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插接单元的光纤带光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5092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光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插接单元的光纤带光缆,具有外护层和内护层,外护层位于内护层的外部,其特征在于:内护层内设有一个插接单元,插接单元具有一体成型的插接单元护层,插接单元护层由连接部件、位于连接部件下方右侧的第一容纳体,位于连接部件下方左侧的第三容纳体构成,第一容纳体和第三容纳体内设有由多根光纤并带而成的光纤带;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光电同传、可插接、无需使用扎纱、成缆方便、纤芯密度大、电单元热量集聚少、光纤带或电单元取用方便等有益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插接单元的光纤带光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线缆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插接单元的光纤带光缆。

技术介绍

[0002]光纤光缆作为通信信号的主要传输媒介,在通信信号的传输中扮演着犹如血管一般的角色,而光纤带光缆则犹如动脉血管一样连接着各个城市,随着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光纤带光缆的需求也逐年上升,相应的敷设和维护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0003]目前主流的光纤带光缆为层绞式结构、中心束管式结构和骨架式结构,在光缆带光缆的敷设取用光纤带时,无一例外都需要破坏松套管或者扎纱层或者包带层,费时费力。
[0004]如现有技术中,CN114879329B公开了一种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被覆层,包括第一被覆层和第二被覆层,所述第一被覆层可拆卸地容置于所述第二被覆层内,并与所述第二被覆层配合形成安装腔;光单元,所述光单元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绕包层,所述绕包层缠绕在所述第二被覆层上;以及外护层,所述外护层包覆在所述绕包层外侧;所述第一被覆层和所述第二被覆层均为U型结构,所述第一被覆层的开口端嵌入所述第二被覆层,且所述第一被覆层的开口与所述第二被覆层的开口朝向相反;所述绕包层沿所述光单元的轴向缠绕在所述第二被覆层的外周,并对所述第二被覆层施加挤压作用力,以使所述第二被覆层与所述第一被覆层形成密封配合;所述第二被覆层对所述第一被覆层形成挤压作用,所述第一被覆层与所述光单元形成密封配合;和/或,所述绕包层沿所述光单元的轴向连续缠绕在所述第二被覆层上;所述光单元由预设数量的光纤带叠加而成;所述光纤带光缆还包括阻水层,所述第一被覆层和所述第二被覆层的内壁上均设有所述阻水层;所述光单元中的单根所述光纤带具有自由系数K,所述第一被覆层的高度H与所述自由系数K、单根所述光纤带的厚度Ha、所述光纤带的数量n、所述光单元的上端预留间隙Hc、所述阻水层的厚度Hb以及所述第一被覆层的厚度Hd的关系满足:H=K*Ha*n+Hb+Hc+Hd,且所述自由系数K的取值范围为[1.05,1.10]。
[0005]上述现有技术不仅存在敷设时需要破坏绕包层的问题,还存在如下缺憾:1.剥开后冗余光纤带需要光纤接线盒来保护;2.需要绕包层包覆,固定第一被覆层和第二被覆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具有插接单元的光纤带光缆,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具有插接单元的光纤带光缆,具有外护层和内护层,外护层位于内护层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层内设有一个插接单元,插接单元具有一体成型的插接单元护层,插接单元护层由连接部件、位于连接部件下方右侧的第一容纳体,位于连接部件下方左侧的第三容纳体构成;所述第一容纳体由第一右侧壁、第一左侧壁和第一下侧壁构成,第一下侧壁两端分别与第一右侧壁和第一左侧壁的下端固定,第一右侧壁和第一左侧壁的上端分别与连接
部件的下壁固定,第一右侧壁、第一左侧壁、第一下侧壁和连接部件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容腔;所述第三容纳体由第三右侧壁、第三左侧壁和第三下侧壁构成,第三下侧壁两端分别与第三右侧壁和第三左侧壁的下端固定,第三右侧壁和第三左侧壁的上端分别与连接部件的下壁固定,第三右侧壁、第三左侧壁、第三下侧壁和连接部件之间形成一个第三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和第三容腔内设有由多根光纤并带而成的光纤带。
[0008]上述所述的一种具有插接单元的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容纳体和第三容纳体之间还固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容纳体,第二容纳体由第二右侧壁、第二左侧壁和第二下侧壁构成,第二下侧壁两端分别与第二右侧壁和第二左侧壁的下端固定,第二右侧壁和第二左侧壁的上端分别与连接部件的下壁固定,第二右侧壁、第二左侧壁、第二下侧壁和连接部件之间形成一个第二容腔,所述第二容腔内设有由多根光纤并带而成的光纤带。
[0009]上述所述的一种具有插接单元的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当具有一个第二容纳体时,第一容纳体和第二容纳体之间形成第一插接槽,第一插接槽内设有第一电单元,第二容纳体和第三容纳体之间形成第二插接槽,第二插接槽内设有第一电单元;当具有多个第二容纳体时,第一容纳体和相邻的第二容纳体之间形成第一插接槽,第一插接槽内设有第一电单元,第三容纳体和相邻的第二容纳体之间形成第二插接槽,第二插接槽内设有第一电单元,相邻两个第二容纳体之间形成第三插接槽,第三插接槽内设有第一电单元。
[0010]一种具有插接单元的光纤带光缆,具有外护层和内护层,外护层位于内护层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内护层内设有两个相互插接的插接单元,插接单元具有一体成型的插接单元护层,插接单元护层由连接部件、位于连接部件下方右侧的第一容纳体,位于连接部件下方左侧的第三容纳体构成;所述第一容纳体由第一右侧壁、第一左侧壁和第一下侧壁构成,第一下侧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右侧壁和第一左侧壁的下端固定,第一右侧壁和第一左侧壁的上端分别与连接部件的下壁固定,第一右侧壁、第一左侧壁、第一下侧壁和连接部件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容腔;所述第三容纳体由第三右侧壁、第三左侧壁和第三下侧壁构成,第三下侧壁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右侧壁和第三左侧壁的下端固定,第三右侧壁和第三左侧壁的上端分别与连接部件的下壁固定,第三右侧壁、第三左侧壁、第三下侧壁和连接部件之间形成一个第三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和第三容腔内设有由多根光纤并带而成的光纤带,两个插接单元相对放置,下方的插接单元的第一容纳体插入上方的插接单元的第一容纳体和第三容纳体之间。
[0011]上述所述的一种具有插接单元的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第一容纳体和第三容纳体之间还固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容纳体,第二容纳体由第二右侧壁、第二左侧壁和第二下侧壁构成,第二下侧壁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右侧壁的下端和第二左侧壁的下端固定,第二右侧壁的上端和第二左侧壁的上端分别与连接部件的下壁固定,第二右侧壁、第二左侧壁、第二下侧壁和连接部件之间形成一个第二容腔,第二容腔内设有由多根光纤并带而成的光纤带,当具有一个第二容纳体时,第一容纳体和第二容纳体之间形成第一插接槽,第二容纳体和第三容纳体之间形成第二插接槽;当具有多个第二容纳体时,第一容纳体和相邻的第二容纳体之间形成第一插接槽,第三容纳体和相邻的第二容纳体之间形成第二插接槽,相邻两个第二容纳体之间形成第三插接槽;
当两个插接单元的第二容纳体数量都为1个时,上方的插接单元的第三容纳体插入下方的插接单元的第一插接槽内,上方的插接单元的第二容纳体插入下方的插接单元第二插接槽内;当两个插接单元的第二容纳体数量大于1个,且数量都为n时,n为≥2的正整数,上方的插接单元的第三容纳体插入下方的插接单元的第一插接槽,上方的插接单元的左侧第1个至左侧第n

1个第二容纳体依次插入下方的插接单元的左侧第1个至左侧第n

1个第三插接槽内,上方的插接单元的左侧第n个第二容纳体插入下方的第二插接槽内;当两个插接单元的第二容纳体数量不相同时,上方的插接单元的第二容纳体数量为n,下方的插接单元的第二容纳体数量为n+k,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k为正整数,上方的插接单元的左侧第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插接单元的光纤带光缆,具有外护层(1)和内护层(2),外护层(1)位于内护层(2)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层(2)内设有一个插接单元(3),插接单元(3)具有一体成型的插接单元护层(31),插接单元护层(31)由连接部件(311)、位于连接部件(311)下方右侧的第一容纳体(312),位于连接部件(311)下方左侧的第三容纳体(314)构成;所述第一容纳体(312)由第一右侧壁(3121)、第一左侧壁(3122)和第一下侧壁(3124)构成,第一下侧壁(312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右侧壁(3121)的下端和第一左侧壁(3122)的下端固定,第一右侧壁(3121)的上端和第一左侧壁(3122)的上端分别与连接部件(311)的下壁固定,第一右侧壁(3121)、第一左侧壁(3122)、第一下侧壁(3124)和连接部件(311)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容腔(3123);所述第三容纳体(314)由第三右侧壁(3141)、第三左侧壁(3142)和第三下侧壁(3144)构成,第三下侧壁(3144)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右侧壁(3141)的下端和第三左侧壁(3142)的下端固定,第三右侧壁(3141)的上端和第三左侧壁(3142)的上端分别与连接部件(311)的下壁固定,第三右侧壁(3141)、第三左侧壁(3142)、第三下侧壁(3144)和连接部件(311)之间形成一个第三容腔(3143),第一容腔(3123)和第三容腔(3143)内设有由多根光纤(33)并带而成的光纤带(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插接单元的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容纳体(312)和第三容纳体(314)之间还固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容纳体(313),第二容纳体(313)由第二右侧壁(3131)、第二左侧壁(3132)和第二下侧壁(3134)构成,第二下侧壁(313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右侧壁(3131)的下端和第二左侧壁(3132)的下端固定,第二右侧壁(3131)的上端和第二左侧壁(3132)的上端分别与连接部件(311)的下壁固定,第二右侧壁(3131)、第二左侧壁(3132)、第二下侧壁(3134)和连接部件(311)之间形成一个第二容腔(3133),第二容腔(3133)内设有由多根光纤(33)并带而成的光纤带(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插接单元的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当具有一个第二容纳体(313)时,第一容纳体(312)和第二容纳体(313)之间形成第一插接槽(315),第一插接槽(315)内设有第一电单元(4),第二容纳体(313)和第三容纳体(314)之间形成第二插接槽(316),第二插接槽(316)内设有第一电单元(4);当具有多个第二容纳体(313)时,第一容纳体(312)和相邻的第二容纳体(313)之间形成第一插接槽(315),第一插接槽(315)内设有第一电单元(4),第三容纳体(314)和相邻的第二容纳体(313)之间形成第二插接槽(316),第二插接槽(316)内设有第一电单元(4),相邻两个第二容纳体(313)之间形成第三插接槽,第三插接槽内设有第一电单元(4)。4.一种具有插接单元的光纤带光缆,具有外护层(1)和内护层(2),外护层(1)位于内护层(2)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内护层(2)内设有两个相互插接的插接单元(3),插接单元(3)具有一体成型的插接单元护层(31),插接单元护层(31)由连接部件(311)、位于连接部件(311)下方右侧的第一容纳体(312),位于连接部件(311)下方左侧的第三容纳体(314)构成;所述第一容纳体(312)由第一右侧壁(3121)、第一左侧壁(3122)和第一下侧壁(3124)构成,第一下侧壁(312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右侧壁(3121)的下端和第一左侧壁(3122)的下端固定,第一右侧壁(3121)的上端和第一左侧壁(3122)的上端分别与连接部件(311)的下壁固定,第一右侧壁(3121)、第一左侧壁(3122)、第一下侧壁(3124)和连接部件(311)之间
形成一个第一容腔(3123);所述第三容纳体(314)由第三右侧壁(3141)、第三左侧壁(3142)和第三下侧壁(3144)构成,第三下侧壁(3144)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右侧壁(3141)的下端和第三左侧壁(3142)的下端固定,第三右侧壁(3141)的上端和第三左侧壁(3142)的上端分别与连接部件(311)的下壁固定,第三右侧壁(3141)、第三左侧壁(3142)、第三下侧壁(3144)和连接部件(311)之间形成一个第三容腔(3143),第一容腔(3123)和第三容腔(3143)内设有由多根光纤(33)并带而成的光纤带(32),两个插接单元(3)相对放置,下方的插接单元(3)的第一容纳体(312)插入上方的插接单元(3)的第一容纳体(312)和第三容纳体(314)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插接单元的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第一容纳体(312)和第三容纳体(314)之间还固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容纳体(313),第二容纳体(313)由第二右侧壁(3131)、第二左侧壁(3132)和第二下侧壁(3134)构成,第二下侧壁(313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右侧壁(3131)的下端和第二左侧壁(3132)的下端固定,第二右侧壁(3131)的上端和第二左侧壁(3132)的上端分别与连接部件(311)的下壁固定,第二右侧壁(3131)、第二左侧壁(3132)、第二下侧壁(3134)和连接部件(311)之间形成一个第二容腔(3133),第二容腔(3133)内设有由多根光纤(33)并带而成的光纤带(32),当具有一个第二容纳体(313)时,第一容纳体(312)和第二容纳体(313)之间形成第一插接槽(315),第二容纳体(313)和第三容纳体(314)之间形成第二插接槽(316);当具有多个第二容纳体(313)时,第一容纳体(312)和相邻的第二容纳体(313)之间形成第一插接槽(315),第三容纳体(314)和相邻的第二容纳体(313)之间形成第二插接槽(316),相邻两个第二容纳体(313)之间形成第三插接槽;当两个插接单元(3)的第二容纳体(313)数量都为1个时,上方的插接单元(3)的第三容纳体(314)插入下方的插接单元(3)的第一插接槽(315)内,上方的插接单元(3)的第二容纳体(313)插入下方的插接单元(3)的第二插接槽(316)内;当两个插接单元(3)的第二容纳体(313)数量大于1个,且数量都为n时,n为≥2的正整数,上方的插接单元(3)的第三容纳体(314)插入下方的插接单元(3)的第一插接槽(315)内,上方的插接单元(3)的左侧第1个至第n

1个第二容纳体(313)依次插入下方的插接单元(3)的左侧第1个至第n

1个第三插接槽内,上方的插接单元(3)的左侧第n个第二容纳体(313)插入下方的第二插接槽(316)内;当两个插接单元(3)的第二容纳体(313)数量不相同时,上方的插接单元(3)的第二容纳体(313)数量为n,下方的插接单元(3)的第二容纳体(313)数量为n+k,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k为正整数,上方的插接单元(3)的左侧第1个第二容纳体(313)插入下方的插接单元(3)的左侧第m个第三插接槽中内,1≤m≤k,m为正整数;当k=1时,m=1,上方的插接单元(3)的第三容纳体(314)插入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思铭张建军陈晓红钱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