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睡眠监测头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7562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头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睡眠监测头带,解决了现有的睡眠监测头带佩带舒适度不好的问题,其包括头带本体,所述头带本体由前额带体、后脑勺枕带、头顶束带、眼罩、耳罩一、耳罩二和吹气管构成,前额带体与后脑勺枕带连接形成圆环形结构,头顶束带连接于前额带体和后脑勺枕带的顶端,前额带体、后脑勺枕带和头顶束带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监测传感器,眼罩连接于前额带体的底端,耳罩一和耳罩二分别连接于后脑勺枕带底部的两端,吹气管与眼罩、耳罩一和耳罩二相匹配,头顶束带顶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活动接线座,活动接线座上设置有导线;通过该睡眠监测头带能够提高佩带的舒适度,避免在睡觉时头带对头部产生压迫。避免在睡觉时头带对头部产生压迫。避免在睡觉时头带对头部产生压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睡眠监测头带


[0001]本技术属于头带
,具体为一种睡眠监测头带。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目前的睡眠监测设备体积较大,数据传输管线较多,患者使用起来不方便,且无法实现居家使用,因此目前大多采用睡眠监测头带对大脑进行实时监测。
[0003]目前的睡眠监测头带种类繁多,但是大多数睡眠监测头带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在睡觉时,容易造成头部的不适,头部压在头带上,头带的边角处会造成对头部的压迫,影响睡眠质量,而且有大多数人喜欢侧睡,头带更容易对太阳穴位置产生压迫感,佩带舒适度不好,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能够提高佩带舒适度的睡眠监测头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睡眠监测头带,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睡眠监测头带佩带舒适度不好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睡眠监测头带,包括头带本体,所述头带本体由前额带体、后脑勺枕带、头顶束带、眼罩、耳罩一、耳罩二和吹气管构成,前额带体与后脑勺枕带连接形成圆环形结构,头顶束带连接于前额带体和后脑勺枕带的顶端,前额带体、后脑勺枕带和头顶束带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监测传感器,眼罩连接于前额带体的底端,耳罩一和耳罩二分别连接于后脑勺枕带底部的两端,吹气管与眼罩、耳罩一和耳罩二相匹配,头顶束带顶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活动接线座,活动接线座上设置有与监测传感器电连接的导线。
[0006]优选的,所述前额带体、后脑勺枕带和头顶束带为一体式结构,前额带体、后脑勺枕带和头顶束带端头连接处分别通过T型弹性连接头一和T型弹性连接头二固定连接,后脑勺枕带的宽度大于后脑勺枕带和头顶束带的宽度,后脑勺枕带的宽度由中间至两端依次递减。
[0007]优选的,所述前额带体、后脑勺枕带和头顶束带均由抗拉外护层和柔性内垫层构成,柔性内垫层固定连接于抗拉外护层的内部,监测传感器固定连接于抗拉外护层和柔性内垫层之间。
[0008]优选的,所述眼罩与前额带体之间为插接连接结构,耳罩一和耳罩二与后脑勺枕带之间均为插接连接结构,耳罩一和耳罩二靠近后脑勺枕带的一侧均开设有耳部放置凹槽。
[0009]优选的,所述眼罩、耳罩一和耳罩二均由隔离外层、毛绒内层和圆环形气囊构成,毛绒内层固定连接于隔离外层的内侧,隔离外层靠近毛绒内层的一侧开设有圆环形内槽,圆环形气囊位于圆环形内槽的内部,圆环形气囊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穿插于隔离外层并与隔离外层固定连接的内置式气门嘴。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在工作中,通过设置由前额带体、后脑勺枕带、头顶束带、眼罩、耳罩一、耳罩二和吹气管构成的头带本体,且设置后脑勺枕带的宽度大于后脑勺枕带和头顶束带的宽度,后脑勺枕带的宽度由中间至两端依次递减,因此能够在平躺睡觉时增加对后脑勺的支撑面积,在侧躺睡觉时通过耳罩一和耳罩二增加侧面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提高佩带的舒适度,避免头带对头部造成压迫;
[0012](2)、通过设置由隔离外层、毛绒内层和圆环形气囊构成的眼罩、耳罩一和耳罩二,能够提高与眼部和耳部的贴合度,进而在睡觉时能够对眼部遮光,对耳部隔音,提供安静舒适的睡觉环境。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4]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睡眠监测头带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6]图2为本技术睡眠监测头带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7]图3为本技术睡眠监测头带结构示意图之三;
[0018]图4为本技术耳罩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头带本体;2、前额带体;3、后脑勺枕带;4、头顶束带;5、眼罩;6、耳罩一;7、耳罩二;8、吹气管;9、监测传感器;10、活动接线座;11、导线;12、T型弹性连接头一;13、T型弹性连接头二;14、抗拉外护层;15、柔性内垫层;16、耳部放置凹槽;17、隔离外层;18、毛绒内层;19、圆环形气囊;20、圆环形内槽;21、内置式气门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由图1和图2给出,本技术一种睡眠监测头带包括头带本体1,头带本体1由前额带体2、后脑勺枕带3、头顶束带4、眼罩5、耳罩一6、耳罩二7和吹气管8构成,前额带体2与后脑勺枕带3连接形成圆环形结构,头顶束带4连接于前额带体2和后脑勺枕带3的顶端,前额带体2、后脑勺枕带3和头顶束带4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监测传感器9,眼罩5连接于前额带体2的底端,耳罩一6和耳罩二7分别连接于后脑勺枕带3底部的两端,吹气管8与眼罩5、耳罩一6和耳罩二7相匹配,头顶束带4顶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活动接线座10,活动接线座10上设置有与监测传感器9电连接的导线11;
[0022]由图2至图4给出,前额带体2、后脑勺枕带3和头顶束带4为一体式结构,前额带体2、后脑勺枕带3和头顶束带4端头连接处分别通过T型弹性连接头一12和T型弹性连接头二13固定连接,后脑勺枕带3的宽度大于后脑勺枕带3和头顶束带4的宽度,后脑勺枕带3的宽度由中间至两端依次递减,前额带体2、后脑勺枕带3和头顶束带4均由抗拉外护层14和柔性内垫层15构成,柔性内垫层15固定连接于抗拉外护层14的内部,监测传感器9固定连接于抗
拉外护层14和柔性内垫层15之间,眼罩5与前额带体2之间为插接连接结构,耳罩一6和耳罩二7与后脑勺枕带3之间均为插接连接结构,耳罩一6和耳罩二7靠近后脑勺枕带3的一侧均开设有耳部放置凹槽16,眼罩5、耳罩一6和耳罩二7均由隔离外层17、毛绒内层18和圆环形气囊19构成,毛绒内层18固定连接于隔离外层17的内侧,隔离外层17靠近毛绒内层18的一侧开设有圆环形内槽20,圆环形气囊19位于圆环形内槽20的内部,圆环形气囊19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穿插于隔离外层17并与隔离外层17固定连接的内置式气门嘴21;
[0023]使用时,拉动前额带体2和后脑勺枕带3,使得T型弹性连接头一12和T型弹性连接头二13受拉伸长,然后将前额带体2与前额贴合,将后脑勺枕带3与后脑勺贴合,此时头顶束带4与头顶贴合,根据需要安装眼罩5、耳罩一6和耳罩二7,眼罩5、耳罩一6和耳罩二7为插接式连接结构,从而能够提高拆装的便利性,眼罩5、耳罩一6和耳罩二7安装时,将吹气管8的一端与内置式气门嘴21接合,用嘴通过吹气管8的另一端进行吹气,使得圆环形气囊19内部充满空气,圆环形气囊19充气后鼓起,从而能够推动毛绒内层18与眼部和耳部紧密贴合,能够起到遮光和隔音作用,提高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睡眠监测头带,包括头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带本体(1)由前额带体(2)、后脑勺枕带(3)、头顶束带(4)、眼罩(5)、耳罩一(6)、耳罩二(7)和吹气管(8)构成,前额带体(2)与后脑勺枕带(3)连接形成圆环形结构,头顶束带(4)连接于前额带体(2)和后脑勺枕带(3)的顶端,前额带体(2)、后脑勺枕带(3)和头顶束带(4)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监测传感器(9),眼罩(5)连接于前额带体(2)的底端,耳罩一(6)和耳罩二(7)分别连接于后脑勺枕带(3)底部的两端,吹气管(8)与眼罩(5)、耳罩一(6)和耳罩二(7)相匹配,头顶束带(4)顶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活动接线座(10),活动接线座(10)上设置有与监测传感器(9)电连接的导线(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睡眠监测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额带体(2)、后脑勺枕带(3)和头顶束带(4)为一体式结构,前额带体(2)、后脑勺枕带(3)和头顶束带(4)端头连接处分别通过T型弹性连接头一(12)和T型弹性连接头二(13)固定连接,后脑勺枕带(3)的宽度大于后脑勺枕带(3)和头顶束带(4)的宽度,后脑勺枕带(3)的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信叶慧玲徐浩枫冯晓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