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压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78853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压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底辊和轴承座、门架梁柱、外压轮大梁、外液压油缸组、两组外压轮组、内压轮大梁、两组内液压油缸组、四组内压轮组和钢圈组;所述轴承座固定在门架梁柱上;所述底辊由所述轴承座支撑,所述外液压油缸组设于外压轮大梁上,外压轮组对应设于外液压油缸组的输出端,所述内液压油缸组设于内压轮大梁两侧上,内压轮组对应设于内液压油缸组的输出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增宽压榨区域钢圈组与底辊接触的面积,实现了纸层中的水分能够快速有效地排出,大大地提高压榨的效率。高压榨的效率。高压榨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压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造纸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压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造纸机一般分为网部、压榨部和烘干部,一般纸浆纤维稀释后分布在网部,经脱水箱初步脱水后,转入压榨部压榨脱水,最后再进入烘干部进行烘干。其中,造纸机的压榨部是关键的脱水部分。压榨部通常为一个压榨装置进行一次脱水,简称“一压”,但脱水效率不高,为了更好的压榨脱水效果,也有一压加设二压三压来脱水,这种压榨装置的重复叠加,又增加了使用成本。
[0003]随着造纸技术的迅猛发展,国产造纸机从九十年代的1092mm、1575mm、1760mm的纸幅宽,到21世纪初的2640mm、3200mm、4150mm,再到如今的5800mm、6000mm纸幅的抄造,抄造车速从100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300米到如今1000米
‑‑
2000米。越来越宽的纸幅需求也就要求对造纸机中压榨装置的脱水效率进行提高,要提高脱水效率就要从源头的压榨装置中的上下压榨辊的结构上去解决根本问题。虽然国内外对上下压榨辊的结构不断的改进优化,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压榨装置,包括底辊(1)和轴承座(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架梁柱(3)、外压轮大梁(4)、外液压油缸组、第一外压轮组、第二外压轮组、内压轮大梁(6)、和钢圈组;所述轴承座固定在所述门架梁柱(3)上;所述底辊(1)设置于所述门架梁柱(3)的底部,所述底辊(1)两端由所述轴承座(2)支撑,;所述外压轮大梁(4)设置于所述门架梁柱(3)的顶部;所述外液压油缸组设置于所述外压轮大梁(4)上,所述外液压油缸组由多个外液压油缸(5)组成;所述第一外压轮组由多个第一外压轮(51)构成,每个所述第一外压轮(51)对应设置于所述外液压油缸(5)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外压轮组由多个第二外压轮(52)构成,每个所述第二外压轮(52)对应设置于所述外液压油缸(5)的输出端;所述内压轮大梁(6)设于所述钢圈组内,并固定在所述底辊(1)两端的轴承座(2)上;所述内压轮大梁(6)的一侧设有第一内液压油缸组、第一内压轮组、第二内压轮组,所述内压轮大梁(6)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内液压油缸组、第三内压轮组、第四内压轮组;所述第一内液压油缸组由多个第一内液压油缸(7)构成,所述第一内压轮组由多个第一内压轮(71)构成,所述每个第一内压轮(71)对应设于所述第一内液压油缸(7)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内压轮组由多个第二内压轮(72)构成,所述每个第二内压轮(72)对应设于所述第一内液压油缸(7)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内液压油缸组由多个第二内液压油缸(8)构成,所述第三内压轮组由多个第三内压轮(83)构成,所述每个第三内压轮(83)对应设于所述第二内液压油缸(8)的输出端,所述第四内压轮组由多个第四内压轮(84)构成,所述每个第四内压轮(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远圆杨碧荣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正杨造纸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