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形止水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0097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M形止水带系统,属于沉管隧道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扩大段压件装置、推出段压件装置和M形止水带;扩大段压件装置与沉管扩大段之间和推出段压件装置与最终接头推出段之间均设有固定件,通过该固定件使扩大段压件装置和推出段压件装置固定后位于同一平面高度,以避免M形止水带类似“L”型布置,同时在推出段压件装置推出后不会紧贴在最终接头推出段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M形止水带系统由于设置有固定件,预埋套筒后安装可以精确控制其轴线偏差,提高安装效率,并保证M形止水带在回收推出过程中折叠展开顺利。形止水带在回收推出过程中折叠展开顺利。形止水带在回收推出过程中折叠展开顺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M形止水带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沉管隧道
,尤其涉及一种M形止水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沉管法隧道施工,就是把在半潜驳或者干坞内预制好的隧道沉箱分别浮运到预定位置沉放对接,为使最后一节管段的沉放顺利必须留有长于该管段的距离空间,该余下距离空间所沉放对接的管段即视为最终接头。海底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是海底沉管隧道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沉管隧道建设的关键。
[0003]如图1所示,最终接头包括沉管扩大段4和最终接头推出段5,在沉管浮运阶段,最终接头推出段5缩于沉管扩大段4内,在最终接头安装阶段,将最终接头推出段5推出沉管扩大段4,与前一管节进行对接。为保证沉管连接形成水密结构,在最终接头推出段102的端部设置有Gina止水带;但最终接头推出段5推出沉管扩大段4时,二者之间会产生空腔间隙,海水通过该间隙进入,从而影响到最终接头的整个安装施工过程。
[0004]对此,中国专利201721100840.0公开了一种M形止水带,包括用于与最终接头本体结构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用于与顶推小梁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为伸缩部,该伸缩部为柔性材料,当顶推小梁顶推时,伸缩部为M形状,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伸缩部为一体式结构,通过连接部将M形止水带分别固定在最终接头的本体结构和顶推小梁上,使M形止水带将内侧的顶推小梁空腔结构与外侧的海水阻断,从而达到止水目的,防止海水进入到顶推小梁与最终接头的空腔结构内,保障最终接头的顺利安装和施工安全。
[0005]但是该方案中,连接部与最终接头的本体结构和顶推小梁的固定方式是通过预埋套筒与螺栓实现的,预埋套筒是在预制过程中提前预埋的,其位置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位置偏差控制难度较大,当预埋套筒轴线偏差超过允许值时,M形止水带无法被压件压紧,会影响止水效果,进而影响后续施工;且该方案下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不在同一安装平面,M形止水带会类似“L”型布置,使安装过程困难,且安装完成后的M形止水带紧紧贴在最终接头推出段表面,容易使M形止水带在回收推出过程中不能形成“M”型折叠,还可能被带入沉管扩大段与最终接头推出段的间隙,使M形止水带压缩、拉扯,造成损坏,失去止水效果,此外,M形止水带过度挤压堆叠,还会造成最终接头推出段回收不到位,使整体结构重心偏移。
[0006]为此需要一种预埋套筒后安装的M形止水带,精确控制其轴线偏差,并且使M形止水带在最终接头推出段和沉管扩大段的安装平面在同一平面高度,提高安装效率,并使M形止水带在回收推出过程中折叠展开顺利,延长M形止水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形止水带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M形止水带系统,包括:
[0010]扩大段压件装置,扩大段压件装置与沉管扩大段通过固定在沉管扩大段上的第一固定件固定连接;
[0011]推出段压件装置,推出段压件装置与最终接头推出段通过固定在最终接头推出段上的第二固定件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与第一固定件固定在设定位置,以使扩大段压件装置和推出段压件装置固定后位于同一平面高度;
[0012]M形止水带,固定连接在扩大段压件装置和推出段压件装置之间,M形止水带的长度与推出段压件装置的推出距离相适应,以使M形止水带在推出段压件装置推出后不会紧贴在最终接头推出段的表面。
[00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相互平行,间隔距离与第三钢板的宽度相适应,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垂直固定在沉管扩大段的端部表面,第三钢板垂直固定在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上。
[00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扩大段压件装置包括:
[0015]第一预埋套筒,第一预埋套筒安装在第一钢板上;
[0016]第一压件,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一压条,第一压条设于第一压板下面,用以对M形止水带限位,第一压板上开设有第一螺栓孔,开设第一螺栓孔的位置与第一预埋套筒的位置相适应;
[0017]第一螺栓,与第一压板上开设的第一螺栓孔和第一预埋套筒相配合,用以固定M形止水带。
[00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扩大段压件装置还包括第一圆钢,第一圆钢的直径与第一压条和M形止水带的厚度相适应,第一圆钢设于第一压板和第一固定件之间,以使扩大段压件装置与第一固定件连接稳固。
[001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包括第四钢板、第五钢板和第六钢板,第四钢板和第五钢板相互平行,间隔距离与第六钢板的宽度相适应,第四钢板和第五钢板垂直固定在最终接头推出段的靠近端部的上表面,第六钢板垂直固定在第四钢板和第五钢板上。
[002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推出段压件装置包括:
[0021]第二预埋套筒,第二预埋套筒安装在第六钢板上;
[0022]第二压件,包括第二压板和第二压条,第二压条设于第二压板下面,用以对M形止水带限位,第二压板上开设有第二螺栓孔,开设第二螺栓孔的位置与第二预埋套筒的位置相适应;
[0023]第二螺栓,与第二压板上开设的第二螺栓孔和第二预埋套筒相配合,用以固定M形止水带。
[002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推出段压件装置还包括第二圆钢,第二圆钢的直径与第二压条和M形止水带的厚度相适应,第二圆钢设于第二压板和第二固定件之间,以使推出段压件装置与第二固定件连接稳固。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1、本技术提供的M形止水带系统,由于预埋套筒安装在固定件上,预埋套筒不用提前预埋在最终接头推出段和沉管扩大段上,减小了其位置偏差控制的难度,保证预埋
套筒轴线的偏差在允许范围内,保证后续施工顺利;
[0027]2、本技术提供的M形止水带系统,由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设置,使扩大段压件装置和推出段压件装置固定后位于同一平面高度,避免M形止水带类似“L”型布置,提高安装效率,并且在推出段压件装置推出后M形止水带不会紧贴在最终接头推出段的表面,使M形止水带在回收推出过程中折叠展开顺利,延长M形止水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9]图1为本技术M形止水带系统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安装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M形止水带系统一个实施例的安装立体示意图;
[0031]图3为图1中扩大段压件装置的示意图;
[0032]图4为图1中推出段压件装置的示意图;
[0033]图5为图1中M形止水带的示意图。
[0034]图中:
[0035]1、扩大段压件装置;11、第一预埋套筒;12、第一压件;12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形止水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扩大段压件装置(1),所述扩大段压件装置(1)与沉管扩大段(4)通过固定在沉管扩大段(4)上的第一固定件(6)固定连接;推出段压件装置(2),所述推出段压件装置(2)与最终接头推出段(5)通过固定在最终接头推出段(5)上的第二固定件(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7)与所述第一固定件(6)固定在设定位置,以使所述扩大段压件装置(1)和所述推出段压件装置(2)固定后位于同一平面高度;M形止水带(3),固定连接在所述扩大段压件装置(1)和所述推出段压件装置(2)之间,所述M形止水带(3)的长度与所述推出段压件装置(2)的推出距离相适应,以使所述M形止水带(3)在所述推出段压件装置(2)推出后不会紧贴在所述最终接头推出段(5)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形止水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6)包括第一钢板(61)、第二钢板(62)和第三钢板(63),所述第一钢板(61)和第二钢板(62)相互平行,间隔距离与所述第三钢板(63)的宽度相适应,所述第一钢板(61)和第二钢板(62)垂直固定在所述沉管扩大段(4)的端部表面,所述第三钢板(63)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钢板(61)和第二钢板(6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形止水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大段压件装置(1)包括:第一预埋套筒(11),所述第一预埋套筒(11)安装在所述第一钢板(61)上;第一压件(12),包括第一压板(121)和第一压条(122),所述第一压条(122)设于所述第一压板(121)下面,用以对所述M形止水带(3)限位,所述第一压板(121)上开设有第一螺栓孔,开设第一螺栓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预埋套筒(11)的位置相适应;第一螺栓(13),与所述第一压板(121)上开设的第一螺栓孔和所述第一预埋套筒(11)相配合,用以固定所述M形止水带(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得森张海英王也枫王伟管泽旭朱岭王利江曹一品薛梦奇王明锁旭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