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网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497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密网支架,包括由编织丝编织而形成的平直段、首端及尾端;首端及尾端分别设于平直段的两端;首端及尾端均朝向背离平直段的方向扩张;首端上设有多个用于增加密网支架在血管中的锚定力的封闭结构。首端与尾端朝向背离平直段的方向扩张能够增加首端、尾端在血管内的锚定力;封闭结构不但进一步增加了密网支架在血管中的锚定力,同时在操作途中如发现植入位置不合适,平直段无法覆盖瘤颈口,可将支架收回导管中调整位置再次释放,收回与再释放的过程中,封闭结构可以保证头端形状稳定,不会因为反复收放而出现编织结构被破坏。会因为反复收放而出现编织结构被破坏。会因为反复收放而出现编织结构被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网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密网支架。

技术介绍

[0002]人体颅内血管动脉瘤目前最新的介入治疗器械是密网支架。通过极细钴镉镍合金丝、铂钨合金丝、镍钛丝、铂铱丝等混编成小直径,高PPI的密网支架。密网支架通过支架网眼间的高表面张力在血管中的动脉瘤瘤颈口处形成一道拦截屏障,使血流冲进动脉瘤的速度降低,流量减小,血流的方向改变。血沿着密网支架的管腔流动,进一步使动脉瘤瘤体内的血液凝固,形成栓塞团。血管内活性物质附着在瘤颈口处的密网支架表面上,使密网支架表面内皮化,实现血管重建的效果。
[0003]现有密网支架在进行体内植入时,存在各种风险,比如植入血管后支架的头尾端锚定力不足,植入后由于血流的不断冲刷,有从血管植入位置脱落的可能;在植入时,支架经常无法一次释放到位,需要对支架反复回收与再释放,这个过程容易破坏支架头端的编织结构,影响支架性能,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支架损伤血管壁,产生血栓等后遗症。
[0004]例如,现有一种密网支架,该密网支架整体呈管状结构,密网支架的周向侧壁为由若干直径为0.01mm~0.05mm的编织丝交错编织形成的网状结构;密网支架的金属覆盖率为25%~45%;密网支架的外径是1.5mm~7mm;密网支架分为涂层区域和非涂层区域。
[0005]上述现有的密网支架仍然存在锚定力不足,同时在释放的过程中易破坏头端的编织结构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密网支架存在的锚定力不足,同时在释放的过程中易破坏头端的编织结构的问题,提供一种密网支架。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密网支架,包括由编织丝编织而形成的平直段、首端及尾端;所述首端及尾端分别设于平直段的两端;所述首端及尾端均朝向背离平直段的方向扩张;所述首端上设有多个用于增加密网支架在血管中的锚定力的封闭结构。
[0008]平直段用于整个密网支架置入血管后覆盖动脉瘤的瘤颈口;首端与尾端朝向背离平直段的方向扩张能够增加首端、尾端在血管内的锚定力;封闭结构不但进一步增加了密网支架在血管中的锚定力,同时在操作途中如发现植入位置不合适,平直段无法覆盖瘤颈口,可将支架收回导管中调整位置再次释放,收回与再释放的过程中,封闭结构可以保证头端形状稳定,不会因为反复收放而出现编织结构被破坏。
[0009]进一步地,所述封闭结构由编织丝编织形成。
[0010]进一步地,所述封闭结构包括第一封闭端、第二封闭端;所述第一封闭端的顶端与平直段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封闭端的顶端与平直段之间的距离。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封闭端、第二封闭端周向交替排列。
[0012]进一步地,所述封闭结构包括第一封闭端、第二封闭端及第三封闭端;所述第一封闭端的顶端与平直段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封闭端的顶端与平直段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封闭端的顶端与平直段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封闭端的顶端与平直段之间的距离。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封闭端与平直段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封闭端与平直段轴线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封闭端与平直段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三封闭端与平直段轴线之间的夹角。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封闭端、第二封闭端及第三封闭端的数量之比为:第一封闭端:第二封闭端:第三封闭端=1:1:2。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封闭端穿设于第三封闭端。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封闭端、第二封闭端及第三封闭端的数量之比为:第一封闭端:第二封闭端:第三封闭端=2:1:1。
[0017]进一步地,所述首端、首端及平直段的相交位置处、尾端及平直段的相交位置处均设有显影件。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通过设置封闭结构,不但进一步增加了密网支架在血管中的锚定力,同时在操作途中如发现植入位置不合适,平直段无法覆盖瘤颈口,可将支架收回导管中调整位置再次释放,收回与再释放的过程中,封闭结构可以保证头端形状稳定,不会因为反复收放而出现编织结构被破坏;
[0020]2.通过设置第一封闭端、第二封闭端,且第一封闭端的顶端与平直段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封闭端的顶端与平直段之间的距离,即第一封闭端与第二封闭端处于不同的轴向平面上,这样使得密网支架在释放时,第一封闭端、第二封闭端不会相互干涉,保证首端多次重复释放也可以正常打开贴壁,形状稳定;
[0021]3.通过设置第一封闭端、第二封闭端及第三封闭端,第一封闭端的顶端与平直段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封闭端的顶端与平直段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封闭端的顶端与平直段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封闭端的顶端与平直段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封闭端、第二封闭端及第三封闭端在首端重复释放时不会相互干涉;且第一封闭端与平直段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封闭端与平直段轴线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封闭端与平直段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三封闭端与平直段轴线之间的夹角,这样使得第一封闭端、第二封闭端及第三封闭端在三个不同的轴向平面上形成三个层次的封闭结构,使得首端具有多层锚定的效果;
[0022]4.通过将第二封闭端设置为穿设于第三封闭端,在密网支架收入导入鞘和导管中时,第三封闭端能够对第二封闭端产生限位的效果,使第二封闭端的位置保持不变,进而保证第二封闭端在整个密网支架再次释放时能够顺利打开。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密网支架的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密网支架的实施例1的封闭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密网支架的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密网支架的实施例2的封闭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密网支架的实施例3的封闭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密网支架的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密网支架的实施例4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中:1、平直段;2、首端;3、尾端;4、封闭结构;41、第一封闭端;42、第二封闭端;43、第三封闭端;5、显影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3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长”“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网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编织丝编织而形成的平直段(1)、首端(2)及尾端(3);所述首端(2)及尾端(3)分别设于平直段(1)的两端;所述首端(2)及尾端(3)均朝向背离平直段(1)的方向扩张;所述首端(2)上设有多个用于增加首端(2)结构稳定性及在血管中的锚定力的封闭结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结构(4)由编织丝编织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结构(4)包括第一封闭端(41)、第二封闭端(42);所述第一封闭端(41)的顶端与平直段(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封闭端(42)的顶端与平直段(1)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闭端(41)、第二封闭端(42)周向交替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结构(4)包括第一封闭端(41)、第二封闭端(42)及第三封闭端(43);所述第一封闭端(41)的顶端与平直段(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封闭端(42)的顶端与平直段(1)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封闭端(42)的顶端与平直段(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弘俊刘姬君孟繁鹤王昂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易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