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解釜加料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6780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解釜加料器,包括壳体、进料斗、第一进水管、下料管,所述进料斗位于壳体的上方,所述第一进水管位于所述进料斗内,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上漏板、转轴、推料块,所述上漏板内接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所述上漏板上设置有垂直贯穿的上漏孔,所述推料块连接所述转轴,所述推料块以所述转轴为中心作旋转运动,所述推料块间歇封堵所述上漏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腈纶废料无法全部被水浸润而导致部分废料进入水解釜内的问题,实现了连续进料混合,极大地提高了混合效率。极大地提高了混合效率。极大地提高了混合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解釜加料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
,特别是一种水解釜加料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石油钻井作业中,会在钻井液中加入大量降滤失剂,降滤失剂能够降低钻井泥浆的滤失量以及钻井液的表观粘度,并减少有害液体滤失到地层,同时对井壁缝隙填充,起稳固支撑防塌作用。水解聚丙烯腈铵盐作为降滤失剂产品中的一种,抗温抗盐性能好,相对分子量适中,含有大量的水化基团与羟钠基团等,降失水效果好,性能稳定,被公认为良好的降失水剂。
[0003]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的制备过程是将腈纶废料投入到水解釜中在高温高压下水解而制得,由于大量的废旧衣物的主要组成成分即为腈纶,通常将废旧衣物作为腈纶为原料,以节省成本。在生产前期,工人首先将废旧衣物经过挑拣除杂并使用切碎机将其切碎成片状,然后投入到水解釜内加水浸湿,该过程中注水不均匀,注水量少,衣物浸润效果缓慢,需要人员手动进行搅拌捣料,导致加料时间长,同时加料过程中水解釜的进料口将被打开,氨气及混合热气将溢出,极大地危害现场人员身体健康,需要缩短加料时长,提高加料效率。申请号为201420200352.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用加料装置,该装置通过在下料斗的加料口处设置进水管来对下料过程中的物料喷水浸湿,提高物料和水的混合效率,但是该技术方案的下料斗处经过大量物料时,距离进水口近的物料将被优先浸湿,位于其内部的物料由于外部物料阻挡将无法浸湿,虽然相比原有的在釜内加料完成后再加水的技术方案效率略有提升,但是仍然导致部分干物料进入釜内,混合效率仍然偏低,无法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腈纶废料无法全部被水浸润而导致部分废料进入水解釜内的问题,提供一种极大地提高腈纶废料与水提前混合均匀的水解釜加料器。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解釜加料器,包括壳体、进料斗、第一进水管、下料管,所述进料斗位于壳体的上方,所述第一进水管位于所述进料斗内,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上漏板、转轴、推料块,所述上漏板内接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所述上漏板上设置有垂直贯穿的上漏孔,所述推料块连接所述转轴,所述推料块以所述转轴为中心作旋转运动,所述推料块间歇封堵所述上漏孔。
[0006]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下漏板、推料板、第二进水管,所述下漏板内接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所述下漏板上设置有下漏孔,所述上漏板上设置有中心孔,所述转轴穿过所述中心孔延伸至所述下漏板的上方,所述推料板连接所述转轴的底端,所述推料板以所述转轴为中心作旋转运动,所述第二进水管位于所述推料板与所述上漏板之间。
[0007]优选的,所述上漏孔在所述上漏板上的位置与所述下漏孔在所述下漏板上的位置相错位。
[0008]优选的,所述上漏孔与所述下漏孔均为扇形孔,所述推料块为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扇形块,所述推料块的上表面大于所述上漏孔的顶面,所述上漏孔的顶面小于所述上漏板的上表面,所述下漏孔的顶面小于所述下漏板的上表面。
[0009]优选的,所述推料板与所述推料块的结构相同,所述推料板间歇封堵所述下漏孔。
[0010]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挡料板,所述挡料板位于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推料板之间,所述挡料板竖直设置,所述挡料板的侧边连接壳体的内表面。
[0011]优选的,所述中心孔内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盘绕在所述转轴上。
[0012]优选的,所述上漏孔与所述下漏孔的数量相等,所述上漏孔与所述下漏孔为偶数,所述上漏孔与所述下漏孔旋转对称。
[0013]优选的,所述下料管上设置有排气管。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上漏板、推料块、下漏板、推料板、挡料板,实现了对腈纶废料与水的分五步进行浸润混合,解决了腈纶废料无法全部被水浸润而导致部分废料进入水解釜内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混合效率,连续加料状态下也能够使腈纶废料与水完全混合,避免了人工再次在水解釜内捣料,降低了劳动强度。
[0016]2.下料管与水解釜的进料口法兰连通,并通过排气管将釜内氨气等废气排出,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人员安全性。
[0017]3.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拆卸方便,便于长期维护使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的A处俯视示意图;
[0020]图3是图1的B处俯视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投影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2]图中,1、壳体;2、下料管;3、排气管;4、进料斗;5、上漏板;6、上漏孔;7、转轴;8、推料块;9、第一进水管;10、中心孔;11、螺旋叶片;12、下漏板;13、下漏孔;14、推料板;15、第二进水管;16、挡料板;17、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4]实施例1,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进料斗4、第一进水管9、下料管2、驱动电机17,壳体1为管状结构,进料斗4位于壳体1的上方,进料斗4的底端与壳体1的上端通过法兰连接,下料管2位于壳体1的底部,下料管2中部安装排气管3,排气管3连通抽风机,第一进水管9环绕在进料斗4的内表面,第一进水管9焊接在进料斗4内,驱动电机17包括电机、减速机、支架,电机及减速机通过支架位于壳体1的进料口上方,减速机的下方通过联轴器连接转轴7,壳体1内安装上漏板5、推料块8、下漏板12、推料板14、第二进水管15、挡料板16,壳体1的内部焊接有支柱,上漏板5与下漏板12放置在支柱上,上漏板5与下漏板12均为圆形板,上漏板5与下漏板12平行设置,上漏板5与下漏板12的直径与壳体1的直径相等,上漏板5上开设垂
直贯穿的2个扇形上漏孔6,下漏板12上开设垂直贯穿的2个扇形的下漏孔13,如图4所示,上漏孔6与下漏孔13上下错位设置,上漏孔6与下漏孔13旋转180度后重合,上漏板5上中心开设中心孔10,转轴7穿过中心孔10延伸至下漏板12的上方,如图2所示,推料块8为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扇形块,推料块8的下表面大于上漏孔6的孔洞面积,推料块8可封堵上漏孔6,推料板14为长方形板,推料块8与推料板14均为2个,推料块8与推料板14均以转轴7为中心对称设置,推料块8与推料板14均固定连接转轴7,第二进水管15位于推料板14与上漏板5之间,第二进水管15穿过壳体1,第二进水管15环绕壳体1的内表面,如图3所示,挡料板16为2个,挡料板16呈直线设置,挡料板16未位于下漏孔13的正上方,挡料板16位于下漏板12上表面正上方,挡料板16位于第二进水管15与推料板14之间,挡料板16位于转轴7对侧,挡料板16竖直设置,挡料板16的侧边分别焊接壳体1的内表面,中心孔10内安装螺旋叶片11,螺旋叶片11盘绕在转轴7上。
[0025]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仅包括壳体1、进料斗4、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解釜加料器,包括壳体(1)、进料斗(4)、第一进水管(9)、下料管(2),所述进料斗(4)位于壳体(1)的上方,所述第一进水管(9)位于所述进料斗(4)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上漏板(5)、转轴(7)、推料块(8),所述上漏板(5)内接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所述上漏板(5)上设置有垂直贯穿的上漏孔(6),所述推料块(8)连接所述转轴(7),所述推料块(8)以所述转轴(7)为中心作旋转运动,所述推料块(8)间歇封堵所述上漏孔(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解釜加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下漏板(12)、推料板(14)、第二进水管(15),所述下漏板(12)内接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所述下漏板(12)上设置有下漏孔(13),所述上漏板(5)上设置有中心孔(10),所述转轴(7)穿过所述中心孔(10)延伸至所述下漏板(12)的上方,所述推料板(14)连接所述转轴(7)的底端,所述推料板(14)以所述转轴(7)为中心作旋转运动,所述第二进水管(15)位于所述推料板(14)与所述上漏板(5)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解釜加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漏孔(6)在所述上漏板(5)上的位置与所述下漏孔(13)在所述下漏板(12)上的位置相错位。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震田猛施庆坤刘振洋刘大雷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德盛钻井液科技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