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MCU的EFT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6838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MCU的EFT检测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的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检测模块和延时缓冲模块;检测模块包括:MOS管、电阻和电容,MCU的电源线与检测模块连接,MCU有EFT干扰时MOS管的栅源两端产生电压差使MOS管导通;延时缓冲模块包括:MOS管、电阻、电容和反向器,电容在EFT干扰产生和结束时分别进行充电和放电;采用多个检测电路单元输出相与的方式,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能够保证检测电路对不同幅度、类型的EFT干扰均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通过调节电路的器件参数值,可以实现输出脉冲宽度的动态调整,以应对不同的设计需求;电路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电路设计易实现,芯片级的解决方案可以大大降低面积。低面积。低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MCU的EFT检测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模拟集成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MCU的EFT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0002]MCU是IC的一个重要组件。由于其成本低但性能强大,MCU在许多领域都有较为广泛的运用。一些研究机构的MCU市场行情分析报告指出,随着家居产品、汽车产品、工业产品的迭代更新,MCU的产量使用量逐年提高。对于含有MCU的微电子产品而言,EFT(ElectricalFastTransient,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具有上升时间短、频率高、能量高的特点,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典型的瞬态干扰。由于EFT对MCU的干扰,通常导致MCU中出现信号紊乱以及瞬态闩锁效应的问题。
[0003]传统的EFT保护方案是在PCB板上添加分立的噪声旁路元件或板级噪声滤波器,来旁路或吸收瞬态干扰产生的能量。但是,添加额外的分立元件会大大增加产品的成本以及产品的面积。为了不增加额外的成本与面积,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开始考虑芯片级的EFT保护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MCU的EFT检测电路,符合低功耗设计要求,具有易实现、灵敏度高、可调性好的特点。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应用于MCU的EFT检测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的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检测模块和延时缓冲模块;
[0006]所述检测模块包括:MOS管、电阻和电容,MCU的电源线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所述MCU有EFT干扰时所述MOS管的栅源两端产生电压差使所述MOS管导通;
[0007]所述延时缓冲模块包括:MOS管、电阻、电容和反向器,所述电容在所述EFT干扰产生和结束时分别进行充电和放电。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9]进一步,所述EFT检测电路包括:至少两个的所述检测单元和逻辑单元;
[0010]所述逻辑单元包括:与门;
[0011]各个检测单元的输出与所述与门的各个输入端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逻辑单元包括:反相器;
[0013]所述与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
[0014]所述与门的输出端与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EFT检测电路双路信号输出端。
[0015]进一步,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检测单元a;
[0016]所述检测单元a的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电容C1和PMOS管Mp1;
[0017]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MCU的电源线,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PMOS管Mp1的栅极,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还通过所述电容C1接地;所述PMOS管Mp1的源极连接所
述MCU的电源线,所述PMOS管Mp1的漏极连接至所述延时缓冲模块。
[0018]进一步,所述检测单元a的延时缓冲模块包括:NMOS管Mn1、电阻R2、电容C2、反相器I1、反相器I2和反相器I3;
[0019]所述PMOS管Mp1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Mn1的漏极以及所述反相器I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PMOS管Mp1的漏极还通过并联的所述电阻R2和所述电容C2接地;
[0020]所述NMOS管Mn1的源极接地,NMOS管Mn1的栅极连接至所述反相器I1的输出端,所述NMOS管Mn1的栅极还连接至所述反相器I2的输入端;所述反相器I2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反相器I3的输入端,所述反相器I3的输出端为所述检测单元a的输出端。
[0021]进一步,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检测单元b;
[0022]所述检测单元b的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3、电容C3和PMOS管Mp2;
[0023]所述电阻R3一端连接所述MCU的电源线,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PMOS管Mp2的源极,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还通过所述电容C3接地;所述PMOS管Mp2的栅极连接所述MCU的电源线,所述PMOS管Mp2漏极连接至所述延时缓冲模块。
[0024]进一步,所述检测单元b的延时缓冲模块包括:NMOS管Mn2、电阻R4、电容C4、反相器I4、反相器I5和反相器I6;
[0025]所述PMOS管Mp2的漏极连接至所述NMOS管Mn2的漏极和所述反相器I4的输入端;所述PMOS管Mp2的漏极还通过并联的所述电阻R4和所述电容C4接地;
[0026]所述NMOS管Mn2的源极接地,所述NMOS管Mn2的栅极连接至所述反相器I4的输出端,所述NMOS管Mn2的栅极还连接至所述反相器I5的输入端;所述反相器I5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反相器I6的输入端,所述反相器I6的输出端为所述检测单元b的输出端。
[0027]进一步,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检测单元c;
[0028]所述检测单元c的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5、电容C5和NMOS管Mn3;
[0029]所述电容C5一端连接所述MCU的电源线,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至NMOS管Mn3的栅极,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还通过电阻R5接地;所述NMOS管Mn3的源极接地,所述NMOS管Mn3的漏极连接至所述延时缓冲模块。
[0030]进一步,所述检测单元c的延时缓冲模块包括:PMOS管Mp3、电阻R6、电容C6、反相器I7和反相器I8;
[0031]所述NMOS管Mn3的漏极连接至所述PMOS管Mp3的漏极和所述反相器I7的输入端;所述NMOS管Mn3的漏极还通过并联的所述电阻R6和所述电容C6连接所述MCU的电源线;所述PMOS管Mp3的栅极连接至所述反相器I7的输出端和所述反相器I8的输入端;所述反相器I7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反相器I8的输入端,所述反相器I8的输出端为所述检测单元c的输出端。
[003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33]1、本技术采用三个检测电路单元输出相与的方式,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能够保证检测电路对不同幅度、类型的EFT干扰均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
[0034]2.通过调节电阻R2、电容C2、电阻R4、电容C4、电阻R6、电容C6的器件参数值,可以实现输出脉冲宽度的动态调整,以应对不同的设计需求。
[0035]3.电路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电路设计易实现,芯片级的解决方案可以大大降低面积。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MCU的EFT检测电路的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0037]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MCU的EFT检测电路的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9]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MCU的EFT检测电路的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和结构框图,由图1和图2可知,该EFT检测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的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检测模块和延时缓冲模块。...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MCU的EFT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EFT检测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的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检测模块和延时缓冲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MOS管、电阻和电容,MCU的电源线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所述MCU有EFT干扰时所述MOS管的栅源两端产生电压差使所述MOS管导通;所述延时缓冲模块包括:MOS管、电阻、电容和反向器,所述电容在所述EFT干扰产生和结束时分别进行充电和放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FT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EFT检测电路包括:至少两个的所述检测单元和逻辑单元;所述逻辑单元包括:与门;各个检测单元的输出与所述与门的各个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EFT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单元包括:反相器;所述与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与门的输出端与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EFT检测电路双路信号输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FT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检测单元a;所述检测单元a的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电容C1和PMOS管Mp1;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MCU的电源线,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PMOS管Mp1的栅极,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还通过所述电容C1接地;所述PMOS管Mp1的源极连接所述MCU的电源线,所述PMOS管Mp1的漏极连接至所述延时缓冲模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EFT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a的延时缓冲模块包括:NMOS管Mn1、电阻R2、电容C2、反相器I1、反相器I2和反相器I3;所述PMOS管Mp1的漏极与所述NMOS管Mn1的漏极以及所述反相器I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PMOS管Mp1的漏极还通过并联的所述电阻R2和所述电容C2接地;所述NMOS管Mn1的源极接地,NMOS管Mn1的栅极连接至所述反相器I1的输出端,所述NMOS管Mn1的栅极还连接至所述反相器I2的输入端;所述反相器I2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反相器I3的输入端,所述反相器I3的输出端为所述检测单元a的输出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FT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明杨刘徐港孙缵徐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瑞纳捷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