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yner-Ziv理论的两描述视频编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3284 阅读:3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Wyner-Ziv的两描述视频编码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低复杂度编码,具体包括:奇偶帧分离;零运动H.264编码产生描述的第一部分;残差SW-SPIHT编码产生第二部分;冗余优化;2)高复杂度解码,具体包括:当两个描述都收到时,使用中心解码器解码;假设只有一个描述收到,例如,收到描述1,其第一部分进行零运动H.264解码得到W′↓[1],然后利用插值公式产生参考帧W↓[re2]和边信息Y↓[2],并产生差值D↓[1y]=Y↓[2]-W↓[re2]。之后,进行SW-SPIHT解码器以重构差值D′↓[1],得到W″↓[2]=D′↓[1]+W↓[re2],最后合并W′↓[1]和W″↓[2],得到恢复的整个视频序列V′↓[1]。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兼具编码复杂度低和鲁棒性能好的视频编码框架,在有描述丢失时,该方法有更好的压缩性能,同时保持了低复杂度编码,可以满足低能耗设备的网络视频传输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Wyner-Ziv理论的两描述视频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复杂度编码和高复杂度解码, 所述的低复杂度编码步骤如下: 步骤1:帧分离,奇偶帧分离产生两个子序列W↓[1]和W↓[2]; 步骤2:对W↓[1]和W↓[ 2]分别用零运动H.264编码以产生两个描述的part 1; 步骤3:解码两个子序列的part 1码流得到W′↓[1]和W′↓[2],并根据公式 W↓[re1,i]=(W′↓[2,i]+W′↓[2,i+1])/2和W↓[re2, i]=(W′↓[1,i-1]+W′↓[1,i])/2 产生两个子序列每帧的参考帧W↓[re1]和W↓[re2],其中,W′↓[1,i-1]和W′↓[1,i]是描述1中当前帧的前、后解码帧; 步骤4:做减法产生残差,对描述1,D↓ [1]=W′↓[2]-W↓[re2],对描述2,D↓[2]=W′↓[1]-W↓[re1]; 步骤5:根据优化的组合量化,对残差D↓[1]和D↓[2]分别进行SW-SPIHT编码产生两个Wyner-Ziv码流,形成对应描述的part 2 ; 步骤6:将相同描述的part 1和part 2码流送入相同的信道进行传输; 所述的高复杂度解码步骤如下: 步骤1:判断有无描述丢失; 步骤2:假设描述2丢失,只收到描述1,进行下列的解码; 1):先进行零运 动H.264解码得到part 1,W′↓[1]; 2):分别根据公式W↓[re2,i]=(W′↓[1,i-1]+W′↓[1,i])/2和 Y↓[2,i](x,y)=0.25×W′↓[1,i-1](x+0.5×dx↓[f],y+0 .5×dy↓[f])+0.25×W′↓[1,i](x-0.5×dx↓[f],y-0.5×dy↓[f])+0.25×W′↓[1,i-1](x-0.5×dx↓[b],y-0.5×dy↓[b])+0.25×W′↓[1,i](x+0.5×dx↓[b],y+0.5×dy↓[b]) 产生参考帧W↓[re2]和边信息Y↓[2],其中,W′↓[1,i-1]和W′↓[1,i]是描述1中当前帧的前、后解码帧,(x,y)是内插帧的坐标,[dx↓[f],dy↓[f]]和[dx↓[b],dy↓[ b]]分别是前、后向运动矢量,可通过W′↓[1,i-1]和W′↓[1,i]用半像素运动估计等到; 3):计算差值D↓[y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耀王安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