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化铝烫印背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3332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化铝烫印背胶,其原料包括丙烯酸树脂、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松香、填料和溶剂,通过加入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通过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受热膨胀的作用使烫印图案边缘的树脂受压而分离,分离带来预分切作用,从而降低了后续分切过程中边缘部分产生的牵拉作用,改善了电化铝烫印的分切性能,提高了烫印图案的边缘平滑性。了烫印图案的边缘平滑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化铝烫印背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耗材
,尤其涉及一种电化铝烫印背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化铝烫印箔,俗称电化铝,是一种在薄膜片材上经过涂料涂布和真空蒸镀叠加形成的多层烫印材料,由于采用该烫印材料可以在承载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具有金属光泽的印刷层而被广泛应用于高端包装材料中。
[0003]电化铝一般包括五层结构,分别是PET基层、离型层、着色层、镀铝层和背胶层,背胶层一般采用热塑性树脂作为胶黏成分,当烫印部分受热时背胶熔融并与烫印基材表现粘结,在牵引力作用下烫印部分从离型层开始与PET基层分离。然而分离的过程中,烫印部分的着色层、镀铝层以及背胶层的边缘分离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背胶层的影响占主要部分,由于背胶层一般采用热塑性胶黏剂,因此在进行烫印后分切的过程中,边缘部分的胶黏剂可能存在微观的拉丝问题,这会直接使分切边缘的着色层以及镀铝层收到牵拉而出现断裂,外观上主要表现出烫印图案的边缘出现锯齿或者出现图案精度不够的问题。
[0004]因此,如何改善背胶层从而提高烫印边缘的平滑性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化铝烫印背胶及其制备方法,旨在提高电化铝烫印图案边缘的平滑性。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化铝烫印背胶,其采用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备得到:
[0007][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化铝烫印背胶的原料包括如下组分:/>[0009][0010]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在热压转印的过程中,会发生膨胀,膨胀的过程中首先对其附近的树脂胶体进行挤压,尤其是在热压转印的图案边缘位置,膨胀的聚苯乙烯开始填充热压转印的图案边缘,由于收到模具的压力和高温作用,膨胀后的聚苯乙烯开始热熔收缩,位于图案边缘外侧的胶体预先受到挤压而离开图案的边缘,此时在图案边缘处聚苯乙烯热熔收缩的情况下,边缘的背胶层形成薄弱区域,且在远离模具后,聚苯乙烯冷却固话形成易碎的聚苯乙烯边线,在外部作用力下,该边线处容易应力集中而断裂,从而有效避免了背胶边缘拉丝而导致的锯齿或飞金问题。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的平均粒径为0.01

0.3mm。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的表面经过无机粉体包覆处理。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加热无机粉体至85

99℃,将加热后的无机粉体与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混合搅拌,得到表面经过无机粉体包覆处理的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无机粉体的平均粒径为0.1

1μm。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无机粉体为硅粉或金属氧化物粉体。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填料为硅粉或金属氧化物粉体。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金属氧化物粉体包括: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钛等。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溶剂为正丙酯、乙酸乙酯和丁酮中的至少一种。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的膨胀倍率为3

5倍。
[0020]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化铝烫印背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步骤一、加热部分溶剂至40

50℃,将丙烯酸树脂和松香加入到部分溶剂中混合均匀;
[0022]步骤二、将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填料与剩余溶剂混合搅拌均匀;
[0023]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混合物缓慢加入至搅拌状态下的步骤一所得物料中,同时停止加热,并缓慢降温,搅拌均匀得到电化铝烫印背胶。
[0024]本专利技术的电化铝烫印背胶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的电化铝烫印背胶,加入了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通过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在烫印时的膨胀效果,对烫印图案边缘处的树脂进行挤压,形成树脂更少,更容易分切的薄弱区,在烫印后进行牵拉分切时,图案的边缘更容易断裂,有效减少了飞金和锯齿问题,
提高了图案边缘的平滑性;其次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在膨胀后继续受热而熔融,冷却后形成偏脆的聚苯乙烯层,在分切时受力更容易断裂,从而进一步减少了分切时的飞金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和科学属于具有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属
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如果此部分中陈述的定义与通过引用纳入本文的所述专利、专利申请、公布的专利申请和其他出版物中陈述的定义相反或其他方面不一致,此部分中列出的定义优先与通过引用纳入本文中的定义。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化铝烫印背胶,其原料包括:丙烯酸树脂、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松香、填料和溶剂,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分散在胶液中,经过旋涂干燥形成胶黏层后,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在进行热转印时,模具热压部分,尤其是边缘部分对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进行加热,使其首先膨胀,膨胀的聚苯乙烯微粒会对胶层以及与胶层相邻的铝箔层、着色层以及离型层进行挤压,挤压的过程中产生的压应力一方面有利于快速切断受热区域的多层结构,使其离型分离时的粘结力大幅度降低,有利于分切离型,另一方面,膨胀挤压的过程会驱使相邻的胶层远离膨胀点,而在后续的受热过程中,发泡的聚苯乙烯会逐渐熔融并收缩,收缩后在原先膨胀的区域形成空区,空区的背胶结构强度大幅度下降,在后续的收卷牵引力以及粘附力作用下,空区更容易断裂。同时在膨胀的挤压作用下,相邻胶层远离的过程中会形成切向的牵引力,使胶层相邻的铝箔层预先受力撕裂或形成应力集中点,在后续的分切过程中,熔融厚度聚苯乙烯会冷却凝固,形成发脆易碎的聚苯乙烯,脆碎的聚苯乙烯不会对铝箔产生粘结作用,因此分切后的边缘相对整齐,有效减少了锯齿和飞金问题,且即使存在部分凸出的边缘,由于聚苯乙烯的脆碎性,更容易进行边缘清理。
[0029]以上实施例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
[0030][0031]其中,聚丙烯酸树脂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份数为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0份、21份、22份、23份、24份、25份、26份、27份、28份、29份、30份。
[0032]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份数为0.1份、0.2份、0.3份。
[0033]松香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份数为1份、2份、3份、4份、5份。
[0034]填料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重量份数为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
[0035]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化铝烫印背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铝烫印背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的平均粒径为0.01

0.3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铝烫印背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的表面经过无机粉体包覆处理。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铝烫印背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加热无机粉体至85

99℃,将加热后的无机粉体与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混合搅拌,得到表面经过无机粉体包覆处理的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铝烫印背胶,其特征在于,无机粉体的平均粒径为0.1

1μm。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铝烫印背胶,其特征在于,无机粉体为硅粉或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爱刚张爱斌陈正宇胡海清刘铭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祥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