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亚硫酸氢钠降解酸枣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7620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酸枣仁中黄曲霉毒素B1脱毒方法,包括:步骤一: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选取亚硫酸氢钠质量浓度、时间、温度和初始黄曲霉毒素B1含量四个因素,以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为响应值,建立亚硫酸氢钠降解酸枣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模型;步骤二:根据模型确定:酸枣仁中黄曲霉毒素Bl含量超标范围在0~53.26μg/kg范围内,将1.15%亚硫酸氢钠喷洒于酸枣仁表面在69.40℃条件下处理27.52h;步骤三:将酸枣仁烘干或风干后储藏;步骤四:推测黄曲霉毒素B1降解产物有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亚硫酸氢钠降解酸枣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亚硫酸氢钠降解酸枣仁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方法。
技术背景
[0002]酸枣仁是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补肝、宁心、敛汗、生津的功效,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近年来,酸枣仁市场流通混乱、质量参差不齐,优质资源缺乏的问题,黄曲霉毒素污染现象层出不穷,从酸枣仁种植、采收到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酸枣仁中脂肪、蛋白质等成分会加剧黄曲霉毒素产生,污染后的黄曲霉毒素难以彻底消除。
[0003]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等真菌产生的一类毒性极强、致癌性极高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发现和报道的20多种黄曲霉毒素中,黄曲霉毒素B1是毒性最强的一种,其毒性是氰化钾毒性的10倍,砒霜毒性的68倍,对人类和动物体具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被国际癌症研究家机构(IARC)认定为第I类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B1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和非极性有机溶剂,易溶于氯仿、甲醇等极性有机溶剂;对光和热极稳定,温度达到268℃以上,方可破坏其毒性结构;酸性及中性条件下稳定,pH在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亚硫酸氢钠降解酸枣仁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用浓度为0.1、0.2、0.5、1、2、5、10、20、50ng/mL的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溶液制备标准曲线;(2)在酸枣仁与亚硫酸氢钠溶液固液比为100g∶30mL条件下,将亚硫酸氢钠溶液在边喷洒边混匀条件下均匀分布在酸枣仁表面,在一定温度避光条件下反应一定的时长后,测定酸枣仁中的黄曲霉毒素B1残留量,计算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3)选择亚硫酸氢钠质量浓度、处理时间、处理温度和黄曲霉毒素B1初始含量四个因素对步骤(2)进行单因素实验,确定亚硫酸氢钠质量浓度、处理时间、处理温度和黄曲霉毒素B1初始含量的最优水平;以单因素条件为自变量,以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为响应值,得出最优的降解条件;(4)对步骤(3)建立的多元二次方程进行响应面分析,取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为最大值,得出最优的降解条件;其中,在步骤(3)中,以亚硫酸氢钠质量浓度A、处理时间B、处理温度C、黄曲霉毒素B1初始含量D为影响自变量,以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为响应值,建立的多元二次方程为:Y=

153.34000+134.72500 A+4.92667 B+2.63392 C

0.09930 D

0.97667 AB

1.12550 AC+0.0940 0AD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霞李华林崔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