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筏板基础外伸部分与结构导墙的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3570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筏板基础外伸部分与结构导墙的防水结构,包括混凝土垫层、砖胎膜、砖胎膜阴角防水附加层、第一防水卷材层、第二防水卷材层、带隔离层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筏板基础、结构导墙、钢板止水带、结构导墙阴角防水附加层、防水压片、隔离层、混凝土保护层、防水保护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筏板基础砖胎膜顶部防水卷材甩槎的保护效果,避免因防水卷材甩槎的破坏留下渗漏隐患,同时通过优化传统工序,改造升级防水施工节点构造,提升该部位防水卷材的施工质量。工质量。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筏板基础外伸部分与结构导墙的防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工程防水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筏板基础外伸部分与结构导墙的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高层建筑施工中,由于高层地下室结构埋深较深,长年被地下水浸泡,地下室结构易发生渗漏问题。地下室结构底部渗漏高频位置,多为筏板基础外伸部分与结构导墙防水部位。此部位传统施工方法是基础底板防水卷材甩槎反卷在筏板基础砖胎膜顶部,采用保护砖压实。此方法基础底板甩槎的防水卷材易被落地式脚手架搭设、外墙钢筋、模板安装等施工作业扰动破坏,防水卷材甩槎位置保护难度大,给防水质量管理造成巨大困扰。甩槎防水卷材的破坏,多具有隐蔽性且修复难度大,为地下室外墙防水工程埋下巨大渗漏隐患。
[0003]一种筏板基础外伸部分与结构导墙防水的施工方法,通过优化传统施工工序、优化防水施工节点构造,改变了筏板基础防水卷材甩槎保护难,易破坏的问题。
[0004]本施工方法不足之处,对防水施工组织提出较高要求。需提前完成筏板基础外伸部分与结构导墙范围的防水卷材及其保护措施的施工,才可进行落地式外脚手架的搭设。故使用者需根据其项目地下防水施工组织情况使用本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筏板基础外伸部分与结构导墙的防水结构,包括混凝土垫层、砖胎膜、砖胎膜阴角防水附加层、第一防水卷材层、第二防水卷材层、带隔离层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筏板基础、结构导墙、钢板止水带、结构导墙阴角防水附加层、防水压片、隔离层、混凝土保护层、防水保护墙,所述混凝土垫层表面抹面压光,作为防水的基层,所述砖胎膜作为筏板基础外伸出部分的侧模,所述砖胎膜阴角防水附加层满粘于砖胎膜和混凝土垫层的阴角位置,所述第一防水卷材层和第二防水卷材层设置在筏板基础下方,按先后顺序施工至混凝土垫层上方,所述带隔离层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设置在第二防水卷材层上方,所述筏板基础与结构导墙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钢板止水带,居中设置在结构导墙顶部,所述结构导墙阴角防水附加层,满粘在结构导墙阴角位置,作为筏板基础顶面和结构导墙立面的防水的加强层,所述隔离层,设置在筏板基础延伸部分顶板防水卷材和混凝土保护层之间,所述防水压片固定在结构导墙立面防水卷材的顶部,所述混凝土保护层设置在筏板基础延伸部位防水卷材的顶部,所述防水保护墙砌筑在混凝土保护层上方。
[0006]优选地,所述第二防水卷材层满粘在第一防水卷材层上面,两道防水卷材按规范甩槎长度在砖胎膜顶部甩槎,当筏板基础外伸长度较小时,一次性预留出甩槎至结构导墙上的长度,当筏板基础外伸长度较大时,可分两次施工至结构导墙立面上。
[0007]优选地,所述防水保护墙采用蒸压灰砂砖砌筑,砌筑在混凝土保护层上方,紧贴结构导墙立面的防水卷材,顶部高度同结构导墙立面的防水卷材,形成竖向防水卷材的保护
层。
[0008]优选地,所述砖胎膜采用240mm厚蒸压灰砂砖砌筑,砖胎膜高度同筏板基础高度,与防水卷材接触的基层面,20mm厚DP

15砂浆找平压光,所述砖胎膜阴角防水附加层采用4mm厚SBS改性沥青聚酯胎Ⅱ型防水卷材,500mm宽。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水卷材层采用4mm厚SBS改性沥青聚酯胎Ⅱ型防水卷材,所述第二防水卷材层采用3mm厚SBS改性沥青聚酯胎Ⅱ型防水卷材。
[0010]优选地,所述钢板止水带,钢板规格300*3mm,钢板止水带中间200mm宽度为平直段,两侧50mm宽度为弯折段,与平板的夹角为135
°

[0011]优选地,所述结构导墙阴角防水附加层采用500mm宽4mm厚SBS改性沥青聚酯胎Ⅱ型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压片,采用φ30mm金属防水压片间距450mm,固定在结构导墙立面防水卷材的顶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筏板基础外伸部分与结构导墙的防水结构,能够有效保护筏板基础防水卷材的甩槎部分,提前将甩槎部分的防水卷材施工至结构导墙立面上。通过筏板基础外伸部分顶面的水平防水保护层与结构导墙的竖向防水保护墙,对该部位防水卷材形成有效立体保护。该施工方法可避免外墙脚手架搭设、拆除、外墙钢筋绑扎及模板安装等施工对该部位防水卷材产生破坏。
[0013]施工工艺简单,通过改造升级基础外伸部分与结构导墙部位的施工工序及防水节点构造而成,在提高筏板基础外伸部分与结构导墙部位的防水质量有着积极作用,符合防渗漏施工的质量管控要求。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 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混凝土垫层;2、砖胎膜;3、砖胎膜阴角防水附加层;4、第一防水卷材层;5、第二防水卷材层;6、带隔离层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7、筏板基础;8、结构导墙;9、钢板止水带;10、结构导墙阴角防水附加层;11、防水压片;12、隔离层;13、混凝土保护层;14、防水保护墙。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通过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0017]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筏板基础外伸部分与结构导墙的防水结构,包括混凝土垫层1、砖胎膜2、砖胎膜阴角防水附加层3、第一防水卷材层4、第二防水卷材层5、带隔离层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6、筏板基础7、结构导墙8、钢板止水带9、结构导墙阴角防水附加层10、防水压片11、隔离层12、混凝土保护层13、防水保护墙14。
[0018]在本专利技术中,混凝土垫层1采用100mm厚C15混凝土浇筑,表面抹面压光,作为防水卷材层的基层。
[0019]砖胎膜2采用240mm厚蒸压灰砂砖砌筑,砖胎膜2高度同筏板基础7高度,与防水卷材接触的基层面,20mm厚DP

15砂浆找平压光,作为防水卷材层立面防水基层,同时也作为筏板基础7外审部分的侧模。
[0020]砖胎膜阴角防水附加层3满粘于砖胎膜2和混凝土垫层1的阴角位置,位于防水卷材层和混凝土垫层1之间,作为防水卷材层的加强层,砖胎膜阴角防水附加层3采用4mm厚SBS改性沥青聚酯胎Ⅱ型防水卷材,500mm宽。
[0021]第一防水卷材层4和第二防水卷材层5设置在筏板基础7下方,按先后顺序施工至混凝土垫层1上方。第二防水卷材层5满粘在第一防水卷材层4上面。两道防水卷材按规范甩槎长度在砖胎膜2顶部甩槎。当筏板基础7外伸长度较小时,一次性预留出甩槎至结构导墙8上的长度,当筏板基础7外伸长度较大时,可分两次施工至结构导墙8立面上,第一防水卷材层4采用4mm厚SBS改性沥青聚酯胎Ⅱ型防水卷材,第二防水卷材层5采用3mm厚SBS改性沥青聚酯胎Ⅱ型防水卷材。
[0022]带隔离层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6,设置在第二防水卷材层5上方,对防水卷材层形成保护。带隔离层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6采用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在防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筏板基础外伸部分与结构导墙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垫层、砖胎膜、砖胎膜阴角防水附加层、第一防水卷材层、第二防水卷材层、带隔离层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筏板基础、结构导墙、钢板止水带、结构导墙阴角防水附加层、防水压片、隔离层、混凝土保护层、防水保护墙,所述混凝土垫层表面抹面压光,作为防水的基层,所述砖胎膜作为筏板基础外伸出部分的侧模,所述砖胎膜阴角防水附加层满粘于砖胎膜和混凝土垫层的阴角位置,所述第一防水卷材层和第二防水卷材层设置在筏板基础下方,按先后顺序施工至混凝土垫层上方,所述带隔离层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设置在第二防水卷材层上方,所述筏板基础与结构导墙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钢板止水带,居中设置在结构导墙顶部,所述结构导墙阴角防水附加层,满粘在结构导墙阴角位置,作为筏板基础顶面和结构导墙立面的防水的加强层,所述隔离层,设置在筏板基础延伸部分顶板防水卷材和混凝土保护层之间,所述防水压片固定在结构导墙立面防水卷材的顶部,所述混凝土保护层设置在筏板基础延伸部位防水卷材的顶部,所述防水保护墙砌筑在混凝土保护层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筏板基础外伸部分与结构导墙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卷材层满粘在第一防水卷材层上面,两道防水卷材按规范甩槎长度在砖胎膜顶部甩槎,当筏板基础外伸长度较小时,一次性预留出甩槎至结构导墙上的长度,当筏板基础外伸长度较大时,可分两次施工至结构导墙立面上。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少飞丁孝朋张晓达刘运衡陈晓聪沈兴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