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张开结构的井式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6621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张开结构的井式炉,包括有炉脊柱和炉体,炉脊柱垂直设置在地面上,通过转动关节与炉体连接,炉体包括有对称设置的左炉体和右炉体,左炉体和右炉体的两端贴合后构成中心为圆形空腔,外侧为正多边形的炉体;炉体的内层为保温层炉胆,外层为支撑结构层,支撑结构层采用串片无缝钢管和定型串片构成串片构造,本申请采取镂空鸟笼串片式炉体,炉体通体透风散热,极易对炉子的检修和维护;整个炉体合页式开闭的结构,使工件得以快速出炉入水,对工件进行固溶化处理,既有整体性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简化了整体制作,重量轻,不易变形,可以直接设置在厂房地面上,减少了对厂房和基础设施的要求。对厂房和基础设施的要求。对厂房和基础设施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张开结构的井式炉


[0001]本技术涉及井式装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张开结构的井式炉。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机械机台装备不断朝着长、大、高速发展,精细辊轴长度从几十厘米;一两米到如今的八九米到十几米,加之设备的高速化故对细长轴精密长滚/辊筒的制造工件的调质、正回火、固溶等低中高加温热处理犹为重要。使细长轴精密长滚/辊筒之工件进行优质的调质、正回火、固溶等处理(为方便表述以下简称热处理)必须是使工件受热通体均匀且不弯曲变形,尤其是对造纸机械真空辊辊筒坯料的制造。
[0003]当今国内需求的辊筒都从欧美和日本少数几家公司进口。以往的炉台采用卧式炉台,工件受热不均且塌陷造成弯曲变形;采用井式炉对小规格、短长度的工件进行热处理,对厂房的高度、基槽的深度落差有要求,对厂房的建设影响巨大、难度成几何率倍增,造价增大;以往的炉台一般采取箱式或者筒式结构,炉体重量大且易变形,对炉子进行检修和维护相当困难。
[0004]综上所述大,现有的炉台重量重、易变形、对厂房基础设施建设繁琐、制作及实际操控笨呆、尤其是对规格细长轴/辊筒的热处理显得十分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张开结构的井式炉,能够对细长轴、空心细长辊件进行热处理,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制作,重量轻,不易变形,对厂房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低。
[0006]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张开结构的井式炉,包括有炉脊柱和炉体,所述炉脊柱垂直设置在地面上,通过转动关节与炉体连接,所述炉体包括有对称设置的左炉体和右炉体,所述左炉体和右炉体的两端贴合后构成中心为圆形空腔,外侧为正多边形的炉体,所述炉体的内层为保温层炉胆,外层为鸟笼式通体镂空的支撑结构层;所述支撑结构层在靠近保温层炉胆一侧以及支撑结构层的最外侧垂直设置有多根一一对应的串片无缝钢管,所述支撑结构层从上至下设置有多层定型串片,所述定型串片与串片无缝钢管固定连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左炉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后炉柱和第一前炉柱,所述第一后炉柱与转动关节连接;所述右炉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后炉柱和第二前炉柱,所述第二后炉柱与转动关节连接;所述左炉体在第一前炉柱一端的外侧和右炉体在第二前炉柱一端的外侧均设置有液压锁紧装置。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后炉柱、第一前炉柱、第二后炉柱和第二前炉柱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
[0009]作为优选,所述保温层炉胆从上至下由多个保温模块组成,每个保温模块间设置
有保温模块隔圈;所述保温层炉胆内侧设置有电阻丝带,所述保温层炉胆与支撑结构层之间设置有保温模块固定方管。
[0010]作为优选,每层所述的保温模块隔圈上设置有用于监控炉体从上至下不同位置区域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0011]作为优选,所述炉体顶部设置有保温模块,所述保温模块的顶部设置有镂空炉顶,所述炉体底部设置有同样的保温模块,所述保温模块底部设置有镂空的底座。
[0012]作为优选,所述炉体顶部的中心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工件的横梁。
[0013]有益效果:本申请采取镂空鸟笼状串片式炉体,炉体通体透风散热,消除了炉体因加热产生膨胀,极易对炉子的检修和维护,有效保持炉体不变形;整个炉体合页式开闭的结构,使工件得以快速出炉入水,对工件进行固溶化处理,既有整体性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简化了整体制作,重量轻,不易变形,可以直接设置在厂房地面上,减少了对厂房和基础设施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闭合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

2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有炉脊柱1和炉体2,炉脊柱1垂直设置在地面上,通过转动关节3与炉体2连接,炉体2包括有对称设置的左炉体4和右炉体5,左炉体4和右炉体5的两端贴合后构成中心为圆形空腔,外侧为正多边形的炉体2,其中左炉体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后炉柱41和第一前炉柱42,第一后炉柱41与转动关节3连接;右炉体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后炉柱51和第二前炉柱52,第二后炉柱51与转动关节3连接;左炉体4在第一前炉柱42一端的外侧和右炉体5在第二前炉柱52一端的外侧均设置有液压锁紧装置10,同时在第一后炉柱41、第一前炉柱42、第二后炉柱51和第二前炉柱52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11。
[0017]在本实施例中炉体2的内层为保温层炉胆6,外层为鸟笼式通体镂空的支撑结构层7,其中保温层炉胆6从上至下由多个保温模块61组成,每个保温模块61间设置有保温模块隔圈62;保温层炉胆6内侧设置有电阻丝带53,保温层炉胆5与支撑结构层6之间设置有保温模块固定方管64;同时每层保温模块隔圈62上设置有用于监控炉体2从上至下不同位置区域温度的温度传感器65。
[0018]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层7在靠近保温层炉胆6一侧以及支撑结构层7的最外侧垂直设置有多根一一对应的串片无缝钢管8,支撑结构层7从上至下设置有多层定型串片9,定型串片9与串片无缝钢管8固定连接,串片无缝钢管8和定型串片9构成串片构造的支撑结构层7。
[0019]在本实施例中,炉体2顶部设置有保温模块61,保温模块61的顶部设置有镂空炉顶;炉体2底部设置有同样的保温模块61,保温模块61底部设置有镂空的底座;并且在炉体2顶部的中心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工件的横梁12。
[0020]本实施例在工作中时,将左炉体4和右炉体5通过底部的万向轮11向两侧张开,将
待加工的细长轴工件装接在吊具上,用起重设备将吊具连同工件垂直吊起并移至炉体2中心的横梁12上,然后闭合左炉体4和右炉体5,使用液压锁紧装置10将左炉体4和右炉体5紧闭,根据工艺要求对工件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完毕后,继续打开左炉体4和右炉体5,使用起重设备将工件吊出放入水中,完成整个热处理过程。
[0021]镂空鸟笼串片式炉体,炉体通体透风散热,消除了炉体因加热产生膨胀,极易对炉子的检修和维护,有效保持炉体不变形;整个炉体合页式开闭的结构,使工件得以快速出炉入水,对工件进行固溶化处理,既有整体性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简化了整体制作,重量轻,不易变形,可以直接设置在厂房地面上,减少了对厂房和基础设施的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张开结构的井式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炉脊柱(1)和炉体(2),所述炉脊柱(1)垂直设置在地面上,通过转动关节(3)与炉体(2)连接,所述炉体(2)包括有对称设置的左炉体(4)和右炉体(5),所述左炉体(4)和右炉体(5)的两端贴合后构成中心为圆形空腔,外侧为正多边形的炉体(2),所述炉体(2)的内层为保温层炉胆(6),外层为鸟笼式通体镂空的支撑结构层(7);所述支撑结构层(7)在靠近保温层炉胆(6)一侧以及支撑结构层(7)的最外侧垂直设置有多根一一对应的串片无缝钢管(8),所述支撑结构层(7)从上至下设置有多层定型串片(9),所述定型串片(9)与串片无缝钢管(8)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开结构的井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炉体(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后炉柱(41)和第一前炉柱(42),所述第一后炉柱(41)与转动关节(3)连接;所述右炉体(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后炉柱(51)和第二前炉柱(52),所述第二后炉柱(51)与转动关节(3)连接;所述左炉体(4)在第一前炉柱(42)一端的外侧和右炉体(5)在第二前炉柱(52)一端的外侧均设置有液压锁紧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远圆杨碧荣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正杨造纸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