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蓄冷功能的换热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756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8
一种带有蓄冷功能的换热器模块,包括外壳、进液管、外部进液管、膨胀阀、出液管、出液管法兰、上盖板、传感器、外部蓄冷液加注口、下底板、进液管口、出液管口、传感器插入口、内部蓄冷液加注口、蓄冷液加注口密封圈及蓄冷液加注口密封盖;整车进液管连接膨胀阀,膨胀阀与微通道换热器通过进液管与微通道上进液管法兰连接,冷却液进入换热器通过转接法兰跨过蓄冷模块壳体流入管翅式换热器。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将换热器与蓄冷功能相结合,将换热器放在蓄冷壳体之中,既提高了制冷效率,又实现了蓄冷功能,同时还可以解决冷凝水淤积于底部导致换热效率降低的问题,结构更加简单。结构更加简单。结构更加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蓄冷功能的换热器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蓄冷功能的换热器模块。

技术介绍

[0002]蓄冷技术是利用蓄冷液的相变将冷量储存的一种方式,是利用用电低谷时间将冷量储存在蓄冷液内,到用电高峰时间再将所存冷量提供给换热器保证制冷效率。现有的蓄冷技术多是单独设立蓄冷罐,需要占据系统的一定空间且前期投入大,设计与调试相对复杂。本专利技术将蓄冷壳体与换热器结合,既提高空间使用率,也增加了换热效率,同时还可以解决冷凝水淤积于底部导致换热效率降低的问题,结构更加简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蓄冷功能的换热器模块,将蓄冷功能与换热器结合,在减少整个制冷系统空间占用的同时,提高换热效率,解决冷凝水处理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包括外壳(1)、进液管(2)、外部进液管(3)、膨胀阀(4)、出液管(5)、出液管法兰(6)、上盖板(7)、传感器(8)、内部蓄冷液加注口(9)、下底板(10)、进液管口(11)、出液管口(12)、传感器插入口(13)、外部蓄冷液加注口(14)、蓄冷液加注口密封圈(15)及蓄冷液加注口密封盖(16);蓄冷模块壳体包覆在换热器外,其上留有换热器进出液管的通过口,整车进液管连接膨胀阀,膨胀阀与微通道换热器通过进液管与微通道上进液管法兰连接,冷却液进入换热器通过转接法兰跨过蓄冷模块壳体流入管翅式换热器。蓄冷液从蓄冷液加注口中加入,于蓄冷模块壳体与换热器之间的空隙中填注。
[0005]进一步地,所述蓄冷模块壳体,为内部换热器的规则边界,大小与内部换热器相匹配。蓄冷模块壳体由外壳,上盖板,下底板组成,其上包括进液管口,出液管口,蓄冷液加注口,传感器插入口。蓄冷模块外壳表面由整体冲压形成,安装时先装下底板,再封上盖板,最后加注蓄冷剂。壳体与下底板、上盖板应当是蓄冷液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隔热壁面,需要采用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或是在外包覆保温材料以保证内部蓄冷液的冷量存储。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口加工在蓄冷模块壳体上盖板上,大小与内部换热器的进液管外径相符,用于内部换热器进液管穿出壳体,于蓄冷模块壳体上的位置可根据内部换热器更改;所述出液管口加工在蓄冷模块壳体表面之上,大小与内部换热器的进液管外径相符,用于内部换热器出液管穿出壳体,出液管口和进液管口的位置位于上盖板上并列以上盖板中轴线对称加工。
[0007]进一步地,所述蓄冷液加注口加工在蓄冷模块壳体的外壳之上,用于往蓄冷模块壳体内加注蓄冷液,包括加注口、密封圈、密封盖。加注口位于蓄冷模块外壳中上部;加注口的顶端以密封圈包覆,防止漏液,密封圈大小与加注口大小相符;外部设密封盖封住加注口,加注口设置高度与加注量相关,加注蓄冷液时需留出蓄冷液相变时的体积变化空间。蓄冷液可在低温下吸收并储存大量冷量,而在温度较高时又能放出大量冷量。
[0008]进一步地,所述内部换热器进液管通过膨胀阀与外部制冷剂进液管连接,膨胀阀
与换热器通过进液管与进液管法兰连接,冷却液进入换热器通过转接法兰流入内部换热器,内部换热器位于蓄冷模块壳体内,充注有蓄冷液,其中转接法兰位于内部换热器上;最终冷却液流过管翅式换热器经转接法兰流出。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第一,能量损失小,内部换热器与蓄冷液直接接触,换热效率更好。第二,蓄冷功能的加入能够使该模块做到快速制冷,调和使用量的波峰期和波谷期,大大增加了模块的节能性与实用性。第三,本专利技术中的蓄冷液壳体结构设置灵活,壳体对不同规格换热器的适配度高。第四,结构简单,系统空间利用率高,将换热器设置在蓄冷液内部,大大减少了空间占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带有蓄冷功能的换热器模块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包括1

外壳、2

进液管、3

外部进液管、4

膨胀阀、5

出液管、6

出液管法兰、7

上盖板、8

传感器及9

蓄冷液加注口。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带有蓄冷功能的换热器模块的整体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包括1

外壳、2

进液管、3

外部进液管、4

膨胀阀、5

出液管、6

出液管法兰及8

传感器。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带有蓄冷功能的换热器模块的整体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包括1

外壳、2

进液管、3

外部进液管、4

膨胀阀、5

出液管、6

出液管法兰、8

传感器、9

外部蓄冷液加注口及10

下底板。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带有蓄冷功能的换热器模块的3

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包括3

上盖板、11

进液管、12

出液管口及13

传感器插入口。
[001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带有蓄冷功能的换热器模块的9

蓄冷液加注口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包括1

外壳、14

内部蓄冷液加注口、15

蓄冷液加注口密封圈及16

蓄冷液加注口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17]实施例
[0018]如本专利技术一种带有蓄冷功能的换热器模块的整体的结构图(图1)、整体背面的结构图(图2)、整体底面的结构图(图3)、上盖板3的结构图(图4)及蓄冷液加注口9的局部结构图(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蓄冷功能的换热器模块的整体的结构图,包括注外壳1、进液管2、外部进液管3、膨胀阀4、出液管5、出液管法兰6、上盖板7、传感器8、外部蓄冷液加注口9、下底板10、进液管口11、出液管口12、传感器插入口13、内部蓄冷液加注口14、蓄冷液加注口密封圈15、蓄冷液加注口密封盖16。
[0019]蓄冷功能的换热器模块的外壳1与下底板10嵌合后将换热器放入壳体内,再将上盖板7与壳体相合;其中外壳1上的纹路由整板冲压形成,原内部蓄冷液加注口14同样由外壳1上冲压出,用于往该蓄冷功能的换热器模块内加注蓄冷液。换热器的出液管5和进液管2从上盖板7上的出液管口12和进液管口11中穿过,出液管口12大小与出液管5外径相合,进
液管口11大小与进液管5外径相合,出液管口12和进液管口11的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蓄冷功能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带有蓄冷功能的换热器模块包括外壳(1)、进液管(2)、外部进液管(3)、膨胀阀(4)、出液管(5)、出液管法兰(6)、上盖板(7)、传感器(8)、外部蓄冷液加注口(9)、下底板(10)、进液管口(11)、出液管口(12)、传感器插入口(13)、内部蓄冷液加注口(14)、蓄冷液加注口密封圈(15)、蓄冷液加注口密封盖(16);蓄冷模块壳体包覆在换热器外,其上留有换热器进出液管通过口,整车进液管连接膨胀阀(4),膨胀阀(4)与微通道换热器通过进液管(2)与进液管法兰连接,冷却液进入换热器通过转接法兰跨过蓄冷模块壳体流入内部换热器;蓄冷液从外部蓄冷液加注口(9)中加入,于蓄冷模块壳体与换热器之间的空隙中填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蓄冷功能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蓄冷模块壳体,为内部换热器的规则边界,大小与内部换热器相匹配;蓄冷模块壳体由外壳(1),上盖板(7),下底板(10)组成,其上包括进液管口(11),出液管口(12),传感器插入口(13);蓄冷模块外壳表面由整体冲压形成,安装时先装下底板(10),再封上盖板(7),最后加注蓄冷剂;外壳(1)与下底板(10)、上盖板(7)应当是蓄冷液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隔热壁面,需要采用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或是在外包覆保温材料以保证内部蓄冷液的冷量存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蓄冷功能的换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进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太友段誉石娟谢晓筠张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热翼智控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