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虹吸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541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虹吸散热器,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热虹吸散热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功能部件。其中,第二壳体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且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连通;第一通道,连通第一壳体的内腔与第一腔室,用于将第一腔室中气态散热工质导通至第一壳体的内腔;第二通道,连通第一壳体的内腔与第二腔室,且第二通道的顶部端口低于第一通道的顶部端口,用于将第一壳体内腔中液态散热工质导通至第二腔室;功能部件,设置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连接处,用于引导液态散热工质、气态散热工质的循环流动方向。该热虹吸散热器中液态、气态的散热工质通过不同的通道循环流动,极大的极高散热效率。极大的极高散热效率。极大的极高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虹吸散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热虹吸散热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元件的朝向高集成方向发展,在芯片功率提高、算力需求提升的同时,使得电子元件的发热量越来越大,因此,对散热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主流的模组散热器已经无法满足散热所需,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渐开始出现相变散热器,通过相变工质的吸热和放热,结合气液循环来实现散热,相较于模组散热器,相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已经有了部分提高。
[0004]但是,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相变散热器中气态和液态的散热工质混杂在一个整体的蒸发腔中,液态的散热工质在受热后相变,部分的气态散热工质未按照预期的方向流动,例如流动至回液管,在蒸发腔里向其他方向流动等,影响液体回流,散热效率大打折扣。
[0005]综上所述,如何改善热虹吸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虹吸散热器,该热虹吸散热器工作时,液态散热工质、气态散热工质通过不同的通道循环流动,极大的提高散热效率。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热虹吸散热器,包括:
[0009]第一壳体;
[0010]第二壳体,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且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0011]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与所述第一腔室;
[0012]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与所述第二腔室,且所述第二通道的顶部端口低于所述第一通道的顶部端口;
[0013]功能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连接处,用于引导液态散热工质、气态散热工质的循环流动方向。
[0014]优选的,所述功能部件为第一毛细结构,且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封闭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连接处。
[0015]优选的,所述功能部件为阻挡件,所述阻挡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盖,且所述阻挡件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底面具有液体通道。
[0016]优选的,所述功能部件为所述第二通道底端导通连接的伸长段,所述伸长段的底部端口浸泡于所述第二壳体中的液态散热工质。
[0017]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二毛细结构,且所述第二毛细结构铺满所述第二壳体的底板。
[0018]优选的,所述第二腔室至少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腔室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两侧;
[0019]所述第二通道的数目为至少两个,各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对应的所述第二通道。
[0020]优选的,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均设置于管道,所述管道内部设有阻隔部,用于阻断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
[0021]优选的,还包括保护罩、用于吸收热量的第一鳍片和用于吸收热量的第二鳍片;
[0022]所述保护罩包括顶板和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侧板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以形成容腔;
[0023]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功能部件、所述第一鳍片、所述第二鳍片均设置于所述容腔;
[0024]所述第一鳍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中间;
[0025]所述第二鳍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面和/或侧面。
[0026]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设有用于扰流的扰流组件。
[0027]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底板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的位置具有锥形沉头孔。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热虹吸散热器,第二壳体的内腔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均容纳有液态的散热工质;第一腔室的底端与第二腔室连通,可采用管路连接或其他的任意连接方式,则第二腔室中的液态散热工质可流通到第一腔室中;第一腔室的顶部开口与第一通道连通,且第一通道连通第一壳体的内腔,从而第一腔室中的液态散热工质受热发生相变成为气态散热工质后,可通过第一通道流动到第一壳体的内腔中;第二腔室的顶部开口与第二通道连通,且第二通道连通第一壳体的内腔,从而第一壳体的液态散热工质可通过第二通道回流到第二腔室中。
[0029]第二通道与第一壳体连通的端部低于第一通道与第一壳体连通的端部,从而第一壳体中液态散热工质会自第二通道回流到第二壳体中,减免液态散热工质从第一通道回流到第二壳体中。
[0030]功能部件设置在第二壳体中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连接处,阻挡第一腔室中的气态散热工质向第二腔室流动,从而第二壳体的第一腔室中的气态散热工质自第一通道流动至第一壳体的内腔中,减免气态散热工质从第二通道流动到第一壳体中。
[0031]使用时,将待散热的热源放置在该热虹吸散热器第一腔室所在位置,该热虹吸散热器吸收热量,第一腔室中的液态散热工质发生相变,成为气态散热工质,且气态散热工质经过第一通道流动到第一壳体的内腔中,且气态散热工质在冷凝强中散热发生相变,成为液态散热工质后,经过第二通道回流至第二壳体的第二腔室中,且第二腔室中的液态散热工质可流通至第一腔室中,形成循环回路。
[0032]该热虹吸散热器工作时,液态散热工质、气态散热工质通过不同的通道循环流动,极大的极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具体实施例的爆炸图;
[0035]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具体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具体实施例的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具体实施例的冷凝腔的底板的剖视图;
[0041]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具体实施例的蒸发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2]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具体实施例的冷凝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3]图1

图9中,附图标记包括:
[0044]1为第一壳体、2为第二壳体、21为第一腔室、22为第二腔室、3为第一通道、4为第二通道、5为功能部件、6为第二毛细结构、7为阻隔部、8为第一鳍片、9为第二鳍片、10为扰流组件、11为锥形沉头孔、12为侧板、13为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虹吸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其内腔设有第二腔室(22)和至少一个第一腔室(21),且所述第一腔室(21)与所述第二腔室(22)连通;第一通道(3),连通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腔与所述第一腔室(21);第二通道(4),连通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腔与所述第二腔室(22),且所述第二通道(4)的顶部端口低于所述第一通道(3)的顶部端口;功能部件(5),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的连接处,用于引导液态散热工质、气态散热工质的循环流动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虹吸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件(5)为第一毛细结构,且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封闭所述第一腔室(21)与第二腔室(22)的连接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虹吸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件(5)为阻挡件,所述阻挡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2)的顶盖,且所述阻挡件与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腔底面具有液体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虹吸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件(5)为所述第二通道(4)底端导通连接的伸长段,所述伸长段的底部端口浸泡于所述第二壳体(2)中的液态散热工质。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热虹吸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部设有第二毛细结构(6),且所述第二毛细结构(6)铺满所述第二壳体(2)的底板。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热虹吸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张晶熊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英维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