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水带、建筑物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088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止水带、建筑物及施工方法,用于建筑施工缝的止水,包括位于中部的注浆管及位于所述注浆管两侧的第一止水板及第二止水板,所述第一止水板用于插入建筑切割缝的内部,所述第一止水板上具有连通所述注浆管及所述建筑切割缝的注浆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止水带针对漏设止水钢板的有防渗漏要求的施工缝,可利用补设的止水板自身的防渗漏效果结合在后期通过高压注浆的方式对施工缝位置的渗漏通路进行分散且均匀紧密的填充,能有效避免漏设止水钢板位置的施工缝出现渗漏现象。止水钢板位置的施工缝出现渗漏现象。止水钢板位置的施工缝出现渗漏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止水带、建筑物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特别是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缝的止水带。

技术介绍

[0002]地下主体结构施工时,通常采用止水钢板作为施工缝止水措施,预埋止水钢板是目前工程中最常用的形式。但有时由于施工单位的疏忽,导致部分施工缝存在漏设止水钢板的问题,《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2008中有外贴做法的描述,但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外贴止水带、外涂防水涂料(或加铺防水卷材)、外抹防水砂浆的做法因直接将防水层外贴,外贴防水层完全暴露在迎水面中,不能很好的结合混凝土自身的抗渗性能,且施工缝的渗漏通路未得到处理,如遇到连续降雨导致地下水位增高,外贴防水层将完全浸入地下水中,防水效果较差,往往造成漏设止水钢板的施工缝位置出现长条状渗漏。
[0003]因此,如何解决漏设止水钢板施工缝的防水成为了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止水带、建筑物及施工方法,本止水带能够保证漏设止水钢板的施工缝具有较好的防水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止水带,用于建筑施工缝的止水,包括位于中部的注浆管及位于所述注浆管两侧的第一止水板及第二止水板,所述第一止水板用于插入建筑切割缝的内部,所述第一止水板上具有连通所述注浆管及所述建筑切割缝的注浆通道。
[000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止水板包括两个相对板体,两个所述板体之间形成所述注浆通道,所述注浆管上连通有注浆导管。
[000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浆导管上设置有控制管路通断的卡箍。
[000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浆导管包括沿所述注浆管间距设置的多个。
[000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浆管、第一止水板及第二止水板为一体成型件。
[00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止水带为挠性材质。
[00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板体的端部内侧均设置有两个挡边,所述板体的宽度大于所述建筑切割缝的深度。
[00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止水板上设置有相对所述第二止水板的板面凸出的止水块。
[0013]一种建筑物,包括上述的止水带。
[0014]一种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在建筑施工缝一侧混凝土墙或板厚度的中线处切缝,将第一止水板插入所述切缝,然后浇筑建筑施工缝另一侧的混凝土,待混凝土收缩定型后,通过注浆导管向第一止水板的注浆通道内注浆,使得止水带与周围混凝土结合固定。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止水带具有以下优点:
本专利技术的止水带针对漏设止水钢板的有防渗漏要求的施工缝,可利用补设的止水板自身的防渗漏效果结合在后期通过高压注浆的方式对施工缝位置的渗漏通路进行分散且均匀紧密的填充,能有效避免漏设止水钢板位置的施工缝出现渗漏现象。
附图说明
[0016]在附图(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不同字母后缀的相似附图标记可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示例。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0017]图1是止水带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

A截面示意图;图3是止水带与混凝土结合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0018]图中,1、注浆管;2、第一止水板;3、第二止水板;201、板体;4、注浆导管;5、已施工完一侧混凝土;501、切缝;6、止水块;7、卡箍;8、挡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以下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专利技术。此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所有组合未必是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须的。
[0020]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所有的定向参考(例如,上方、下方、向上、上、向下、下、顶部、底部、左、右、垂直、水平等)描述性地用于附图以有助于读者理解,且不表示 (例如,对位置、方位或用途等)对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限制。另外,术语“基本上”可以是指条件、量、值或尺寸等的轻微不精确或轻微偏差,其中的一些在制造偏差或容限范围内。
[0021]实施例一:如图1、2、3所示,一种建筑止水带,用于建筑施工缝的止水,包括位于中部的注浆管1及位于所述注浆管1两侧的第一止水板2及第二止水板3,所述第一止水板用于插入建筑切割缝的内部,所述第一止水板上具有连通所述注浆管及所述建筑切割缝的注浆通道。
[0022]所述第一止水板2包括两个相对板体201,两个所述板体之间形成所述注浆通道。所述注浆管1、第一止水板2及第二止水板3为一体成型件,所述止水带为挠性材质,例如橡胶材质。
[0023]注浆管1整体为长条管状,内径14mm,壁厚3mm,与前述第二止水板3和第一止水板2一体成型,作为第二止水板3和第一止水板2的连接部将二者连成整体,且注浆管1内的注浆通道与第一止水板2的注浆通道相通。
[0024]第一止水板2整体为两片长条板体201叠合的形式,两片板体201中间不相连,两片板体201中间的缝隙作为后期的注浆通道,第一止水板2宽度150mm,每片板体201的厚度3mm,第一止水板2放置在已施工完一侧混凝土5,需要先沿着施工缝的原漏设止水钢板位置切缝,缝宽8mm,深度≥150mm,一般沿着混凝土墙、混凝土板厚度的中线切缝501。
[0025]第二止水板3整体为单片长条板状,宽度不小于200mm,厚度6mm,所述第二止水板3上设置有相对所述第二止水板3的板面凸出的止水块6,即,第二止水板3中部还具有截面矩形的长条止水块6,矩形止水块6朝向迎水面,用于延长渗水路径,提高止水带的抗渗功能;第二止水板3放置在待浇筑混凝土一侧。如果放置在待浇筑混凝土一侧的同样为第一止水板2,那么浇筑混凝土时难以避免水泥浆堵塞出浆口,所以待浇筑的那边用传统的第二止水板3的形式较好。
[0026]所述注浆管1上连通有注浆导管4,所述注浆导管包括沿所述注浆管1间距设置的多个,所述注浆导管上设置有控制管路通断的卡箍7。
[0027]注浆导管为管状,内径8mm,壁厚3mm,与前述长条状注浆管1的侧壁相连,沿注浆管1长度方向每间隔500mm设置一个注浆导管,注浆导管与前述第二止水板3、第一止水板2和注浆管1一体成型。注浆导管的注浆口朝结构背水面伸出,且应超出混凝土结构面30mm(如混凝土墙、混凝土板厚200mm,沿着混凝土墙、混凝土板厚度的中线放置止水带,则注浆导管长度需为120mm)(注浆管1半径10mm,10mm+120mm=130mm,刚好超出混凝土结构面30mm)。
[0028]所述止水带无需现场连接,相邻两块止水带间的缝隙可在注浆时被填充密实,注浆时逆重力方向,可将所有缝隙灌满;注浆前每个注浆孔都用专用卡箍夹住,只把要注浆的孔和相邻的孔的卡箍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水带,用于建筑施工缝的止水,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中部的注浆管及位于所述注浆管两侧的第一止水板及第二止水板,所述第一止水板用于插入建筑切割缝的内部,所述第一止水板上具有连通所述注浆管及所述建筑切割缝的注浆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水板包括两个相对板体,两个所述板体之间形成所述注浆通道,所述注浆管上连通有注浆导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导管上设置有控制管路通断的卡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导管包括沿所述注浆管间距设置的多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第一止水板及第二止水板为一体成型件。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学杰邴哲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