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701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按键,其包含有底板、薄膜电路板、第一按键单元、第二按键单元以及包覆件。薄膜电路板设置于底板。薄膜电路板具有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第一按键单元的第一弹性复位件具有对齐于第一开关的第一抵顶部。第二按键单元的第二弹性复位件具有对齐于第二开关的第二抵顶部。包覆件具有容置空间以同时覆盖第一按键单元与第二按键单元。第一开关受第一抵顶部触发所产生的第一输入信号相同于第二开关受第二抵顶部触发所产生的第二输入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按键不需使用平衡杆,可利用剪刀脚机构作为按键单元的升降支撑机制,既能兼顾较佳的边角操作手感、也能维持完整外观以提供较佳美感。美感。美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键


[000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按键,尤其指一种具有较佳操作手感的按键。

技术介绍

[0002]键盘的空白键长度会远大于一般字符的按键。一般的字符按键利用剪刀脚机构作为其键帽的复位机制;传统空白键的键帽长度太长,剪刀脚机构不足以承托空白键帽平稳升降,故需额外安装平衡杆(link bar)才能使空白键帽随着剪刀脚机构的作动进行相应升降。然而,传统空白键即使安装平衡杆去搭配剪刀脚机构,其按压时的边角手感始终明显差于一般字符按键的边角手感,如美国专利US 6,056,459。现有的一种解决方案为将空白键的键帽拆分成两个部分,藉由缩小空白键帽的尺寸来改善手感,但其看似两个独立的按键,故外观美感不佳,难具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佳操作手感的按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按键,其包含有底板、薄膜电路板、第一按键单元、第二按键单元以及包覆件。该薄膜电路板设置于该底板。该薄膜电路板具有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该第一按键单元包含第一键帽、第一剪刀脚机构以及第一弹性复位件。该第一剪刀脚机构承托该第一键帽使其相对该第一开关上下移动。该第一弹性复位件设置在该薄膜电路板与该第一键帽之间。该第一弹性复位件具有对齐于该第一开关的第一抵顶部。该第二按键单元包含第二键帽、第二剪刀脚机构以及第二弹性复位件。该第二剪刀脚机构承托该第二键帽使其相对该第二开关上下移动。该第二弹性复位件设置在该薄膜电路板与该第二键帽之间。该第二弹性复位件具有对齐于该第二开关的第二抵顶部。该包覆件具有容置空间以同时覆盖该第一键帽与该第二键帽。该第一开关受该第一抵顶部触发所产生的第一输入信号相同于该第二开关受该第二抵顶部触发所产生的第二输入信号。
[0005]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包覆件包含顶部以及多个侧部,该多个侧部分别设置在该顶部的各侧边以环绕形成该容置空间。
[0006]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顶部为全平面结构,该顶部覆盖该第一键帽、该第二键帽以及该第一键帽与该第二键帽之间的缝隙。
[0007]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键帽与该第二键帽以黏胶贴附于该顶部的不同区域。
[0008]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键帽的邻近该第二键帽的一侧形成导角结构。
[0009]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键帽为平板结构或为具有凹陷空间的盖状结构。
[0010]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包覆件为延展性材料制作,该包覆件的一区域受压致使该第一键帽上下移动时,该包覆件拉伸形变以避免牵引该第二键帽受压下移。
[0011]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键帽分离于该第二键帽、或以可分离方式贴齐该第二键帽。
[0012]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薄膜电路板进一步具有第三开关,该按键进一步包含有第三按键单元,该第三按键单元包含第三键帽、第三剪刀脚机构以及第三弹性复位件,该第三剪刀脚机构承托该第三键帽使其相对该第三开关上下移动,该第三弹性复位件设置在该薄膜电路板与该第三键帽之间,且该第三弹性复位件具有对齐于该第三开关的第三抵顶部,该包覆件的该容置空间覆盖该第一键帽、该第二键帽与该第三键帽,该第三开关受该第三抵顶部触发所产生的第三输入信号相同于该第一输入信号和该第二输入信号。
[0013]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键帽、该第二键帽与该第三键帽以直线排列方式设置在该包覆件内。
[0014]本专利技术利用包覆件覆盖按键的多个按键单元,包覆件具有延展性以使各按键单元受压时不会影响到相邻按键单元,并且每一个按键单元受压时皆会产生相同的输入信号。本专利技术的按键不需使用平衡杆,可利用剪刀脚机构作为按键单元的升降支撑机制,既能兼顾较佳的边角操作手感、也能维持完整外观以提供较佳美感。
[001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键盘的外观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键盘的按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的元件爆炸示意图。
[0019]图4与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按键于不同变化态样的结构侧视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按键于另一变化态样的结构侧视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按键的元件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23]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键盘10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键盘10的其中一按键1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按键12的元件爆炸图。键盘10可具有全包覆保护膜,用来包覆诸如一倍键或多倍键的所有按键。按键12较佳为键盘10的多倍数键,例如空白键,然实际应用不限于此。按键12的内部可具有多个按键单元,但使用全包覆保护膜覆盖在前述多个按键单元上,故其外观仍可呈现空白键的常见外观,并且维持顺畅的操作手感。
[0024]按键12可包含底板14、薄膜电路板16、第一按键单元18、第二按键单元20以及包覆件22。底板14可为铁件,用来承载按键12的零组件。薄膜电路板16可设置在底板14上,并且具有对应于按键单元的数量的开关,例如第一开关24与第二开关26。第一按键单元18可包含第一键帽28、第一剪刀脚机构30以及第一弹性复位件32。第一剪刀脚机构30安装在底板14,并可承托第一键帽28使其相对第一开关24上下移动。第一弹性复位件32则可设置在薄膜电路板16与第一键帽28之间。第一弹性复位件32具有对齐于第一开关24的第一抵顶部34。
[0025]相应地,第二按键单元20可包含第二键帽36、第二剪刀脚机构38以及第二弹性复
位件40。第二剪刀脚机构38安装在底板14,并可承托第二键帽36使其相对第二开关26上下移动。第二弹性复位件40则可设置在薄膜电路板16与第二键帽36之间。第二弹性复位件40可具有对齐于第二开关26的第二抵顶部42。包覆件22为前述全包覆保护膜,其具有容置空间44以同时覆盖第一键帽28与第二键帽36。包覆件22可由延展性材料制作。因此,包覆件22的特定区域(例如左边区域)受压致使第一键帽28上下移动时,包覆件22会拉伸形变以避免牵引第二键帽36受压下移。
[0026]请参阅图4与图5,图4与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按键12于不同变化态样的结构侧视图。包覆件22可包含顶部46以及多个侧部48。多个侧部48分别设置在顶部46的各侧边以环绕形成容置空间44。容置空间44的形状与尺寸依按键单元的数量与排列方式而定,不限于图示实施态样。如图4所示,第一键帽28可能实质分离于第二键帽36,故包覆件22的顶部46可覆盖第一键帽28、第二键帽36以及第一键帽28与第二键帽36之间的缝隙I。或者,如图5所示,第一键帽28也能以可分离方式贴齐第二键帽36,如此一来,此实施态样的第一键帽28与第二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底板;薄膜电路板,设置于该底板,该薄膜电路板具有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第一按键单元,其包含:第一键帽;第一剪刀脚机构,承托该第一键帽使其相对该第一开关上下移动;以及第一弹性复位件,设置在该薄膜电路板与该第一键帽之间,该第一弹性复位件具有对齐于该第一开关的第一抵顶部;第二按键单元,其包含:第二键帽;第二剪刀脚机构,承托该第二键帽使其相对该第二开关上下移动;以及第二弹性复位件,设置在该薄膜电路板与该第二键帽之间,该第二弹性复位件具有对齐于该第二开关的第二抵顶部;以及包覆件,具有容置空间以同时覆盖该第一键帽与该第二键帽,该第一开关受该第一抵顶部触发所产生的第一输入信号相同于该第二开关受该第二抵顶部触发所产生的第二输入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包覆件包含顶部以及多个侧部,该多个侧部分别设置在该顶部的各侧边以环绕形成该容置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顶部为全平面结构,该顶部覆盖该第一键帽、该第二键帽以及该第一键帽与该第二键帽之间的缝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键帽与该第二键帽以黏胶贴附于该顶部的不同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政宏李哲纬李奇璋
申请(专利权)人: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