供的杜鹃兰共生地栽育苗方法,实现了杜鹃兰种子与拟鬼伞属真菌共生萌发育苗,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5](1)通过在播种时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菌叶层、第一腐殖土层、萌发菌层、菌材层、由杜鹃兰种子与萌发菌混合物组成的种子层以及第二腐殖土层和第二菌叶层,菌叶层设置上下两层,能够提高萌发菌定殖于杜鹃兰种子中的量,提高萌发菌为杜鹃兰种子提供营养物质的效率,促进杜鹃兰种子的萌发和出芽。腐殖土不仅透气性好,有利用腐殖土有利于杜鹃兰种子在萌发、出芽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还能在后期为杜鹃兰种子出芽时提供营养物质,对种子萌发、出芽具有促进作用。
[0026](2)杜鹃兰种子与萌发菌混合物中还添加有苦瓜粉和特丁基对苯二酚,苦瓜苷中的羧基能够与特丁基对苯二酚中的羟基反应,生成分子量更大的含有六元环的物质,这样能够进一步对杜鹃兰种子与萌发菌混合物起到支撑作用,在吸水的同时,能够保持很好的透气性,同时能够进一步加强萌发菌与杜鹃兰种子之间的共生关系,有助于萌发菌与杜鹃兰种子之间的营养物质的传递,进一步加快杜鹃兰种子的出芽率。
[0027](3)通过在拟鬼伞属真菌栽培种的制备过程中的培养基中加入水溶性聚磷酸铵能够为菌丝生长提供氮、磷元素,四甲基哌啶醇不仅能够提高栽培种培养基的保水性,

NH键中氮原子具有电负性,活性较强,容易成键,进而与萌发菌代谢产物及培养基中其他活性物质反应,促进萌发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使得菌丝活力旺盛,进而更容易定殖于杜鹃兰种子或根部,提高杜鹃兰的种子萌发率和发芽率。
[0028](4)本申请在仿自然环境下对杜鹃兰种子进行育苗,相比于通过组培技术经过种子萌发、圆球茎增殖、分化、生根等步骤,操作较复杂,本申请使得杜鹃兰在开始萌发时就处
于自然环境中直至出苗,这样培育的杜鹃兰苗不仅出苗率高,而且在萌发、出芽过程中吸取萌发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存在物质的积累,移栽后对环境的抵抗能力更强,更容易成活。
附图说明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杜鹃兰共生地栽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选择山上背阴、排水良好的场地,将土壤表面除去杂物并铲平的土地平整步骤;将树叶均匀铺于所述土壤表面形成第一菌叶层的铺撒树叶步骤;将腐殖土铺在所述第一菌叶层表面形成第一腐殖土层的一次覆土步骤;将萌发菌平铺于所述第一腐殖土层表面形成萌发菌层,再将直径3

5cm的木材平铺于所述萌发菌层表面的菌床制备步骤;将杜鹃兰种子与萌发菌混合物均匀撒在所述菌床表面形成种子层的种子播撒步骤;在所述种子层表面依次平铺有第二腐殖土层和第二菌叶层的二次覆土步骤;所述萌发菌为拟鬼伞属真菌栽培种,所述菌床制备步骤中用所述拟鬼伞属真菌栽培种的使用量为500

600g/m2,所述杜鹃兰种子取自于杜鹃兰蒴果;所述杜鹃兰种子与萌发菌混合物中包括:一颗所述杜鹃兰蒴果、所述拟鬼伞属真菌栽培种500

600g/m2、苦瓜粉8

10g/m2及特丁基对苯二酚5

8g/m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杜鹃兰共生地栽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杜鹃兰种子萌与发菌混合物制备过程包括:1)种子采集:用刀将所述杜鹃兰蒴果划破,取出所述杜鹃兰种子,并将所述杜鹃兰种子浸泡于水中2

18h,得到泡水杜鹃兰种子,所述杜鹃兰种子与水的比例为1:1

2;2)种子预处理:将所述泡水杜鹃兰种子沥干水,得到吸水杜鹃兰种子,并将所述苦瓜粉及所述特丁基对苯二酚按照重量与所述吸水杜鹃兰种子搅拌混合,得到处理杜鹃兰种子;3)种子与萌发菌混合:将所述处理杜鹃兰种子与所述拟鬼伞属真菌栽培种搅拌混合,得到杜鹃兰种子与萌发菌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杜鹃兰共生地栽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拟鬼伞属真菌栽培种的制备过程为:将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宝宏解修超马明元宁平刘万里赵赟鑫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森盛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