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后处理隔热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336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气后处理隔热罩,涉及汽车尾气处理设备,包括隔热罩上片和隔热罩下片;所述隔热罩上片与所述隔热罩下片固定连接并形成中空筒状结构,且所述隔热罩上还设有用于将其固定于后处理壳体上的固定件。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抛弃隔热罩传统焊接安装方式,节省开发专用焊接工装的成本,缩短开发周期,且满足多款产品使用需求,通用性强。通用性强。通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气后处理隔热罩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尾气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排气后处理隔热罩。

技术介绍

[0002]在国六排放阶段,商用车尾气后处理装置必须设计有隔热罩,其作用是保温和隔热。保温是为了让DPF再生和SCR催化具有足够的热量;而当发动机工作时,后处理产品的最高温度可能达到600℃,由于后处理装置周边安装有线束、传感器等热敏元件,故必须借助隔热罩来防止热害问题。
[0003]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12079441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拖拉机用带隔热保温防雨功能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包括尾气后处理系统和隔热保温系统,隔热保温系统包括双层不锈钢滚花隔热保温装置,不锈钢滚筒隔热保温装置通过焊接与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后处理单元连接在一起,隔热保温系统的后处理防护罩固定在后处理单元的底座上。
[0004]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处理装置的隔热罩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后处理单元的壳体上,但采用焊接方式需要开发专用的焊接工装用于定位和夹紧,不仅提高了开发成本,还会延长开发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排气后处理隔热罩,通过将隔热罩分成隔热罩上片和隔热罩下片两部分,在二者固定连接的同时,借助固定件将隔热罩整体固定在后处理壳体上,抛弃隔热罩传统焊接安装方式,节省开发专用焊接工装的成本,并有助于缩短开发周期。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排气后处理隔热罩,包括隔热罩上片和隔热罩下片;所述隔热罩上片与所述隔热罩下片固定连接并形成中空筒状结构,且所述隔热罩上还设有用于将其固定于后处理壳体上的固定件。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罩上片与所述隔热罩下片铆接固定。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罩上片和所述隔热罩下片两侧设有相对应的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设有至少一个铆接孔。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为绑带,所述绑带环绕所述隔热罩设置,并将所述隔热罩固定在对应后处理壳体上。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罩上还设有传感器支架,所述传感器支架通过所述绑带固定在所述隔热罩上。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罩上还固定设置有线束支架,所述线束支架远离其与所述隔热罩连接位置的一侧设置有卡扣。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罩包括至少两个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结构加强部,所述结构加强部上设置有沿其圆周方向延伸的加强筋;任意相邻两所述结构加强部之间还连接有缩径部,所述缩径部与后处理壳体外侧壁贴合,且所述绑带环绕设置于所述缩径部上。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绑带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凸起。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罩内壁上固定有隔热棉。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后处理壳体为DOC壳体、DPF壳体或SCR壳体。
[0016]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17](1)通过将隔热罩分成隔热罩上片和隔热罩下片两部分,在二者固定连接的同时,借助固定件将隔热罩整体固定在后处理壳体上,抛弃传统焊接的安装方式,节省开发专用焊接工装的成本,并大大缩短开发周期;
[0018](2)由于抛弃传统的焊接安装方式,无需开发专用的焊接工装,该隔热罩可适用于多款产品,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9]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0020]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隔热罩在对应后处理壳体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隔热罩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隔热罩的俯视图,主要用于体现加强筋及绑带;
[0023]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隔热罩上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后处理壳体;2、隔热罩上片;3、隔热罩下片;4、隔热棉;5、延伸板;6、铆钉;7、加强筋;8、结构加强部;9、缩径部;10、绑带;101、环形凸起;102、螺栓;103、自锁螺母;11、传感器支架;12、线束支架;121、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7]参见附图1

2,一种排气后处理隔热罩,包括隔热罩上片2和隔热罩下片3,隔热罩上片2与隔热罩下片3固定连接并形成中空筒状结构;并且,隔热罩上片2和隔热罩下片3内壁上均设置有隔热棉4。实际应用中,隔热罩上片2和隔热罩下片3可分别包裹住对应后处理壳体1的上下两侧,隔热棉4贴附在后处理壳体1上,能够对后处理壳体1起到保温隔热效果。
[0028]本实施例中,隔热罩整体呈中空筒状结构,而隔热罩上片2和隔热罩下面在隔热罩上所占的比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优化设计,但优选将隔热罩上片2和隔热罩下片3对称设置,即隔热罩上片2和隔热罩下片3各占隔热罩一半。
[0029]上述隔热棉4也可以采用其他隔热材料代替;并且,隔热棉4可以是一整块固定在隔热罩内壁上的筒状隔热棉4层,也可以分成两块分别固定在隔热罩上片2内壁和隔热罩下片3内壁上的半筒状隔热棉4层,对此亦不作具体限定,只需确保最终隔热棉4可完整包覆后处理壳体1即可。
[0030]同时,应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后处理壳体1可以是DOC(氧化型催化转化器)壳体、DPF(颗粒捕集器)壳体或者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壳体,具体可根据使用需求,将该隔热罩设置于对应的后处理壳体1上。
[0031]参见附图2

3,为实现隔热罩上片2与隔热罩下片3的固定连接,隔热罩上片2与隔热罩下片3沿其圆周方向的两侧均弯折成型有平直的延伸板5,延伸板5上贯穿开设有铆接
孔。如此,当隔热罩上片2与隔热罩下片3拼接到一起时,二者可借助延伸板5上的铆接孔及铆钉6实现铆接固定。采用铆接的方式固定隔热罩上片2与隔热罩下片3,无需专用的焊接工装,通用性强,且有助于降低开发成本。
[0032]本实施例中,上述延伸板5在隔热罩在隔热罩两侧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类似的,延伸板5上的铆接孔数量也可根据需要进行灵活选择,只需确保充分固定隔热罩上片2与隔热罩下片3即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0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隔热罩上片2和隔热罩下片3上还设置有加强筋7,加强筋7能够增加隔热罩的刚度,提高其结构可靠性,减小隔热罩表面振动,并减小辐射噪声。具体的,加强筋7的延伸方向可以是沿隔热罩的轴向也可以是沿其圆周方向,但进一步保证隔热罩结构的可靠性,加强筋7优选沿隔热罩的圆周方向延伸,并连接隔热罩两侧的铆接点。
[0034]在另一实施例中,当隔热罩上片2与隔热罩下片3拼接成完整的隔热罩后,隔热罩整体包括至少两个沿其轴向呈间隔设置的结构加强部8,任意相邻的两结构加强部8之间连接有缩径部9。结构加强部8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后处理隔热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热罩上片和隔热罩下片;所述隔热罩上片与所述隔热罩下片固定连接并形成中空筒状结构,且所述隔热罩上还设有用于将其固定于后处理壳体上的固定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气后处理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上片与所述隔热罩下片铆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排气后处理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上片和所述隔热罩下片两侧设有相对应的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设有至少一个铆接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气后处理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绑带,所述绑带环绕所述隔热罩设置,并将所述隔热罩固定在对应后处理壳体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排气后处理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上还设有传感器支架,所述传感器支架通过所述绑带固定在所述隔热罩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排气后处理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上还固定设置有线束支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韶阳孙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福田康明斯排放处理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