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医疗急救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7038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野外医疗急救车,属于医用救护车领域,其主要包括驾驶舱和急救舱两部分,在驾驶舱内设置有卫星定位仪及车载对讲机;在急救舱内设置有手术台、吸引器、电切电凝仪、制氧机、呼吸机,麻醉机,心电监护仪、血压监测议、无影灯、可移动扇形无菌操作台、直、交流电源等急救、手术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备手段完备、结构安排合理、操作方便,对危重病人可在急救车内就地及时实施抢救;尤其当遇到战争、地震、矿难、重大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时,涉及的范围广、面积大、危重病人多,现场环境差,对那些暂时无法及时转送医院的危重病人,野外医疗急救车就可及时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甚至进行手术,降低伤残率、减少死亡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救护车,特别是一种能在野外就地及时抢救危重病人 的医疗救护车
技术介绍
传统的急救观念,就是将现场的危重病人迅述的送往医院,目前国内各家 医院及救护中心使用的救护车辆, 一般在车厢内都配有担架、急救药品,座椅 和一些临时抢救使用的医疗设备,对危重病人临时简单处置后,迅速转送相关医院,例如,中国专利局2006年5月IO月公开的,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救护车, 公开号为CN2778247的技术专利,该技术虽然根据急救需要,在车 厢内划分了区间、配置了相应设备,但对危重病人仍然只能进行临时简单的处 置、包扎,然后快速送往医院;该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是救护车内安装的 医疗设备有限,功能不全,对危重病人只能作临时简单的处置,当遇到环境比 较恶劣,交通阻塞、尤其是在野外对危重病人不能及时转运的情况下,本身又 不具备急救手段,就会使危重病人丧失了最佳的抢救机会,造成残疾或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己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尤其当遇到战争、 地震、矿难、重大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时,可对那些来不及或暂时无法转送医 院的危重病人,进行快速、有效地及时抡救,降低伤残率和减少死亡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野外医疗急救车,该野外医疗急救 车主要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主要包括汽车本体,并将其划分为驾驶舱和急救舱两部分,在急救舱内设置有多个储物柜、药品柜和座椅,其主要技术特征是a、 在急救舱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手术台,并通过手术台支架与急救舱地面 固定;在手术台面的下方,设置有吸引器、电切电凝仪、制氧机、呼吸机,在 手术台的前方设置有麻醉机,并都分别与急救舱的地面固定;b、 在手术台的左侧,设置有心电监护仪、血压监测议、电源插座、氧气端口、操作台、及可移动扇形无菌操作台;其中,心电监护仪、血压监测议、电 源插座、氧气端口与急救舱左侧舱壁固定连接;操作台与急救舱地面固定连接;C、在手术台的上方,急救舱的顶棚,分别设置有无影灯、照明灯、紫外线 消毒灯,及输液架滑道;d、在急救舱右侧后部下方的储物柜内设置有直流电瓶,在急救舱后部左侧 下方设置有外接交流电源插座,二者都分别通过导线与固定在急救舱左侧上方 舱壁上的电气控制柜相连,各用电器又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气控制柜相连。另外,在急救舱内的右侧前端,设置有临时换衣拉帘,与固定在急救舱顶棚上的换衣拉帘滑道滑动连接;在急救舱内的右侧舱壁前端上方设置有无菌衣柜;在急救舱内的前端舱壁上固定有洗手池,洗手池通过水管与设置在急救舱左侧舱壁上方的水箱相连接。同时在驾驶舱内还设置有卫星定位仪及车载对讲机;在车的顶部设置有急 救车标志灯。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设备手段完备、结构安排合理,对 危重病人可在急救车内就地及时实施抢救;尤其当遇到战争、地震、矿难、重 大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时,现场环境大都很差,对那些暂时无法及时转送医院 的危重病人,可在急救车内及时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甚至进行手术,降低伤 残率、减少死亡率;如果在突发事件中,涉及的范围广、面积大、危重病人多,就需要有多台野外医疗急救车和野外急诊护理观察车相互配合,在野外急诊救 护指挥车的统一调度指挥下就更能突显和发挥野外医疗急救车的重要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该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该技术急救舱左侧舱壁结构示意图图3为该技术急救舱右侧舱壁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K向示图 图5为图4的W向示图其中1-手术台2-吸引器3-电切电凝仪4-制氧机5-呼吸机 6-医疗器械消毒柜7-药品柜8-操作台9-扇形无菌操作台 10-冰箱11-麻醉机 12-洗手池 13-临时换衣拉帘 14-折叠座椅 15-直流电瓶储柜 16-折叠式担架锁扣17-卫星定位仪18-车载对讲机 19-储物吊柜20-水箱 21-电气控制柜22-电源插座23-氧气端口 24-污物桶 25-心电监护议26-血压监测仪27-无菌衣柜28-储物吊柜29-交流电源外接插座30-无影灯 31-隔窗32-急救车标志灯33-输液架滑道34-照明灯 35-紫外线消毒灯 36-换衣拉帘滑道37-手术台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可采用现有车型,并将其划分为驾驶舱和急救舱两部分,如图1 所示,在驾驶舱内安装有卫星定位仪17与车载对讲机18,可随时与野外急诊救 护指挥车或医疗指挥中心或其它救护车辆沟通信息;在驾驶舱的顶部安装有明 显的急救车标志灯32并在车的头部上方涂有红十字图案,便于和其它车辆相区 别;在急救舱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手术台l并通过手术台支架37与急救舱地面固定;手术台支架37通过绞链与手术台台面的一边活动连接,另一边则通过锁 扣与手术台支架37固定;在手术台面的下方,设置有吸引器2、电切电凝仪3、 制氧机4、呼吸机5,在手术台的前方设置有麻醉机11并都分别与急救舱的地 面固定;抬起手术台面可对吸引器2、电切电凝仪3、制氧机4、呼吸机5,进 行调试、维修。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手术台的左侧,设置有心电监护仪25、血压监测议 26、电源插座22、氧气端口23、操作台8、及可移动扇形无菌操作台9;其中, 心电监护仪25、血压监测议26、电源插座22、氧气端口 23与急救舱左侧舱壁 固定连接;操作台8与急救舱地面固定连接;另外,在手术台的左侧,靠近急 救舱左侧舱壁与急救舱地面固定连接的还有,医疗器械消毒柜6、药品柜7和冰 箱10。如图4和图5所示,在手术台l的上方,急救舱的顶棚,分别设置有无影 灯30、照明灯34和紫外线消毒灯35及输液架滑道33,以备手术、消毒、输液 使用。如图3和图4所示,在急救舱右侧后部下方的储物柜内设置有直流电瓶15, 在急救舱后部左侧下方设置有外接交流电源插座29, 二者都分别通过导线与设 置在医疗急救舱左侧上方的电气控制柜21相连,各用电器又分别通过导线与电 气控制柜21相连。如图1和图5所示,在急救舱内的右侧前端,设置有临时换衣拉帘13,与 固定在急救舱顶棚上的换衣拉帘滑道36滑动连接并围成一个临时更衣区间,在 临时更衣区间内,急救舱内的右侧壁前端上方设置有无菌衣柜27;在医疗急救 舱内的前端舱壁上固定有洗手池12,洗手池12通过水管与设置在医疗急救舱左 侧壁上方的水箱20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野外医疗急救车,主要包括汽车本体,并将其划分为驾驶舱和急救舱,在急救舱内设置有担架、多个储物柜、药品柜和座椅,其特征是: a、在急救舱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手术台(1)并通过手术台支架(37)与急救舱地面固定;在手术台面的下方,设置有 吸引器(2)、电切电凝仪(3)、制氧机(4)、呼吸机(5),在手术台的前方设置有麻醉机(11)并都分别与急救舱的地面固定; b、在手术台(1)的左侧,设置有,固定在急救舱左侧舱壁上的心电监护仪(25)、血压监测议(26)、电源插座(2 2)、氧气端口(23)以及与急救舱地面固定连接的操作台(8),和可移动扇形无菌操作台(9); C、在手术台(1)的上方,急救舱的顶棚,分别设置有无影灯(30)、照明灯(34)、紫外线消毒灯(35)及输液架滑道(33); d、在急 救舱右侧后部下方的储物柜内设置有直流电瓶(15),在急救舱后部左侧下方设置有外接交流电源插座(29),二者都分别通过导线与设置在急救舱左侧上方的电气控制柜(21)相连,各用电器又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气控制柜(2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医疗急救车,主要包括汽车本体,并将其划分为驾驶舱和急救舱,在急救舱内设置有担架、多个储物柜、药品柜和座椅,其特征是a、在急救舱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手术台(1)并通过手术台支架(37)与急救舱地面固定;在手术台面的下方,设置有吸引器(2)、电切电凝仪(3)、制氧机(4)、呼吸机(5),在手术台的前方设置有麻醉机(11)并都分别与急救舱的地面固定;b、在手术台(1)的左侧,设置有,固定在急救舱左侧舱壁上的心电监护仪(25)、血压监测议(26)、电源插座(22)、氧气端口(23)以及与急救舱地面固定连接的操作台(8),和可移动扇形无菌操作台(9);C、在手术台(1)的上方,急救舱的顶棚,分别设置有无影灯(30)、照明灯(34)、紫外线消毒灯(35)及输液架滑道(33);d、在急救舱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生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神箭电动工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